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中药材反季暴涨:资金炒作是主因 药农扩种积极性高
证券时报网 2023-07-26 10:01

“前几年药材不值钱,种伤心了,家里很多田地都已经改种小麦玉米。”安徽亳州十九里镇马寨村村民王勇(化名)告诉证券时报记者,没想到今年行情这么好,“总算见到钱了。”

今年以来,中药材迎来“数十年难遇”的普涨行情,百余品种价格翻倍式上涨,甚至在进入淡季的六月份依然出现暴涨行情。这让业内人士大呼不可思议。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反常现象,是供需失衡,还是资金炒作?

“货不缺,都捂着不放。”近日,证券时报记者走访了安徽亳州、河北安国两大“药都”及周边田间地头,多数受访人士认为本轮中药材反季暴涨的背后是大量资金入市囤货。究其根本,前期“药贱伤农”致部分品种出现减产减种,给了资金炒作涨价预期的由头。

不过,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药材反季暴涨的现象有扭转趋势。目前,药农看到了利润空间,扩种积极性高涨,终端药材普涨行情拐点临近,部分品种已经开始掉头向下,分化态势已现端倪。从长远来看,伴随着成本的持续攀升,种植户后备力量不足,未来药材价格中枢还将稳步上行。

大量资金入市

供需现“罗生门”

每年六月份,中药材市场行情会开始转向淡季,价格也会随之下滑,但今年完全不同。中药材天地网编制的综合200指数在六月份单月环比上涨了8.93%,单月涨幅接近历史最高纪录。

“这波涨幅很诡异,我们都吓傻了,不敢进货了。”在河北安国中药材交易市场从事药材批发20余年的药材商王浩(化名)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前段时间行情一天一个价,身边无论是做美甲的还是做投资的都进来买一些囤着,有人在一周内就赚了几万元。

“真正做药材批发很久的我们遇到这种行情反而不敢大举进货,也没挣到钱。”王浩认为,大量资金入市,推动此番价格反季暴涨行情。

“这波上涨主要是在涨预期,相当于利好提前释放,市场在押注中医药市场足够庞大,而供应会逐步萎缩,至于后势会如何演变还需要观察库存消耗进度和供给匹配速度。”已从业几十年的中医药人士周伟(化名)告诉记者,中药材是个典型的周期性行业,此前任何一次上涨行情都有社会资本或产业资金参与。据其观察,这些新进资金的利润大多遵循二八原则,最后赚钱的可能只占20%。

药农李满(化名)认为此轮涨价主要是药企大量收购引起的。“中药材大部分去处是饮片厂和药企,疫情过后市场对中成药需求较大叠加集采中标需大量供货,药企会预防原料涨价而大量收购,甚至有些还没产新的地块就已经被提前点走。”李满认为,下游需求增加、短期供给失衡是这轮药材涨价的根本原因。

大部分业内人士都认为短期的价格异常主要是资金入市,目的就是炒作药材短缺、价格上涨。那么,大量资金入市炒作的药材市场供需失衡,到底存不存在?

不久前,江苏、广东等省份的医药行业协会相继发布了《关于中药材价格异常增长的情况报告》,报告直言“现在并不是药材没有货,只是都在冷库”、“炒作中药的资金正从四面八方涌入这个小市场”。

记者在走访安徽亳州中药材市场的过程中发现,目前冷库库存都处于满仓状态,并且当地还在扩建冷库,冷库租金近期也涨幅明显。这就意味着,市场上的中药材并非无货,而是惜售情绪浓烈,导致进入流通环节的药材明显减少,造成市场缺货的假象。

“其实市场上是有货的,库存还够。”刘辉(化名)从事丹皮采购工作近5年,恰好经历了丹皮价格上蹿下跳的过程,在他看来,目前的供需关系还远没有到供不应求的地步。

“从近十几年牡丹的价格变化及种植情况来看,前期扩种的货源可能被大量囤积了起来,虽然这两年减产,但满足短期需求应该不成问题。这轮行情来得太急,低价减产是内在逻辑,但难免有资金在推波助澜。” 刘辉说。

刘辉对记者表示,近年来中药材道地产区在不断变迁,要全面统计产量和库存并非易事。就拿丹皮来说,虽然从目前的情况看,亳州当地在种牡丹面积在逐步缩减,但外地的种植情况没办法完全掌握,再加上放在冷库的药材三五年都还能用,库存也难以预计。

另一件让刘辉苦恼的事情是,在急涨行情下,货品的质量反而不如从前。“做我们这行有个奇怪现象,价格越涨越买不到好货。按理来说,丹皮的产新时间应该是在中秋前后,但今年价格好,很多农户提前采挖,品相和质量却都跟不上。”

价格倒挂

观望情绪渐浓

进入7月份,中药材市场的火爆行情开始扭转。记者走访发现,无论是安徽亳州还是河北安国,市场上来往商贩问价者多而购买者少,市场已经进入淡季,成交量低迷。从价格上来看,多数品种已经止涨,部分品种价格出现回落,前期高价进场的资金有些已经出现浮亏。

