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北首、长街东端,一座以“低碳环保、以人为本、蓝绿交织、水城共融”为理念的绿色新城正拔节生长。日前,北京青年报记者从“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北京主题采访活动中了解到,北京城市副中心运河商务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项目大部分已基本完工,区域内注册企业超20000家,园区现代金融服务产业链和总部经济发展态势已初步形成。
俯瞰五河交汇 “绿色”新城拔节生长
采访当日虽然烟雨蒙蒙,但站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新光大中心30层,透过落地窗仍能一览五河交汇的胜景。千百年前漕运繁盛之地,如今拔节生长的是以金融科技创新、高端商务服务为重点的运河商务区。这里广泛应用世界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商业办公楼均达到绿建3星标准,是名符其实的“绿色”新城。
北青报记者所在的新光大中心位于运河商务区核心启动区,包括金融园中园、商务办公、商业配套以及交通枢纽等几大部分。新光大中心包括地下4层以及地上4栋公寓,3栋写字楼以及11万平米的商业配套。新光大中心运营高级经理邓志晶介绍,目前3栋写字楼中的一栋已交付中国邮储银行北京分行,入驻城市副中心后,中国邮储北京分行将为多行业、多领域的活跃客户群体提供高品质金融服务。
邓志晶介绍,新光大中心是一个TOD项目,即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项目,区域内公共交通非常方便,除了已经开通的地铁6号线,未来这里还将有平谷线、M102线。交通方面的另一大亮点便是环形隧道设置。邓志晶介绍,整个运河商务区核心启动区南、北两个区各有一个环形隧道,将会把区域内50多栋楼宇全部连接起来,每一栋楼都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车辆进入后可通过环形隧道抵达各个楼宇,实现人车分流绿色出行,并且整个区域不会堵车。
基础设施基本完工 区域内注册企业超2万家
包括新光大中心在内,整个运河商务区占地面积20.38平方公里。包括中部运河商务区核心启动区、北部金融商务园和南部城市副中心站三大片区,各区将按照各自定位发展绿色金融、数字贸易等不同产业。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目前运河商务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项目大部分已基本完工,北环环隧、东关隧道全面通车运行;综合配套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千荷泻露桥慢行系统提升完成投入使用。220千伏电站、燃气调压站、岳庄110千伏电站建成具备使用条件,为产业项目提供了良好的市政条件。
产业方面,运河商务区现代金融服务产业链和总部经济发展态势已初步形成。一批符合功能定位的高精尖企业落户区域内,北京绿色交易所正式迁入办公,实现碳配额成交额超30亿元;北京首支百亿规模绿色基础设施投资基金项目落地;国内最大的城市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北银理财入驻办公;三峡集团下属25家二、三级公司已入驻办公;上田八木等国际知名外资企业新设中国区总部,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也落户副中心。截至目前,运河商务区共有注册企业20679家,注册资本金4659亿元。其中,内资企业20590家,外资企业89家;总部企业48家、金融企业287家。
优惠政策频出台 助力企业在副中心获高质量发展
优质的硬件环境和龙头企业的带动,让运河商务区的发展驶入快车道。近年来,区域内还不断出台招商政策,打造优质营商环境,筑巢引凤推动运河商务区高质量发展。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针对企业发展和高端人才,通州区出台了“金七条”、“通八条”、“鼓励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等多个优惠政策文件,扶持入驻企业在运河商务区壮大发展。针对企业用工难题,发挥园区内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园的带动作用,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人员招聘和劳务派遣服务。围绕聚焦营商环境,邀请区委组织部、区发改委等部门及各乡镇共同参与的“早餐会”活动,面对面解决企业诉求、推动合作意向对接、探索创新产业招商服务模式,持续完善产业服务链条,促进产业招商共建共赢。
此外,园区还联合区政务服务局举办“改革效果体验官”活动,开展线上线下政务服务集中体验。组织开展“政务服务进园区”活动,为企业提供工商注册、税务登记、行政审批等市、区两级3000多个事项的一站式办理。推进“政务服务角”搭建,进一步落实“以服务促招商”工作,运河商务区政务服务站、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两区”建设(运河商务区)法官工作站正式投入使用。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月朦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娜
编辑/叶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