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Qnews|考研热下这些研究生为何“录而不读”? 有人考编成功,有人选择先工作再深造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07 19:01

近年来,考研热持续,而一些研究生被录取后却放弃入学资格引发关注。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每年都有一些研究生录而不读,今年也不例外。最近,在社交平台,不少考研生分享了自己考上研却不想读的纠结心情,评论区还有人分享了自己读研后又退学的经历,也有人建议先工作,同时联系学校保留一年入学资格,如果觉得工作好再办理退学。

好不容易上岸的研究生为何录而不读?带着这个问题,北青报记者采访了多名考研生,但相同的决定背后有相似的纠结,也有不一样的考虑。有人是顾虑较高的读研成本,有人是提前达成了考编的目标,有人则是希望积累实践经验以便更好地深造。

考研前一天收到满意的工作offer 考上研后决定直接就业

小月是中国石油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在考研前一天,她收到了满意的工作offer,在此之前她一直认为自己“必须考研”。

“我这一届是本专业的第一批学生,没有学长学姐能给我们提供经验。全系69个人,只有少部分人选择直接就业,剩下的都考研或保研了,我的父母也一直跟我说必须考研,所以我一直在准备。”

小月的备考并不容易。“后期我压力特别大,总是担心复习不完,和我一起备考的朋友就建议我试着投下简历,就当给自己放松了。”

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在考研前一天,小月收到了工作offer。“我没想到能投中,这份工作与我专业完全对口,薪资高,并且能给我上海户口。我家是长三角地区的,我本来规划的就是在这一块发展。”小月不知道第二天的考试自己还要不要去,去找了同样情况的同学。

“我们最后都参加考试了。毕竟准备了这么久,还是想看看自己能考得怎么样,不过心态上就放松了很多,没那么紧张了。”小月报考了大连理工大学,也如愿过了初试。

“参加复试我纠结了很久,我从来没去过大连,我觉得说不定去看了学校,就又想读研了,我总是想再给自己一个机会。”借着复试的机会,小月和室友一起去大连完成了毕业旅行。“学校和我想象的一样,我也顺利过了复试。”

从1月份签三方协议到3月份放弃研究生录取,这段时间小月问了辅导员、导师、硕士生、博士生等很多人。“他们给我讲了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读研的体验,我的导师从女性的角度给我讲了在这个专业未来可能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也建议我可以先工作到时候再考非全日制研究生,很多都是肺腑之言,这也帮助我最后做出了决定。”

考虑到工作机会很难得,小月最终决定放弃读研,去工作。“我父母一听说能给上海户口,也不再执着于研究生了。”小月很坦然。

前段时间,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发放,看到朋友圈里大家都在晒自己的录取通知书,小月忍不住想,如果她去读研了会是什么样子。“我到现在都不知道我的选择是不是正确的,选择就意味着放弃,但我现在还是比较满意自己的决定。”

小月将自己的经历发到了网上,发现不少人和她有相似的经历。“大数据甚至把我放弃录取的帖子推给了因此被递补的同学,也是缘分吧。现在想来,我这么纠结就是因为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考研,只是随大溜,我对未来没有明确的规划。不少人都遇到了和我一样的困难,不过我还是觉得,除非工作非常满意,不然还是读研比较好。”

随波逐流考研成功上岸 考编成功后决定放弃读研

和小月一样,李雯在读研和工作中也选择了工作。“我的专业是很冷门的一个文科专业,当初选的时候只是觉得自己比较感兴趣,没有考虑到就业的事。”

“去年我们班90%的人都报名考研了,当时我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就随波逐流去考了。”备考期间,李雯经常失眠,还出现了脱发的问题,一方面有考试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有现实生活的焦虑。

尽管拿到了心仪学校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李雯的焦虑还是没有消解。“我是个很容易焦虑的人。研究生要做学术课题,我不知道能不能坚持下去,而且我也不知道,读完研我能不能找到工作。”

考完试后的几个月,报着试一试的心态李雯投了几份简历。李雯没想到当时的尝试在她考研上岸后有了结果,她考编成功了。“读完研我也是打算考编的,只不过现在我把这一步提前到了本科。”李雯已经收到了录取通知书,但她并不打算去。“算是退学了吧,纠结过,痛苦过,但做出了决定就不后悔。”

