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人民币跌破7.25,A股半年成绩单来了丨一周热点回顾
第一财经 2023-07-01 21:57

PMI连续三个月处于收缩区间

国家统计局6月3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处于收缩区间。

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高于临界点,新订单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低于临界点。

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0.3%,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中型企业PMI为48.9%,比上月上升1.3个百分点;小型企业PMI为46.4%,比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特约分析师张立群分析,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呈筑底回升态势,但需求收缩的压力仍然突出,反映需求不足企业的占比进一步提高到61%。

【点评】从分项指标来看,6月产需指数均有所回升,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改善,但企业对市场需求不足感受仍比较强烈,小型企业运行加快放缓。张立群认为,扭转需求收缩工作正处在最要紧的时刻。要进一步提高扩大内需的综合效果,着力增强政府投资对全社会投资的带动作用,提振企业生产投资信心,带动就业形势持续好转。要依靠超大规模国内市场持续回暖,带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恢复,带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国务院部署促家居消费与旧改等协同发力

6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促进家居消费的若干措施》。会议指出,家居消费涉及领域多、上下游链条长、规模体量大,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提振,有利于带动居民消费增长和经济恢复。

会议明确,要打好政策组合拳,促进家居消费的政策要与老旧小区改造、住宅适老化改造、便民生活圈建设、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等政策衔接配合、协同发力,形成促消费的合力。要提高供给质量和水平,鼓励企业提供更多个性化、定制化家居商品,进一步增强居民消费意愿,助力生活品质改善。

【点评】家居产业具有规模体量大、消费带动强、产业覆盖广的特点,与汽车、家电和餐饮一样,都是恢复和扩大消费的重点领域。此次政策亮点在于,家居促消费政策将与旧改、住宅适老化改造等政策协同发力,有利于家装领域消费建材的需求提升,也有望间接促进部分功能性和大宗类建材的需求提升,同时有利于行业头部集中。

人民币跌破7.25

6月28日,在岸人民币跌破7.25关口,离岸人民币跌破7.26,日内双双跌超400点,刷新半年低位。29日,人民币中间价报7.2208,下调107点,贬值至2022年11月10日以来最低。

4月中旬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开启了新一轮贬值。5月离岸人民币、在岸人民币相继突破7的整数关口。自5月8日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跌幅逾4%。

【点评】本轮人民币贬值由多个因素引起,包括中国经济修复速度放缓,央行降息降准,美联储加息周期尚未结束,美元指数走强等。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此轮人民币贬值既受到外力作用,也是内因使然,但仍是阶段性现象。新一轮稳经济政策举措陆续出台,将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能,美元走强较难持续,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有望逐步趋缓。

A股半年收官,三大股指分化

6月30日,上半年最后一个交易日,A股红盘收官,上证指数重返3200点关口。

上半年,A股总体呈现先扬后抑的震荡走势,几大指数明显分化,其中上证指数上涨3.65%,深证成指上涨0.10%,创业板指下跌5.61%。

涨幅方面,AI、中特估等概念火爆,上半年涨幅最高的十只股中,八只来自AI+概念股,其中联特科技以768.83%的涨幅居首,其他9只涨幅也都超过300%。上半年“中特估”指数涨幅也达到25.04%。

跌幅方面,零售、房地产等行业成为重灾区,主要由退市股和ST股领跌,其中跌幅最大的中潜退,上半年跌幅达94.05%。

【点评】上半年A股的震荡走势主要受国内经济复苏速度放缓和美联储加息两方面影响,导致市场信心不足。目前A股整体估值接近历史偏底部水平,多家机构认为,下半年A股大概率稳中有升,继续看好人工智能、“中特估”以及稳增长相关版块。

全球可持续信披标准落地

6月26日,国际可持续性标准委员会(ISSB)首次发布两份正式文件《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号(IFRS S1)——可持续性相关财务信息披露一般要求》及《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2号(IFRS S2)——气候相关披露》,开启了全球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相关信息披露的新时期。

ISSB于2021年在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宣布成立,致力于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相关信息披露准则的全球标准。

IFRS S1规定了经济实体如何准备和报告其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财务披露,并提供了一系列披露要求,使企业能够向投资者传达其短期、中期和长期面临的可持续发展相关风险和机遇。IFRS S2则具体规定了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的披露要求。

