北京青年报
哀悼!中国短道速滑奠基人兰立因病离世 曾率队实现中国冬奥金牌零的突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26 17:42

26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多个信源获悉,中国短道速滑奠基人,前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中心副主任兰立因病于前一天晚上离世,享年68岁。

作为中国短道速滑的奠基者之一,兰立从我国80年代开创这个项目之初,便参与到筹备和队伍组建之中。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他更是以国家队领队的身份,同大杨扬等队员一起,联手实现了中国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此后,因为在国际短道速滑界业内出众的影响力,他曾任国际滑联执委。

1975年兰立考入北京体育学院,毕业后正赶上国家体委发展冰球项目的大势,因为他是冰球运动员出身,就被分配到国家体委冰雪处工作。兰立回忆道:“我这一生对冰球运动的喜爱注定了我的命运,在国家体委我主要担当过两项工作,一项是冰球,还有一项是短道速滑。短道速滑发展很快,成绩显著,冰球却曲曲折折、起起落落,直到现在也仍在徘徊中艰难地前行,距离世界强队还有很大差距。”

中国短道速滑项目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离不开许多人的智慧和付出。1978年,中国速度滑冰队应邀参加荷兰的国际短道速滑邀请赛,并将比赛情况拍成影片带回国内。这时,人们才第一次了解到这个叫做“短道速滑”的新项目。而在此之前,中国对这个项目几乎一无所知。1981年11月,应国家体委邀请,日本短道速滑队来到吉林省为相关人员做了为期三天的培训。当时,日本专家系统地介绍了短道速滑的发展以及运动技术、竞赛规则、裁判方法、场地设备等知识,还进行了技术表演和辅导。这次交流,称得上中国对短道速滑项目的“正式引进”。兰立回望当时的场景说道:“那是中国短道速滑的历史节点。如果没有那场争论,也许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就,乃至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

短道速滑作为一个新开展的项目,1982年国家体委立项,之后与世界强国交流,包括聘请加拿大教练。在1987年的全国第六届冬运会上,乔晶打破全国纪录、一举夺冠,当时有媒体盛赞她是“第一个突破50秒大关的乔晶”。而在女子3000米比赛中,李金艳以5分32秒的成绩夺冠,这一速度甚至超过了当时的世界纪录,同年又在世锦赛1500米决赛中获得第五。这些成绩的取得,也让更多人看到“希望”的意义。

兰立回忆,在第六届全国冬运会闭幕式上,国家体委向李金艳授予了体育运动荣誉奖章,在这个比赛过去十天之后,国家体委就正式下发了文件,将短道速滑项目列为我国的第十七个重点竞技体育项目。因为当时国家的人力、物力、财力都十分有限,必须集中发展优势项目。对于李金艳这次超世界纪录的表现,兰立评价:“为中国短道速滑项目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意义是相当重大的。”

1988年,由兰立任领队,辛庆山任教练,李金艳、李琰、张艳梅、乔晶等8人组成的中国短道女队,赴日与日本国家队进行为期10天的共同训练。结束训练之后,中国短道队参加在美国圣路易斯举行的世锦赛,史占春副司长亲自率队出征。中国女队一鸣惊人,女子3000米接力获得第三名,第一次在世界大赛升起五星红旗。中国女队也因此获得冬奥会资格,赛后直接赴加拿大参加第15届冬奥会。那届冬奥会是中国短道速滑的里程碑,李琰在1000米爆冷夺冠,女子3000米接力也展现出有望赢得奖牌的实力,这些都进一步坚定了我国体育界将短道速滑作为“重点竞技体育项目”的共识。

从当年的短道速滑国家队领队,到冬运中心的副主任,再到负责北京冬奥会的场馆运营工作,一路走来,兰立更感慨冰雪运动日新月异的进步。北京冬奥会上,已经过了退休年龄的他,仍然为冬奥会在中国的首次举办而战斗在工作第一线。他作为首体工作团队的常务副主任,参与了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两个中国代表团金牌项目的赛事组织工作。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周学帅
编辑/张颖川

相关阅读
韩国城南市厅短道速滑队教练竞聘无果而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1-31
关注 | 林孝埈终于可以代表中国短道速滑队参赛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9-26
归化完成!林孝埈新赛季将代表中国短道速滑队出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7-12
两届冬奥会冠军、中国短道速滑名将武大靖:伤病复发何其难 迎难而上何其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4-09
图片故事 | 短道速滑追风少年
新华社 2022-02-2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