跨专业后不是很喜欢 考上985高校的博士后决定先工作

张磊是一所211大学风景园林专业2023届硕士毕业生,今年他考上了一所985大学城乡规划专业的博士。从普通一本本科生到211硕士,再到申请985博士,张磊一直想通过提升学历为自己赢得更多机会。

“我读研以后,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是去研究院当研究员或者去高校任教。但我发现这些单位都很看重本科学历,如果我想回江苏,即使我读了博也不能达到预期。”尽管如此,张磊还是按照自己最初的想法申请了博士并成功拿到了985高校的录取通知。

“但这个专业我并不是很喜欢。我原本的专业比较偏实践,现在等于说是跨专业了,对于学术的要求比较高。”张磊向自己同门的师兄师姐咨询了本专业的就业和深造前景。三人都没有直接读博,而且选择先工作。

“他们的选择让我觉得我不是只有读博一条路可以走,还有别的选择。”参加博士考试时,张磊结识了几个和他考同一所学校博士的研究生,发现他们都是工作以后才又申请了博士。

“我老师也跟我说,工作以后再读博也不迟。”张磊考虑后,还是决定先工作,放弃读博,“不过我会考虑以后再次申博,就我的专业来看,拥有了实践经验对后面深造其实是有好处的。”

目前,张磊已经签了一份保底的工作,他打算再找找有没有更合适的。“可是选哪条路都会后悔,当前的选择就是最好的选择吧。”

二战考上“双非”大学研究生 考虑读研成本及学校层次不太想读

朱琳琳是广东惠州人,去年毕业于广东一所普通二本院校。去年考研失利,她放弃了深圳大学,今年二战选择广州大学,如愿上岸。和小月、李雯不一样,面对是否读研的问题,她还没有最终作决定。

在今年考研初试后,朱琳琳就在深圳找到了一份还算不错的工作,朝九晚六,工作轻松,月薪一万多。“当时成绩还没出来,不知道能不能考上,但没钱了要赚钱啊。我学的是计算机,去年互联网公司裁员的不少,专业对口的开发岗不好找,但外贸相关岗位是缺人的。”转换行业后,朱琳琳顺利入职一家私企。

得知自己进复试的时候,朱琳琳已经开始上班了。“进复试是开心的,但也没怎么准备,当时也想着考不上就算了,反正也有工作了。”今年4月13日,考研结果出来了,朱琳琳如愿被录取,但这种喜悦仅两个月就被冲淡了。

6月13日,朱琳琳在网上发帖诉说“二战上岸研究生却不太想读”的想法。不太想读的原因很多,她考的是专业硕士,学费一年1.5万元,加上生活费,读研三年的支出超过6万元。家里并不宽裕,父母也无力支持,如果读研,她可能需要贷款。这意味着,她不仅要放弃现在的工作收入,毕业后还要面临还贷压力。“我现在24岁了,研究生毕业就27岁了,年纪有点大,找工作也难,特别是计算机专业,不少公司更偏好聘用男生。”

朱琳琳的另一层顾虑是,她被录取的是“双非”学校,非985也非211,这样的研究生学历也不是很有竞争力。“我其实不是特别喜欢计算机专业,研究生肯定得学算法、写代码,还要给导师做项目,在这方面我很菜,我担心毕不了业。”

读研的成本是能算出来的,收益也是可预见的。朱琳琳考研就是奔着提升学历来的。“身边很多人在考研,没想太多就随波逐流了。我们宿舍四人去年都考研,一战都没考上,都选择了二战。”

朱琳琳已经习惯了目前的工作和生活,一想到读研要辞职,还要面对诸多挑战,她有些犹豫。但如果就此放弃读研,她又有些不甘。“两年考研的过程特别不易,不能玩手机,每天都要学习,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很多。特别是二战压力很大,身边的同学很多都在工作赚钱了,过年也可以拿钱孝顺父母,但我不行。可如果不去读的话,这两年就白费了,有点亏。”

“你不论选哪条道路,没有真正的对与错,判断的标准在于你自己想做什么。做某件事,对有些人是有意义的,对有些人可能没意义,看自己的意愿,想做什么就去做吧。”思虑再三,朱琳琳说,她可能还是会去读研,贷款读研,等工作了再还,读完研也未必会做计算机专业对口的工作,可能会选择考公、当老师或者进大公司。“考上研后,一些学弟学妹来咨询我考研的问题,我也支持他们考研,但会推荐他们考985或211学校,选择喜欢的专业。”

考研热下为何有人录而不读?录而不读是否影响招生秩序?

