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新陈代谢正加速 年内清盘公募152只 同比增加近四成
财联社 2023-07-26 09:42

(原标题:新陈代谢正加速,年内清盘公募152只,同比增加近四成,超千只基金规模不足5000万处于洗牌边缘)

公募基金行业的新陈代谢已加速。

近日,中银基金发布公告称,根据基金合同的有关规定,中银丰利混合触发了基金合同中止事由,该基金已连续60个工作日出现基金资产净值低于 5000万元的情形。无独有偶,就在当日,博时恒利6个月持有A同样因触发合同终止条款而清盘。

上述情形仅是近期市场的缩影。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24日,今年以来公募基金清盘数量已有152只,多数为规模不足5000万元的“迷你基金”。

除了已进入清算程序的基金,还有一些基金仍站在清盘的预警线上。近期,也有多只基金发布资产净值连续低于5000万元的提示性公告。

年内152只基金宣告离场

市场震荡,公募基金的日子也不好过,年内遭清盘的不在少数。

从记者梳理的情况来看,随着行业的新陈代谢加快,公募基金通过“基金持有人大会同意终止”或“触发合同终止条款”的方式离场。截至目前,共有152只基金清盘,较去年同期的110只增加了38.18%。具体来看,主动权益类基金遭清盘占比较多,其中,混合型基金年内清盘72只,股票型基金为42只。

从数量上看,上述152只基金清盘涉及70家机构,其中今年以来清盘基金数量最多的是海富通基金,截至7月24日,海富通旗下共有9只基金(A/C份额合并计算,下同)终止运作,中银基金为7只、华宝、申万菱信、博时等基金公司年内产品清盘数量为6只。

兴业研究宏观团队指出,基金清盘这一制度对行业的健康发展有颇多好处。首先,基金清盘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帮助投资者规避费率高昂的小规模基金以及运营不善的基金公司。其次,清盘机制常态化有助于基金公司将资源集中到优质产品的运营中,推进基金公司高质量发展。

一位公募人士也指出,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则使得当前市场增量资金有限,导致缺乏竞争力的基金面临清盘风险,尤其是业绩不佳的权益类基金。

宽基ETF遭清盘,马太效应加剧

除了主动权益类基金,面临优胜劣汰的还有ETF。

近日,永赢沪深300ETF成为首只遭遇清盘的沪深300ETF产品。从该基金过往的表现来看,永赢沪深300ETF在过去三年总回报为21.32%,从规模看,上市时该基金规模也并不大,为2.88亿元。截至6月12日,永赢沪深300ETF的规模已缩水至0.20亿元。

据记者统计,沪深300相关的ETF产品已多达19只,截至7月24日,沪深300ETF的规模合计1564.40亿元,各产品规模分化较大,首尾相差在700亿元以上。

从流动性看,跟踪同一个指数的ETF产品间的场内流动性更是千差万别。仅有头部基金公司的宽基ETF拥有较好的流动性。

记者在整理了部分长期运营的ETF基金后发现,在初期募资规模越大的ETF产品,有先发优势,才越容易占据头部地位,且随着时间推移市场份额也会越高,充分体现了ETF赛道的马太效应。

一位市场人士对此表示,日均成交额较高的基本上都是头部公司旗下的ETF,投资者也倾向投资那些成交活跃的ETF产品,已减少流动性成本和冲击成本,所以过往交易活跃的ETF在未来也会活跃。

富国基金李笑薇曾指出,ETF同质化竞争逐年加剧,ETF跟踪指数和投资方向同质化率较高,这种同质化竞争难以带动规模全面增长,投资者筛选难度提升,基金公司内卷也导致高成本发行、低资金留存,资源浪费。

她也就ETF该问题给出了建议,一是要提升产品收益属性,降低同质化竞争,布局期优选指数、运作期增厚收益;二是要从ETF产品提供商逐步发展成为ETF综合性解决方案服务商,通过ETF产品优化、投资策略研发、持续陪伴客户,以提升ETF投资体验,降低同质化竞争的影响。

次新基金规模缩水严重

在近期市场遇冷的背景下,能“熬过”发行的次新基金境况也并不如意。

随着二季报完成披露,部分次新产品在今年发行疲软的环境中,不少产品是“踩线”成立,更有一些基金在经历一段时间后,规模迅速缩水,还有次新基金资产净值连续低于5000万元,可能触及清盘。

例如同泰恒盛债券成立于2023年4月20日,成立仅3个月,截至二季度末,该基金合计规模为9.20万元,而在同泰恒盛债券成立之初,募集资金也曾达到2亿元。

另一只基金也在成立不久后迎来了资金撤离。格林碳中和主题也于今年年初成立,彼时成立规模超过3亿元,但二季报显示,该基金的最新规模仅为0.15亿元。

此外,还有次新基金已经宣布基金资产净值连续低于5000万元,可能触及基金合同终止。例如,成立于2023年1月17日的国投瑞银兴顺3个月持有混合,截至2023年6月30日,该基金已连续45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可能触发基金合同终止情形。也就是说,该基金自4月份起就已出现规模缩水。值得关注的是,一季度时,该基金的总规模仍有2.016亿元,换言之,在该基金三个月持有期结束后便遭到投资者的赎回。

总体来看,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全市场11001只公募基金中,有1087只基金规模不足5000万元,还有135只不足1000万元,甚至不乏规模100万元以下的基金,最小的一只基金规模仅有2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迷你次新基金也不在少数,具体来看,在规模不足5000万元的基金中,成立不满一年的有259只,规模不足1000万元的次新基金则有28只。

一位投资人士向记者指出,成立不足一年就濒临清盘的次新基金,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一方面是,这类基金为满足特定机构的定制需求而设立的,但在投资资金到期后,可能没有及时找到接续机构的资金支持,从而导致产品规模大幅缩水;另一方面,有些基金可能是为了满足监管要求而匆忙成立,寻找所谓的“帮忙资金”,但成立后不久,“帮忙资金”就会撤出,该产品往往缺乏自身的生命力,在成立时行情不佳,面临困难,从而导致成立后便面临清盘的风险。

上述公募人士认为,在实际情况中,公募基金的规模增幅有限,资金量进入市场并不会无序增加。与此同时,基金行业普遍存在头部效应,导致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明显。新发基金可能成立时规模较小,很容易在刚成立时就面临清盘的风险。“迷你基金”也会随着发行量增多而增加。

编辑/范辉

相关阅读
净值不足3毛钱 又一基金被迫清盘 年内近200只清盘 清盘节奏明显加快
财联社 2024-09-08
公募量化也处境艰难:近期多只清盘 延募与发行失败案例增多
财联社 2024-08-25
养老FOF难过“三年之痒”?年内已清盘4只 2只提示清盘风险 背后是何难题?
财联社 2024-06-27
千余只迷你基金面临清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3-20
次新基金频频拉响清盘警报 细分主题ETF成“重灾区”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1-13
生不逢时?一批基金拉响清盘警报,成立不足1年
证券时报 2023-11-19
年内142只基金“离场” 同比增近5成 清盘股基数激增
第一财经 2023-07-06
年内122只公募基金“离场” 清盘退出机制常态化正在形成
证券日报 2023-06-1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