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网诈多变 警钟长鸣
央视新闻 2023-07-16 21:31

科技在不断发展,通过社交软件聊天和网上银行转账都成了生活常态,而电信网络诈骗的花样也越来越多。不法分子通过一些新型网络诈骗手段,把黑手伸向了我们口袋里的钱。甚至最近还出现了一些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合成人脸冒充熟人进行诈骗的案件,受害者误以为眼见总该为实了吧,结果却受骗上当。可以说,通过社交软件聊天等进行的诈骗呈高发态势,而通过短信等传统方式进行的电信诈骗手段依然存在。

5月底的一天,山东济南商河县的冯某正在家里用手机短视频App翻看视频,突然他在App里收到一条私信的请求。

点开一看,不是别人,原来是自家亲戚白某,于是通过了请求。随后对方自称有事要冯某帮忙,让冯某加他的QQ号。

在成功添加QQ好友后,对方上来就给冯某拨通了视频电话,虽然只有短短7秒的通话时间,但也足够让冯某认清对方的长相和声音了。

通过视频通话,冯某确定是自家表哥无疑。不过对方表示网络质量不好,没法长时间视频,下面的事情还是得打字说。紧接着,这个自称表哥的人表示想请冯某“帮个忙”,需要冯某帮自己转个款,并且以正在开会为由,拒绝了冯某来找自己的想法,并且表示会先把钱转到冯某的账户里。

山东济南商河县公安局刑警大队三中队中队长张振华:这个人以他表哥的语气和他交流,取得了他的信任。后期说因为朋友需要钱,用自己的账户转款不方便,先给他转65万,再由这个受害人代为转到指定账户。在聊天的过程中,受害人就收到了一个65万的转款记录截图。

受害人冯某:看那个凭证了,我也相信了。显示我的账号,显示我的名字。我查一下银行卡说没有到账呢,他说晚一会儿,我等了大约有20分钟,他又给我发个消息说,我这笔款那边等着用钱,要不你先帮我垫付一下,到账的话再那个啥,当时我还有点犹豫。

虽然看到汇款凭证,但银行账户迟迟没有收到这笔钱,这让冯某有些不放心,见冯某有些犹豫,对方声称大额转款可能会有延迟,并不停催促冯某尽快完成转账,且再次主动与冯某进行视频通话。

受害人冯某:一会儿他说我跟你视频,又跟我视频了一次,我一看确定是他本人,我就相信了,当时我手里也没有钱,找朋友借借吧,我先给你垫了,我给他垫了30万。

就这样,冯某东拼西凑借了30万元转给了对方,结果对方还继续催促冯某帮忙垫付剩下的35万。这时冯某已经隐约感觉到有些不对劲,再去查看对方的短视频平台账号,结果大吃一惊。

受害人 冯某:他账号已经屏蔽了,我就觉得不对劲了,然后我给我表哥打了电话,我说表哥你用钱,他说我没有用钱。

如梦初醒的冯某赶紧报警,警方调查发现,他转出去的钱款已经被迅速转出和消费。

根据账户信息,商河警方迅速开展行动,奔赴广东抓获了涉案的嫌疑人谢某等4人,追回了部分钱款。

山东济南商河县公安局刑警大队三中队民警闫于轲:受害人转进30万受骗款之后,嫌疑人在5分钟之内去黄金店消费,时间之快我们都没法想象。那个短视频账号也好,还有受害人聊天冒充他哥哥QQ账号也好,我们都进行了进一步研判,两个号IP地址都在国外,这是一起由国外实施诈骗、由国内销赃洗钱的诈骗犯罪。

警方判断,这是一起采用AI技术换脸冒充受害者熟人进行网络诈骗的案件。

山东济南商河县公安局副局长、刑警大队大队长郑建:这种类型在我们这儿是第一起,这起案子其实是冒充类诈骗的升级版,犯罪嫌疑人利用图像的伪造和合成技术,通过视频聊天,冒充受害人关系人的影像和受害人进行视频聊天,进一步取得受害人的信任,这种方式迷惑性很强,伪装性很强。

目前该案还在进一步侦办当中。近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陆续出现了数起这样利用AI技术实施网络诈骗的案件。专家指出,这类案件中所谓的实时视频通话其实是不法分子提前制作好的一段仿冒视频。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安全研究所副所长林美玉:基于受害者领导或者熟人的面部特征和声纹特征,利用AI换脸技术和拟声技术,提前制作了仿冒视频,并在视频通话的过程中向受害者播放。他为了避免受害者发现破绽,通话过程往往非常短暂,在通话过程中他会以我正在开会等理由中断通信,然后转入文字交流继续实施诈骗。其实诈骗的原理是非常初级的,但迷惑性非常强,因为它已经颠覆了普通老百姓对于眼见为实的认知,所以需要进一步提高警惕性。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技术的发展,诈骗手段也随之花样翻新。什么样的新技术应用广泛、什么样的沟通工具使用最为频繁,不法分子的触角就会伸向哪里。如今,人们的工作生活已经几乎离不开社交软件。微信群更是很多人交流工作生活的重要方式。近一段时间以来,利用微信群进行诈骗的案件就呈现了多发的态势。