早在2019年10月25日,苏州大学研究生院就曾发布公告称,该校68名2019级研究生因未按学校规定办理入学手续,经学校审议,按自动放弃入学资格处理。

2020年10月7日,太原理工大学发布消息称,该校49名研究生逾期两周未履行报到手续,视为放弃入学资格,不予注册教育部电子学籍。

2021年9月16日,中国政法大学2021级研究生新生报到结束后,38名新生因未请假、请假未获批准或者请假逾期不报到,被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2022年,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再次公示,该校32名研究生放弃入学资格。对此,中国政法大学研招办回应,校方将严格按照计划招生,不会因此补录其他考生。对于放弃入学的学生,校方尊重学生的选择,并表示这些学生如有疑问可提交书面说明,学校会酌情处理。

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考报名人数达457万,比上一年增长21%,是5年前的2.27倍。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考报名人数为474万,人数持续增长,考研热持续。

与此同时,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扩大。据中国在线教育统计,2011年我国研究生招生总人数56万, 2021年则达到了近117.65万。十年间,研究生招生总人数增长了一倍。实际上,研究生招生总数每年都在增加。据教育部近日公布的《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124.25万人,比上年增加6.60万人,增长5.61%。

在考研热下,为何有些研究生选择录而不读?

对于这些研究生放弃入学资格的原因,多所学校负责招生的老师表示,找到工作、出国留学是主要原因,此外,报考全日制研究生的考生被调剂倒非全日制也是原因之一。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黄捷对媒体表示,“‘录而不读’原因诸多,虽然这种行为可以理解,但这种行为不仅危害到高校的招生秩序,还会造成高校教育资源的浪费,应该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

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高耀也认为,考上研究生又放弃入学的这部分学生情况是比较复杂的。他表示,高校在研究生招生的过程中也会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经费来筛选和录取研究生,如果学生选择“录而不读”,高校投入的资源和招生指标都会浪费,影响研究生的培养效率和社会公平。如果一所高校“录而不读”的现象较为普遍,对该校的声誉也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用人单位和其他教育机构会对这种情况比较关注,甚至对该校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的信誉产生怀疑。

对于放弃入学的考生来说,高耀认为,放弃读研意味着学生有可能错失在专业领域内深入学习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或许会使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受到限制。

升学专家梁挺福并不认为这一现象会影响高校的招生秩序。他对媒体表示,中国政法大学2022年研究生招生人数3384人,录而不读的才32人,1%的比例都不到,“不光是中国政法大学,连北大清华,乃至浙大武大每年录而不读的研究生也不少,但是比例也不超过1%。”

对于一些学生,保留录取资格被作为兜底选项,“至少有书可读”。在梁挺福看来,这是学生基于求稳心态的利益最大化诉求。另有一点应注意的是,“录而不读”与入学之后退学对于占用录取指标是一样的。

(文中人名均为化名)

实习生 罗艾敏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戴幼卿
编辑/王朝
校对/李鑫

相关阅读
更加理性和务实,“逆向考研”成为不少考生的选择
工人日报 2024-05-25
半月谈:考研人数减少,怎么看?
半月谈微信公众号 2024-01-17
从年增80万到锐减36万,“考研热”降温了吗?
首都教育 2023-12-26
考研难还是读研难?
中国青年报公众号 2023-11-27
“逆向考研”成趋势见证社会理性回归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19
考研预报名:考生需要给自己一个“冷静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25
北青快评 | 考研预报名:考生需要给自己一个“冷静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24
“考研热”下 为何放弃入学的研究生不在少数?
科技日报 2023-07-0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