“前段时间在2万多元/亩点的白芍地块,现在几乎都已经亏了。”亳州一家药材加工商陈杰(化名)告诉记者,白芍平均每亩鲜货的产量为2吨多,目前市场上鲜条的价格约在11元/公斤,若扣除人工及加工费,收益基本无法覆盖成本。

在陈杰看来,现阶段中药材市场已经进入僵持阶段,买卖双方观望情绪都较为浓厚,预计库存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博弈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安国市场上出现了一个现象,地产药材价格比外地药材还贵。“按理说,地产药材有原产地优势,价格会比较便宜。之所以出现倒挂,是因为原来部分外地药材存放在冷库,现在要低于产地市场价出售。”王浩对记者分析,现在市场疲软,药材商会将前期低价购入的药材以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报价,但要求把其冷库中的药材一次性全部买走,因此就出现了这种市场倒挂的现象。

“由于前期囤货时价格较低,所以还是会有利润,但这种做法说明现在市场隐藏危机。”王浩说。

“现在价格涨到异常高位,下游不敢进货,如果价格继续涨,市场就会出现有价无市的冻结状态。你来看,到时(参与囤货的人)一个都跑不掉。”王浩说,“十年前也曾出现过这种情况,我当时就交了不少学费。”

目前,已经有部分品种价格回落明显。“紫苏叶年初价格一度涨到80元/公斤左右,现在只剩下十几块钱。”药材商张东说,紫苏叶比较好养活,前期价格高涨时当地很多人扩种,产新一出,价格马上就断崖式下跌。

据中药材天地网上的报价统计,近一个月小茴香、芦根、款冬花、北豆根、草豆蔻、连翘、牡丹皮、肉苁蓉等中药材市场价格已经跌超10%。

部分品种减产

价格或继续维持高位

多数业内人士认为,引起大量资金关注并入市的中药材,确实存在部分品种减产的情况。原因是前两年天气、疫情等原因导致减产,同时药价普遍较低使很多人弃种。

在记者走访田间地头的过程中,药农普遍认为今年的极端天气还会继续导致难种药材、多年生药材减产,价格或将继续维持高位运行。

作为多年生热门品种,丹皮今年的价格涨幅可谓一骑绝尘。记者了解到,目前丹皮统货均价在80~90元/公斤,较前几年的低价已翻了数倍,业内普遍认为该品种前期价格低、减种现象明显,导致市场供应不足。

“2018~2020年期间,由于前期大面积扩种,丹皮供应大增,价格随之大幅下滑,最低时统货仅13-16元/公斤,一亩地按‘点地块’卖给别人才500~1000元,摊到每年只有一两百块钱,还不够买肥料的。”王勇坦言,相比起前两年,今年的收益可以说是超预期了。(“点地块”指买家在作物采挖之前便向农户提前收购,后续由买家自己负责采挖、加工后出售。)

亳州当地一位药材商告诉记者,丹皮采挖出土后,需要经过剪根、刮皮、抽芯、晾干、切片等多道工序,且目前大多依赖人工,一亩加工费需要5000元左右。“前几年价格低的时候,种好的地白送给别人采挖都没人要,卖的钱都不够加工费的。”

据马寨村村民观察,在此前价格急速下滑的过程中,该村的丹皮种植面积不断缩减。“路两边你能看到的田地,以前种的不是牡丹就是白芍,现在很多都改种玉米和小麦了。”当地村民告诉记者,相比于中药材,玉米和小麦行情相对稳定,虽然利润也比较薄,但风险较低,有时还能有政策补贴。

“我们家以前有7亩多的牡丹,现在只有3亩多在种了,剩下的都种了小麦。”王勇表示。

王勇看着自己五年前种下的几亩牡丹,微笑着告诉记者,按照现在的行情,等到秋季采挖的时候,扣除加工费,每亩采收的丹皮大概能有2万多元的收成,平均到每年大概是5000~6000元的收益。

不过,即使是在当前的高价位下,王勇仍然不会将丹皮作为续种的首选中药材品种。“这个品种生长周期太长,加工还费时费力,几年后采挖时行情如果不好,前期的工作都白费。”

除多年生品种因周期长、风险因素高遭弃种而可能存在减产减种情况外,也有部分一年生品种因天气异常出现减产的情况。

“你看看这些,往年这个时候都已经能长老高了。”有着十几年药材种植经验的药农李龙指着自家种植的半夏苗对记者说,前段时间忽而高温忽而暴雨的天气极不利于药材生长,导致其目前地头秧苗稀疏、涨势不喜。

李龙的另一片种着白术的地块上,已经出现大部分药材烂根、发黄的情况,明显成活率不高。“白术这个品种最怕这种高温天气,今年普遍减产是肯定的。”李龙说,白术的产新期是在十月份,一般度过异常天气的七八月份危险期,就可以知道产量了。

