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影视|“长安三万里”回到大唐群星闪耀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12 10:00

明月高悬,飞瀑流泉,浪漫诗意肆意流淌,高适、李白策马逐风,共赴万里人生。于7月8日开始上映的国产动画片《长安三万里》呈现出唐诗意境之美,令观众对壮美大唐充满想象与向往。

《长安三万里》是导演谢君伟和邹靖的第一部导演作品,谢君伟导演表示“这部电影凝结了我们对这些唐朝伟大诗人的敬仰”,邹靖导演希望观众可以在电影里看到诗人们波澜壮阔的人生,感受到唐诗的魅力。《长安三万里》是如何制作完成的,有何幕后故事,且听两位导演以及制片人宋依依娓娓道来。

“长安”是理想之地“三万里”是与理想的距离

《长安三万里》从老年高适的回忆切入,讲述他与李白年少相识后跨越数十载的情谊,以及在璀璨的大唐盛世下,一群心怀壮志的大唐群星追逐人生理想的精彩故事。

对于影片为何起名“长安三万里”,导演谢君伟和邹靖介绍说他们在一些诗词当中找到了片名的原型,如明代陈子龙的“梦到长安三万里,海风吹断碛西头”。同时《长安三万里》这个片名也展现了电影的主题:“长安”代表的是大唐群星心中的“理想之地”,而“三万里”是他们与理想之间的距离。出现在影片中的大唐群星除了李白和高适,还有杜甫和王维,以及贺知章、张旭、崔宗之、王昌龄、岑参,书法大家李邕,李白的至交好友丹丘生以及“唐代乐圣”李龟年等。

人对理想不懈追求的精神是《长安三万里》的一大主题,导演谢君伟和邹靖表示,电影中的主人公们都在追寻自己的梦想,但在面对变化的时候,高适有高适的做法,李白有李白的做法,他们的人生其实并不得志,李白的一生都在出世和入世之间挣扎,遭遇了很多困苦和挫折。高适直到晚年才终成大器,郭子仪也曾有过被判罪甚至要被斩首的经历。“影片中包括我们熟知的杜甫,他们都是在不得志的状态下,用自己的方式追求理想。这是我们特别想传递给大家的信念,每个人都有自己人生中的困境,但是我们要坚持往前。每一个时代,每一批人都在面临变化,变化是恒定的,我们在这些变化当中如何去自处,如何去看待你和理想的关系,每个人做法不一样,但是,你这一生所做的选择,你所创造出来的东西,你的作品,你留下的痕迹,最终形成你的精神。”

除了理想,影片的另一大主题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大唐群星”中,《长安三万里》选择浓墨重彩的是高适和李白之间的情感。

从造型、场景、道具、表演等细节还原唐朝风貌

《长安三万里》于2020年2-3月开始构思,2020年12月写完第一版剧本,2021年5月底开始故事板制作,2023年6月制作完成。

两位导演表示,《长安三万里》最难的不是技术,而是难在如何还原大唐盛景,如何展现诗词意境。影片中,“山顶千门次第开”的锦绣长安、“二分明月忆扬州”的秀美扬州、还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黄鹤楼、水天一色的三峡奇景以及梁园、潼关、松州、蓟北等多地风貌都有出现,壮美的大唐风光让观众大饱眼福。

为了还原“唐风之美”,片中建筑风格参考了唐朝时期的建筑,角色形象和比例则参考唐俑、唐代壁画和古画,主创团队还去了很多地方采风,比如潼关和松州的采风就令两位导演感慨颇深:“我们在潼关的时候站在城墙上远眺,才真正理解了为什么潼关易守难攻,为什么是朝代必争之地,导游指给我们看天险在哪里,它是如何能够抵御外敌的。我们去松州,看到它的城墙和山峦连接在一起,理解了古人所谓的‘天险’。所以,光看史书中文字的记载不一定能完全明白,真的要亲自到过之后,看到地理的结构,险要的地方在哪里,有多少场战役,这些战役是怎么回事,才能理解它地理环境的特殊性。”

陕西历史博物馆也对主创创作《长安三万里》帮助很大,因为陕博里有长安复建的城池和地图。两位导演说在做这个场景的时候他们遇到特别有意思的一件事,“是关于长安城朱雀大街的镜头,我们查到明德门一共有五个门,中间是皇帝走的,平常是闭着的。左边的两门是进,右边的两门是出,我们依据这个去设计,但设计完了之后发现,中间大道贯彻长安城,这是皇帝走的,不让百姓走,左边是进、右边出,这不是把长安城分成两半吗,百姓怎么进出呢?后来再查找资料,皇家走的道在坊与坊之间的道路上,是可以横穿的。这是很细致的东西,我们在实际还原呈现的时候,会遇到很多问题。我们借由这个研究一层一层往里挖,解决出现的一个又一个问题,才进一步了解到这些古人的设计到底是多么精湛和伟大。我们的设计师也找了很多相关的非常专业的书籍,参考了近100多本相关书籍,结合着图片资料,做了大量的研究。”