准则发布后,ISSB表示将与多方合作支持其采用,首要步骤是创建一个过渡实施小组来支持采用这一准则的企业,并启动相关计划保证其有效实施。

【点评】这两份标准出台的背景是,可持续报告逐渐成为上市企业的第二张“财报”。不过在此之前,全球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并不统一,而ISSB标准出台,有望让全球可持续发展迎来统一标准的新阶段。目前,多个地区监管机构已表示考虑采取ISSB标准,中国也应该尽早行动起来,与世界准则接轨。

上市房企再融资项目落地

上市房企股权融资的“第三支箭”正式落地。6月27日,保利发展、大名城、中交地产、福星股份4家上市房企发布公告称,定向增发方案批复证监会注册,加上此前招商蛇口定增注册生效,陆家嘴定增并购获得交易所并购委审核通过,6家房企通过定向增发募资将超过350亿元。

股权融资被称为继“第一支箭”贷款融资、“第二支箭”债券融资后的“第三支箭”。2022年11月,证监会出台在股权融资方面调整优化5条措施,包括恢复涉房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及配套融资、恢复上市房企和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资等。目前获证监会、交易所并购委批复或审核通过的企业中,募集资金用途主要包括保交楼、补充流动性及偿还债务、资产收并购。

【点评】沪深两市上市房企再融资项目的落地,意味着A股市场房企再融资能力正加速恢复。东吴证券认为,“三支箭”依次落地,形成了信贷、债务融资、股权融资的多维度融资支持政策体系,意味着政策导向彻底扭转,保市场主体的思路彻底明确。不过最终落地效果,还要交给市场评判。

微信支付:校园支付0.6%费率是误传

6月29日,多家高校发布公告称,7月1日起将暂停使用微信支付,原因是微信支付将对除学费外的校园场景支付收取0.6%的手续费。西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周口师范学院、郑州轻工业大学等都发布了类似公告。

对此,微信支付火速道歉,表示由于对高校生活服务场景支付费率个别调整事项传导不畅,造成大家的误解及困扰,向广大学校及师生致歉。

微信支付解释,对校园内非营利性支付场景(学杂费、生活服务等场景)将持续保持零费率的优惠政策,而对校园营利场景费率实施精细化管理,计划调整费率为0.2%,其中微信支付实际收取0.1%费率,另外的0.1%作为技术服务费发放给为学校提供服务和技术支持的合作伙伴,外界所传的0.6%纯属误传。

【点评】第三方支付机构自身承担着不小的运营成本,对营利性机构收费无可厚非;而校园是一个复合型场景,区分收费也有合理性。不过,企业也要注意商业逐利和社会责任之间的动态平衡,调整收费过程中要加强沟通,而不是一涨了之,否则造成误解在所难免。

阿斯巴甜陷入“致癌风波”

6月29日,一条有关甜味剂阿斯巴甜或被列入“致癌物”的消息引起关注。有媒体报道,世卫组织下属国际癌症机构(IARC)或于7月将阿斯巴甜列为“可能对人类致癌的物质”。

同时,联合国粮农组织、世卫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也在对阿斯巴甜的使用情况进行审查,将于7月宣布调查结果。

对此,国际饮料协会委员会(ICBA)官网回应,公共卫生主管当局应警惕这一观点,它与数十年来高质量的科学证据相矛盾,一些结论可能误导消费者,期待对阿斯巴甜更广泛、更全面的安全审查。

阿斯巴甜是一种人工甜味剂,其甜度是普通蔗糖的约200倍,但热量几乎为零,且成本较低。目前阿斯巴甜被广泛应用在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雪碧、芬达等零糖产品以及部分口香糖品牌中。

上述消息发出后,国内多个饮品品牌紧急与阿斯巴甜划清界限。而生产甜叶菊、赤藓糖醇等其他甜味剂的代糖股纷纷大涨,其中,保龄宝、莱茵生物涨停,三元生物一度涨超15%。

【点评】其实无论是阿斯巴甜,还是其他甜味剂,一直以来都存在各种争议。也有观点认为,剂量才是确定健康风险的关键。因此,讨论阿斯巴甜是否致癌,还需要更详细的证据和更严谨的科学论证,不妨让子弹再飞一会。

编辑/樊宏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