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山寨产品屡禁不止,落实监管责任才能为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10 06:56

据报道,近日多名消费者通过网络投诉平台反映,自己在网店购买了“格力空调”,产品宣传为“格力品牌、1.5匹3米长、全铜管一级能效”。然而,他们收货后才发现,商家发来的产品,包装上的品牌是“木各力”,而不是“格力”。经检查发现,宣称的“全铜管”实际上是铝管外镀铜。其中一名消费者称,多次与平台及店铺客服沟通,商家也已签收退回的产品,但退款事宜迟迟无果。

消费者提供的照片显示,他们收到的产品包装比较相似,均印有产品商标“GERRI”,与“格力”品牌商标“GREE”相似。包装盒显示,相关产品生产企业为“安徽新国松电器科技有限公司”,监制企业为“木各力凌达电器(佛山)有限公司”。对此,媒体记者多次尝试联系产品包装上的两家涉事企业,截至发稿时,电话均未接通。

作为监制企业的木各力凌达电器(佛山)有限公司究竟是何方神圣?据企查查相关企业登记信息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23年4月,注册资本1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空调设备销售、家用视听设备销售、互联网销售等。公司股东为自然人郑某与陈某。此外,目前已有多方申请“木各力”“力各木”相关商标,国际分类包含民用设备、科学仪器等。

据悉,在接到这一爆料后,格力电器已采取一系列维权行动。首先是通过“电商平台投诉+工商行政投诉+民事诉讼”三方面开展维权工作,截至目前,电商平台上的假冒店铺已全部关闭,其中京东39家、淘宝1家,数量之多令人咂舌。格力电器还同步与京东、淘宝等平台开展合作治理,要求平台前置拦截阻止新的侵权店铺上架,同时每天进行全网监测,及时发现并打击新的侵权目标。

据报道,涉案产品监制企业为木各力凌达电器(佛山)有限公司,生产企业为安徽新国松电器科技有限公司。格力电器已向佛山市监局进行投诉,佛山市监局已将该公司列为经营异常名单。同时,格力电器也已同步对安徽生产企业进行实地调查,溯源打击。

除了对线下涉嫌造假窝点的溯源追查,格力电器还完成了对线上40家侵权店铺、安徽新国松电器科技有限公司、木各力凌达电器(佛山)有限公司的诉状准备,近日将提交相关法院。此外并制定完整跟踪计划,打击侵权假冒,维护企业利益。

从目前事态来看,作为被侵权一方,格力电器迅速完成了各项维护举措,有效维护自身品牌和合法权益。如此多假冒格力电器的网店公然售假,之前不知已销售了多少台山寨产品,给多少无辜消费者造成损害?格力作为国内知名空调品牌,多年来积累了良好的声誉和信誉,但这一次被山寨产品侵权售假,不仅会让不知情的消费者产生质疑乃至投诉,也对格力品牌形象造成了巨大冲击。

消费者对于品牌的选择往往是基于对品牌的信任和认可,一旦品牌信誉受损,消费者会对品牌产生怀疑和远离,从而导致销量下滑,市场份额减少,进一步影响企业的发展和利润。正因此,格力电器才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维权,保障自身声誉和其他合法权益。

山寨产品的泛滥,也对我国知识产权经济造成了严重危害。知识产权是创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作为知名品牌,格力电器通过不断的创新和研发,对产品进行质量控制和售后服务,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然而,“木各力”山寨产品的出现,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利益,也对整个知识产权体系产生了负面影响。如果山寨产品得不到有效打击和制止,将给整个社会创新环境带来不良影响,削弱企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阻碍创新经济的发展。

针对山寨产品的治本之道,在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监管力度。面对格力电器遭遇山寨产品事件,必须追问的是:如此多假冒网店,是如何通过电商平台的层层审核?如果说,电商平台对于网店审核,只负责对其个人信息的简单验证,却不对其经营产品资质等予以审核,如此粗放管理,不就给山寨产品的线上销售开通了方便之门?

也因此,对于格力电器遭遇山寨产品事件,电商平台需加以反思和整改,加强对商家的审核和监管,建立健全的商家入驻制度和商品上架审查机制,严格防范山寨产品的继续出现。由于开网店需要实名认证,电商平台掌握了网店经营者的姓名、手机等个人信息,应作为破案线索,移交执法机关,协助执法机关尽快破案。而木各力凌达电器(佛山)有限公司、线上40家侵权店铺、安徽新国松电器科技有限公司所在地区市监部门,也应协同执法,共同查处涉事店铺及企业,对经营者等相关责任人严肃追责,不能让任何一个违法者逍遥法外。

此外,木各力凌达电器(佛山)有限公司成立仅仅两个月,何以就能在短时间内委托加工企业,实现大量山寨产品的生产,并且通过40家网店进行销售?如此成规模、成体系的造假行为,恐非一家新公司所能完成,其背后是否另有其人操纵,是否涉嫌更深层次的不正当竞争问题,也有待执法部门深挖细究、一查到底。

山寨产品对格力电器、消费者及知识产权经济发展所的多方危害不可忽视。各方应共同努力,加强对山寨产品的打击和制止,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促进知识产权经济的健康发展。只有通过加强法律保护、加强监管,对违法现象发现一起严查一起,树立执法必严的标杆效应,才能治本解决山寨产品问题,维护民族品牌形象,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文/远山

图源/新华社

编辑/潘洪其

相关阅读
直播间山寨月饼为何屡禁不止:暴利超九成变“投流游戏”,平台该如何监管?
澎湃新闻 2024-09-19
小米电扇涉侵权被判赔格力185万?小米未收到诉讼,被诉者系旗下供应商
澎湃新闻 2024-07-10
电动自行车“上楼”为何屡禁不止?如何解决?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5-12
青诉 | 上亿元假冒苹果耳机被查获 山寨耳机宣称“复刻官网”需警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28
知识产权保护不容“侵权者得利”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16
半两财经 | 格力告赢“飞利浦空调”专利侵权,飞利浦承认空调实为创维代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15
山寨周边产品难有持久流量
经济日报 2022-09-25
顾家家居疑遭“李鬼” 品牌反侵权路漫漫
北京商报 2022-09-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