主创还从造型、场景、道具、表演等细节还原唐朝风貌,想让观众感觉如同真的进入了唐朝盛世。

两位导演介绍,电影中大部分道具都是有所考据的,有的是找到了文字记载,有的是找到图片参考,“此外我们也有戏剧化设计。我们专门聘请了一位礼仪老师,一些道具也会请教他的意见。电影里有一段是李白葬吴指南,墓边有蒿草,李白往上倒米酒,这是当时的一个传统习俗。这是礼仪老师找到了相关资料,以往的影视剧中也比较少有表现。还有影壁的使用,郡守府外有两个影壁,这也是有出处的。以及李白他们在曲江酒肆玩的文人之间的酒筹游戏,我们看了相关纪录片,电影也是完全还原了酒筹的设计。”

影片中的诗板令观众印象深刻,两位导演介绍,片中的诗板类似于过去的木质黑板,只不过是木质底色,上面是墨笔写的文字,有不少驿馆寺院专门备有诗板供诗人题写诗歌,感觉像是最早期的“论坛”。

还有高适拿着自己的拜帖去长安城,拜帖的样式也是找了文献和图片参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高适祖父的墓,主创团队找不到高适祖父墓的相关资料,于是借用一个唐代跟他品阶相同的官员墓的样式,找到了资料和图片记载。

唐朝有很多少数民族,他们拿的乐器也各有特色,主创也是依据他们本身民族的特性去设计的。包括片中出现的农作物,团队也要考虑到梁园应该种什么植物,是麦子还是水稻。

此外,玉真公主身上的饰品都是有出处的,她的项链、头饰,所有的首饰都参考了实际出土的文物。影片中所有布料的图案、质感、颜色也都是参考出土文物设计的,而且唐代不同的服饰颜色意味着不同的官阶品级,例如电影里高适最后升为三镇节度使,所以他穿的是紫袍。

唐代还有特别繁多的礼仪,比如叉手礼,两位导演介绍说其实插手礼代表了很多不同的含义,“电影里大部分的插手礼是表示尊重,但电影中有一场戏是黑衣人追杀李白,郭子仪救了他们,黑衣人看见郭子仪的时候同样也使用一个插手礼,而这个插手礼是在表达不屑。”

《将进酒》的每一个环节都很难

电影中有很重的文戏,文戏对表演的要求是很高的,而且相比于动作戏,文戏也更考验动画的精度和表演的功底。

在两位导演看来,其实制作《长安三万里》最难的不是技术,难在如何还原大唐盛景,如何展现诗词意境,“我们没有采取特别复杂的技术,但是怎么展现古画写意的感觉,怎么让大家觉得古画动起来了,这个是有挑战的。当然,《长安三万里》在技术上也有难点,比如说《将进酒》的片段,比如史诗感的战争大场面。”

据悉,片中《将进酒》的这场戏从故事板到终版最终制作完成,花费了将近一年半的时间,两位导演表示,《将进酒》这场戏的每一个环节都很难,从故事板、设计、到动画表演、再到特效、甚至配音,整体都很有挑战。这场戏电影从最开始制作就提上日程了,有一个镜头做了半年。“而且《将进酒》是李白最知名的诗之一,诗里情感饱满、豪放无比,什么样的视觉呈现配得上这首诗?剧组做了很多尝试,光‘黄河之水天上来’就做了很多版本。而且,这场戏是在李白念诗的声音里完成的,台词、音乐、画面需要和谐,这个很考验视觉想象力。”

《长安三万里》是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

《长安三万里》是追光动画“新文化”系列的开篇之作,此前追光动画的“新传说”系列(《白蛇:缘起》《白蛇2:青蛇劫起》)和“新神榜”系列(《新神榜:哪吒重生》《新神榜:杨戬》)都是以经典神话传说为创作对象,“新文化”系列的创作将聚焦于历史中的闪光人物和经典作品。为什么这一次选择了历史题材?

制片人宋依依表示,其实很多历史故事、文学作品大家都有一定的了解,比如对李白、高适的诗词都多少有所了解,但是,很多人对他们的故事是既熟悉又陌生的,所以“新文化”其实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一种重新演绎,把很多大众可能不太了解的故事展现出来。“‘新文化’系列是指从新的视角解读传统文化,或者是用新的方式去展现传统文化。我们通过动画电影的形式去展现壮美的大唐盛景、诗人的豪情壮志以及唐诗流传千年的魅力,这些是‘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

在两位导演看来,历史文化是很立体的,并不只是课本中的某张图或某首诗,它承载了很多精神和故事,“这些大诗人们曾经也年轻过,他们也一路成长、在波澜壮阔的盛世大唐背景下追求理想,他们会遇到挫折,也会有迷惘的时候,他们也和我们一样,都是鲜活的人,我们希望通过电影让大家看到创作这些千古名句的诗人们各自的情感和故事。”