2023年6月初,河北保定易县公安局破获了一起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件,抓捕了13名参与诈骗的人员。这是一起通过诱导受害人进入微信群进而实施诈骗的案件。受害人小张今年5月底的时候接到一个电话,对方问其是不是在找工作,他们公司在招聘,感兴趣的话就邀请进公司的微信群。

对方邀请小张加入一个30多人的群聊,群里边的人自称是公司的工作人员。

看似是工作群,实则是挂羊头卖狗肉。这些所谓的工作人员在群里边发一些小的兼职项目,兼职内容是在短视频App上关注指定的主播,一单挣个两三块钱。

河北易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反诈中心民警刘钟元:受害人最开始没有直接去做这项工作,先观望了一段时间,发现群里边好多人都在发二维码,并且发消息说自己确实领到了这几块钱,他想着试一试。就这样从最开始点赞挣三五块,再到后来下载App挣几十块钱。

小张想着试一试,做了几单也确实挣到了几十块钱。殊不知,他已经步入了诈骗的陷阱。当他完成这些小额任务,群管理员就主动跟他联系。

刘钟元:跟他说见他活跃度比较高,也做了不少任务,现在公司正值年中搞活动,有这个充值返利的活动。

在群管理员的引导下,小张下载了一个所谓投资理财的App软件。

刘钟元:他先是尝试着按照App客服介绍的产品充200返30,充了200元试了试,结果这230元立刻就给他返回来了。

尝到了甜头后,小张就想做金额更大的单,在所谓客服的指导下他向一个账户转账了1000块钱,然后账户余额确实变成了1300元,但是不能提现。客服表示需要他再充多笔同样的金额才能提现,在客服进一步的诱导下,小张总共充值了7000多元,结果却一分钱也取不出来。

刘钟元:受害人进的所谓三十个人的群,三十个人里边可能有二十五个都是托,都是骗子的同伙,真正的受害人就锁定在那五个人里边。让这些客户下载的App,大部分都是境外诈骗团伙他们自己做的软件,数据其实是诈骗团伙在控制的,这个App上面显示的内容都是可以随时更改的。

当前,除了微信群、手机App这些相对较新,且广泛应用的网络工具已经被不法分子盯上并反复利用以外,手机短信这样的传统通信方式也没有被他们放弃。

前些时候,一些人的手机上收到了“强制枪毙”这样的一则短信。短信内容令人啼笑皆非,显然这是一则诈骗短信。内容大部分都是因为信贷诈骗,被天网锁定。而这一类看起来非常低劣的诈骗手法,却还是会有人上当。看似可笑,实则是不法分子有目的有计划而为之的,这是一种对潜在受害者效率极高的筛选。

这种筛选降低了犯罪的成本,如果一眼就能看出这是诈骗短信,那么骗子就不会浪费时间。如果连这条是诈骗信息都看不出来,真的按照对方的指示去进行后续操作,那极大概率也无法识破后面的所有连环骗。

林美玉:我觉得还是受害者本人的意识问题,受害者有可能确实不太了解现在的诈骗形式,有一种可能是他确实觉得自己被误判了,所以很紧张。不了解骗术的情况下,他就有可能在紧张的情况下做出一些错误判断。

随着时代发展,诈骗短信也不断变换花招,从冒充公检法到假冒通信运营商,诈骗理由从银行转账、退费退税到航班取消、快递丢失、考试作弊等等,不断混淆视听。老的诈骗手段内容翻新,新的诈骗手法层出不穷,都需要引起大家高度警惕。

林美玉:不管是微信还是QQ,还有手机号,这些都是诈骗分子通联的一个工具。现在我国电信网络诈骗有一些新的特征出现,新的诈骗手法层出不穷,比如像前面提到的AI换脸,还有利用共享屏幕等方式去实施诈骗。只要大家记住,在要转账的时候,在这个关键环节,我们一定要确认对方的身份,以及这件事情本身是否合理。

当下,电信网络诈骗手法不断翻新,花样层出不穷,新老诈骗手段交织。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警方正在持续进行严厉打击,惩治各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我们作为个人,也要提高识骗防骗的意识,建好自身反诈的防火墙。不管是短视频平台、聊天软件,还是短信、电话,涉及任何银行转账、借钱、投资等等和钱有关的事宜,一定要多长个心眼,多方面、多渠道核实清楚,避免上当受骗。而对于像AI这样的新技术领域,也期待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编辑/朱葳

相关阅读
小心!诈骗App“披马甲” 这种补贴不能领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11-20
扫一扫免费领礼品?当心“码”上有诈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11-13
警方强烈建议:关闭手机这项功能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11-02
涉案金额超千万 “免试拿证”这样诱导受害人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10-27
@老年人 会使用智能机远远不够 防电诈“必修课”了解一下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10-19
假夫妻豪掷56万元买黄金 原来是电诈“工具人”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8-29
涉案金额超400万元!湖南警方打掉一特大电诈团伙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8-25
网红“神药”藏猫腻 减肥不能“减健康”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8-2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