据李龙预计,今年的极端天气可能会继续导致半夏、白术减产,“去年一亩地能收300多斤半夏干货,今年肯定不行”。尽管目前半夏和白术的市场价格已经涨了很多,但李龙预计明年市场价格还会继续上涨。“不过就算明年价格继续上涨,对我们来说不一定是个丰收年,因为减产,要给总收益打个折。”李龙说道。

药农扩种积极性高

种苗地租价格随涨

“按照现在行情,一亩半夏能卖一万七千多块钱。去年只能卖几千块钱,还不够本。”李龙算了一笔账,排除人工、地租、化肥等成本外,如果半夏的收购价能高于30元/公斤,就不会亏本。“今年的收成肯定比往年好,如果有地可以租,我还想再扩种一些。”李龙说,药材市场具备周期性,如果一直种植下去,肯定能遇到好行情。

在中药材市场走俏的背景下,药农复种、扩种的积极性高涨,周边产品的价格已经水涨船高。“牡丹籽现在卖22~23元/公斤,而几年前还不足10元。”亳州五马大药行一位前来赶集的农户告诉记者,连地租都涨了一倍,去年也就300~400元/亩,今年已经涨到800元了。

“今年种半夏的地租已经涨到2700元一亩,比去年涨了400块钱。我们如果拿来种小麦和玉米,都卖不了这个价钱。” 李龙介绍,地租一般一签2年到3年,对方会根据药农种植的品种收益来定租金。“你一说要种药材,基本上每亩的地租要价就是1200元起步,如果你说种粮食,一般每亩租金才七八百块钱。”

地里的中药材成了香饽饽,市场的话语权也悄然生变。

“现在‘点地块’都要预付农户50%以上的定金,后续即便市场价格出现下滑,定金不退,而之前预付款一般只需要10%。”一位药材商最近去河南、山西等地买货,发现大部分地块都已经“点”出去了,剩下的都是一些交通不便、不好采挖的地。

虽然各项成本均有上涨,但仍然有新入局者尝试种植药材、扩大生产。

“前段时间还有人问我有没有白术种苗,还让我教他种植。”张东说,今年荆芥种苗价格上涨了两三倍,但整个安国市场已经卖出去超100万吨种苗。有些对市场敏锐的人已经提前把沙参籽买走了,现在沙参籽无货,市场价已经从30多元涨到超过130元。目前市场上白术籽也很稀缺,因为白术种植只能用新籽,不能用陈籽,预计今年产新之后白术籽的价格将从现在的30多元涨到100元以上。

“药材品种的扩种情况可以参考当年新苗的价格,如果新苗量价齐升,基本可以断定扩种明显。”刘辉表示,从目前的情况看,一年或两年生的短周期中药品种比较受欢迎。

多数市场人士认为,农户的种植多以价格为指引,当价格涨到一定区间,有充分的利润空间,药材种植仍会掀起热潮,带动供应量再度上升,从而对价格形成压制。

李龙分析,扩种的人多了、种植面积大了,必然会导致到时供应增加。因此一年生品种的价格最多再维持一年高位,两年生品种最多再上涨两年。

成本或将进一步推升

拉长时间来看,大多数药商、药农都认为中药材价格中枢会稳定上涨。一方面,是人工、地租、化肥等成本持续攀升,会助推药材持续涨价;另一方面,在政策影响下,药材扩种面积有限。

“前几年中药价格低,指望种地养家糊口很难,像我这种专职种地的都很少了。村子里面大部分人都在城里打着工,把种地当成兼职,只在栽种、除草、杀虫、收割等农忙季节回来打理一下。”王勇告诉记者,“我爱人现在也在亳州市区一家药厂上班,一个月能挣个几千,比种地强。”

当地村民表示,目前还在专职种植中药材的农户,大多年龄在50岁以上,子女继续务农的可能性低,后续土地管理存在问题。“等我干不动了,地就只能租给别人或者卖了。”王勇表示。

记者在实探中发现,目前药材采挖及加工机械化程度较低,对人工的依赖度依然很高。

“栽种、粗加工,基本都还是靠人工。”王勇坦言,“现在我们家丹皮抽芯已经用上机器了,但剪根、刮皮还是得自己来。”

据周伟介绍,我国药材种植仍以粗放的个体种植为主。“近年来也有一些饮片厂和制药公司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尝试亲自下场种植,但结果都不尽如人意。”前述人士表示,与农户种植不同,企业行为的种植在成本核算方面颇为精细,在人力成本过高、经济效益欠缺的情况下,动力更显不足。

在刘辉看来,由下游企业牵头,与大型种植户合作的模式更为可行。“尤其是对某种药材需求量很大的企业,通过与大型种植户共建种植基地,聘用当地农户进行集中式管理,以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撬动经济效益。”

有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在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等政策背景下,“粮改药”情况预计会明显减少,整体上未来国内中药材种植面积可能扩张有限,如果需求持续增加,价格长期来看也可能因供需偏紧而上涨。

据《“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预计,到2025年全国中药材面积稳定在4500万亩左右,道地药材面积占总面积50%以上。

编辑/范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