导演谢君伟的孩子现在上小学二年级,他有本书是《小学生必背古诗文129首》,有一次他在背“春眠不觉晓”,谢君伟就很自然地接上“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孩子特别惊讶地发现我也会背这首诗,就在那一个瞬间,我觉得我们的父子情感,我们两代人,被这种文化串联起来了。后边我在做项目的时候,偶尔会拿李白的《将进酒》回家,我在电脑上看,他在旁边特别兴奋,因为这都是他熟知的东西。《将进酒》本来是高中课本上的内容,但可能是我妻子念给他听过,他能背下来前面那一小段。所以,我觉得我跟我儿子两代人,通过文化达成了连接,这就是文化的传递。我觉得很幸运能做‘新文化’系列,让我有机会把大家熟知的李白、杜甫、王维等大唐诗人的故事用动画的形式展示给我们的下一代,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莫大的幸福。”

能用自己擅长的动画形式去讲述中国的传统文化题材,导演邹靖同样很兴奋,“我觉得动画区别于电影、戏剧或文学,它是一种特有的艺术形式,动画在造型和表演的夸张性表达上,有非常大的拓展空间。动画是一种对现实世界的提炼和概括,其实这跟诗词很像。我认为好的动画作品能对中国的文化精髓和其内在的精神气质进行非常好的诠释。我们创作的这部《长安三万里》,就是用动画的形式去挖掘中国文化无尽的宝藏,用动画的形式去做诗,传达诗的内涵。同时,将伟大先贤们的精神和风骨融入到故事里。这也是我做这个项目最原初的动力。”

谢君伟从2007年开始做动画,2013年加入追光,《长安三万里》是他第一次做导演,他笑称自己的第一感受是焦虑,“虽然之前一直在准备,但真正开始以后发现永远有很多未知的问题要解决,一直在思考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对这个片子更好?同时我又很兴奋、因为第一次做导演能接触这么一个片子,真的太幸运了。我觉得导演是船长,需要给整个团队一个明确的方向,所以,这是跟我之前当动画总监的区别。”

至于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谢君伟说没有最大的困难,“每天都有新的困难发生,全都是未知的环节、未知的状况。这些每天发生的困难里,有我熟知的领域,更多的是我不熟知的领域。怎么克服?300多人用团队的力量。”

导演邹靖说第一次做导演,辛苦和压力都有,但是最大的感触还是对于电影的制作和理解上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我觉得电影,尤其商业性的院线电影,它是工业化很强的团队协作性产物。我的体会是:导演位于中间,要将所有人的天赋、专业性和意志汇聚成一个整体,让这些光芒聚焦到一点,聚焦到故事和情感上,以创作出一部完整的质量过硬的作品。这和独立艺术家单独的创作是很不同的。我认为想要真正掌握这项技能,只有不停实践,只有通过执导电影才能学会当导演。我注意到我们团队的艺术家在电脑屏幕前埋头进行创作,在创作到某一个瞬间的时候,他的头会扬起来,表情很动容。我知道那是他被自己创造的某种情景打动了,他把自己的情感贯入到了作品中。我在试映会的时候,在漆黑的影院,我看到观众们看着银幕,当演到那个瞬间的时候,很多观众的头也扬起来了,表情也很动容。我就觉得特别有意思,电影作为一种媒介,它传递了人类的情感,链接了彼此。而这种链接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我觉得这是电影的伟大之处。”

李白和高适他们所经历的事情,和我们其实没有什么不同

问三位主创,这部电影中最触动他们的瞬间是什么,宋依依说自己看到中年高适在梁园时被触动,“他已经五十多岁,但依然穿着朴素的衣服,衣服上还打了补丁,他已经这个年纪了,但没有忘记他的初衷,看到这个画面的那一刻,我的鼻子就酸了。”

谢君伟看了很多遍李白和高适中年相扑,穿插着他们青年时相扑的画面,这一段表现了他们人到中年的唏嘘,但高适和李白仍然不懈追求自己的理想,也表现了他俩之间的友情,“每次看到后边感觉自己的血是热的,我每一次都能被打动,觉得自己能做这个项目真是特别幸运。”

邹靖很喜欢青年李白和高适策马奔腾在阳光下的那一段,“这个段落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无比的自信。一种‘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气概。我觉得那是无数心怀志向的少年们,应该有的样子。”

两位导演表示,李白和高适也有焦虑,但他们都对自己真诚,在变化中坚持自己想做的。李白和高适他们所经历的事情,和我们今天所经历的种种其实没有什么不同。“在变化起伏和极具挑战的人生中,我们如何保持初心,如何追求理想,如何坚持和放弃,去最终定义我们人生的模样。在那个激情澎湃的时代,那些伟大的灵魂们交出了他们答案。从某种角度上来讲,这部电影试图去触碰了一些人类亘古的主题,即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它讲了一些关于‘变与不变’的事情,变的是时代洪流,变的是岁月蹉跎,不变的是我们立于天地间,傲然的内心。谈不上告诉观众怎么做,但如果能给观众们一些启发,我们会非常高兴。”

供图/追光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嘉
编辑/韩世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