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专栏|不世出的语言大师都是现挂高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14 15:00

◎路子(媒体人)

◎听《出塞曲》,“如果你不爱听,那是因为歌中没有你的渴望”,席慕蓉的诗现在看来很适合吟唱。不知道同时期流行的汪国真,他的诗有没有优点?

◎作家里我最喜欢大江的作品构成——这辈子除了写“个人的体验”,还应写一本直面历史与现实的“广岛札记”“冲绳札记”,方称得上尽了写作的本分。

◎看《消失的她》。有点在贩卖富裕焦虑。穷人穷国都快成一种原罪了。东南亚某国会不会表示不满?

◎看国产剧《平凡之路》,陈彤、鲸哥编剧,讲一家小律所一群年轻实习律师,碰到一堆形形色色的民事纠纷。它妙就妙在,外部世界的官司正好对应了这些实习律师各自的成长困境。所以他们向委托人发表的意见,常常正好就是他们自己内心的潜台词,台词主客体高度统一,具有双重的妙趣。

◎读李斯佩克朵有感。写作会不会也像书法一样,最终以朴拙、自然,达到俱老俱废的状态才是上乘?而光滑、流利、技巧等皆落于中下?

◎看《中国书法大会》,除了里面的高饱和课本剧有一种奇怪的美学,对于我这样的书法小白,从中可以学到好多好多知识啊!真希望有人发掘一档书法类“锵锵三人行”节目,中国的语言文字乃是国粹中的国粹。

◎近日在江西省一个拍卖会上,陶博吾的一幅字“仙骨”,成交价才5000多块,太值了。非一线城市也许对买家更友好?

◎读书写作与书法练习异曲同工,临习临创才是正路子,关键在于搭上文脉。

◎侯麦玩起电影来好轻松!只有洪尚秀可以与之一拼。这俩人最适合去大学教书,带徒弟,从身边人的经历中顺手拈来,生活中的小插曲都能化成喜剧的梗,有一种默片时代的短片气质。这俩找到了直接把日常生活转化成电影的捷径。

◎现在写小说越来越学科化了,几近于田野调查。都是“羚羊挂角”的现场加上真迹考古,滔滔不绝的阐释与被阐释,主角不再是人物与事件,而让位于一种复调的时空概念:历史的(故事发生的那一时刻),同时也是现在进行时的(调查人亲赴现场)。一种新的写作套路。

◎看《蜘蛛侠:纵横宇宙》,一种青春喜歌剧风:有色人种少年英雄+刻板印象的传统家庭模式+多重宇宙+短视频般的信息过载+即兴打碟背景音乐+富有喜感独具魅力的大反派。既不能太恶毒,也不要喜头悲尾。

◎能进入小说领域的个人书写常常是惨痛史和迷茫史。光荣史就算了,感觉那个文学价值不高,更多属于自嗨。

◎《我的罪行》,欧容导演,根据话剧改编,假定性玩得挺溜,不过深层的“政治正确”也确实够暧昧,容易引起诟病。年轻漂亮却接不到戏的女演员自我招供,“杀死”了性侵自己的男制片人。其实不是她杀的,女律师突发奇想,与其没有名气、受人摆布,不如假装认罪,先红了再说,正所谓富贵险中求。庭审时,女演员想方设法自证有罪,最后以一段楚楚动人又深明大义的“认罪独白”征服了所有人,被当庭释放,成了媒体红人儿,事业爱情双丰收。同时,剧中所有的女人都纷纷从这桩杀人案里大获红利……豆瓣留言该片“讽刺女权是门生意”,有道理。

◎男女对唱的天花板,“问风”“sorry”,两口子吵架的形式别开生面,气场全开。一直很喜欢吉克隽逸,对GAI路转粉了。

◎我心目中不世出的语言大师都是现挂高手,有陈丹青、刘震云、大张伟等几位。为什么脱口秀大会上刘会给人一种宝刀老了的感觉?因为他的秘密武器就是戏仿小农意识,听众群自我认知反差越大越有效果。所以在高校大受欢迎,而脱口秀大会绝大多数也是走底层草根路线,有点顺拐,发不上力。

◎所谓大众的、商业的戏剧,其实就是情节剧,认识到了不一定能做到。

◎关于线上直播戏剧,许多人都是从好卖票的角度来理解,对它持否定态度。NT live的尝试,更接近于一种电影形式,是戏剧表演的实况录像。不过,我觉得戏剧直播可能是戏剧优于电影的一个未来突破口,类似于远端教育、远端医疗,甚至军事上远端打击等等。未来世界属于虽远却能实现即时互动的事物,是电影那种封闭、完成时态的东西达不到的。

2023.7.2

供图/路子

编辑/王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