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光伏企业样本透视:产业链价格进入下行周期 新老玩家扩产同途不同归
证券时报 2023-07-01 09:05

去年12月初,硅料价格跌破30万元/吨,仅仅1个月后,又轻松跌破20万元/吨并继续下探,一度逼近10万元/吨关口。农历春节前的这场硅料价格恐慌性崩盘更像是一次预演,虽然以硅料为代表的光伏产业链价格在春节后有所回暖,却好景不长。

光伏产业链价格从上行周期进入下行周期,行业格局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最初风光无限的新势力厂商即将迎来第一轮大洗牌,无论新老玩家基本上都选择了上下游一体化布局,业内开始担忧仍然坚持单一环节布局厂商的抗风险能力。另一个关键变量是,近年来“大跃进”式的全产业链产能扩张将迎来投产高峰期,新产能会给市场带来多大冲击?

硅料是光伏制造主产业链的源头,牵一发而动全身。近日,证券时报记者与协鑫科技高级副总裁胡泽义、协鑫科技助理副总裁宋昊进行了交流,从硅料环节以及企业的小切口观察行业正在发生的变化。关于新增产能问题,新老玩家之间面临共同的爬坡、提质挑战,但在品质上限方面又可能存在不同的极限值,在过剩局面下,新产能能否如期落地还存在不确定性,为抢占市场,新玩家也有可能采取一定的低价竞争策略,市场变数增加。

新增产能成关键变量

2月底,硅料价格反弹至25万元/吨的阶段高点,随即掉头向下,4月中旬,再次全面跌破20万元/吨,用时1个半月;5月中旬,全面跌破15万元/吨,用时1个月;6月初,跌破10万元/吨,间隔约20天;6月底,硅料价格已经稳定在6万元/吨的水平。

随着硅料价格的快速下降,跌破或逼近部分厂商的成本线成为市场热议的话题。宋昊向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国内硅料项目中即便是成本较高的也不会超过10万元/吨,“这也意味着,对于所有企业而言,10万元/吨以上的价格都能实现盈利,只是盈利空间有所差异。”

宋昊认为,现阶段硅料供需关系正处在从短缺向平衡过渡的阶段,后期何时全面过剩取决于新产能的投放情况。其中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新产能能否按照原有预期投产,二是新产能中有多少产能的成本和品质是符合行业技术要求的。

在2020年下半年开始的硅料短缺周期中,除了传统龙头纷纷扩产以外,硅料环节也吸引了大批跨界厂商或是新入局者,例如弘元绿能、合盛硅业、南玻、信义光能等。按照项目建设周期推算,今年应是新产能投产的一个高峰,不过近期,包括东立、宝丰、弘元等硅料项目已经推迟投产,这也与业内人士关于“硅料新产能整体处于延迟状态”的判断一致。

记者获得的数据显示,去年底,国内硅料产能达到120万吨/年,如果新产能投放顺利,今年底这一规模将实现翻番。因此,新产能成了影响行业格局的重要变量。“无论新、老玩家,新的硅料产能投产后都需要一定时间对生产系统进行磨合,提升产品品质;同时,下游客户在接受新产能时也需要一定时间验证原料品质。”

在宋昊看来,这是新老玩家在新产能投产后面临的共同挑战,但区别在于,当新玩家的产品品质达到一定水平后继续向上提升的难度会变得比较大。因此,老玩家面对的是时间问题,而新玩家面对的是能不能的问题,“说得更直白一些,今明两年是N型硅料快速上量的阶段,市场对于新玩家能否生产N型硅料的质疑是比较大的。”

从前面的时间线来看,这轮硅料下行周期进展颇为迅速,既有产能享受了上行周期的红利,新产能则关心如何在下行周期中早投产、抓住盈利的尾巴。宋昊认为,这种想法导致了部分新玩家心态急躁,有可能减弱对硅料所属化工行业最为重要的安全问题的关注,并埋下隐患。“老玩家在这方面会更慎重,宁愿产能投放慢一点也要保证安全。”

胡泽义向记者提到的情况显示,低品质的新增硅料产能在初期会采取低价策略去抢占市场,但仅限于中低端的市场,“这种策略很难撼动高端市场与客户”。谈及当前硅料价格快速降至6万元/吨区间的情况,宋昊也并不感到意外,但他认为,压在行业平均或边际现金成本的长期持续性低价并不太可能出现,“毕竟光伏还在快速发展,需求也在高速增长。”

正如前述,只要处在10万元/吨以上的价格水平,所有硅料企业都能盈利,也会激励整个行业处于较高的产能利用率水平下,过去两年行业的情况也印证了这一逻辑,不少硅料企业的产能利用率达到110%甚至120%以上。宋昊提到的另一个观点是,当多数产能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时,行业、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会下降,成本也会上升。

“这个行业的常态是80%的产能利用率,而不是100%甚至120%,同样的市场价格水平下,当企业处于100%产能利用率时还能盈利,但当利用率降至80%的时候还能否盈利、能否保证现金流,售价能否覆盖现金成本,这些是摆在每家有扩张计划的光伏企业面前的核心问题。”

宋昊谈到了其中一点逻辑,过去在行业短缺阶段,政府部门在引进光伏项目时会承诺低电价、补贴以及税收返还等扶持政策,但当项目的产能利用率下降、项目不赚钱时这些扶持政策可能都会消失,产能利用率的下降也会使单位产量分摊的固定成本增加。

寄望颗粒硅逆袭

从硅料环节来看,除了新产能逐渐释放这一变量以外,新技术的影响也是重要变量。协鑫科技从2020年底开始押注硅烷流化床法制备颗粒硅,这一技术路线有别于当前主流的改良西门子法制备块状硅。目前,协鑫科技在建及已建成颗粒硅项目产能合计40万吨,其中,已完全建成投产的是乐山10万吨,以及徐州、包头各6万吨项目。

宋昊介绍说,接下来公司还将有三部分颗粒硅产能投产,一是徐州基地新增4万吨,对现有西门子法产能进行置换,当前置换已经开始;二是包头基地还将新增4万吨产能,待一些核心材料完全到位后,预计三季度全面达产;三是呼和浩特基地的10万吨项目,预计今年三季度末或四季度开始投产,整个项目将于明年一季度达产。

过去两年多时间里,硅料厂商赚得盆满钵满,毛利率曾一度达到70%甚至更高,但现阶段这一局面显然已经一去不复返。价格下行周期一定会对硅料厂商的盈利能力造成考验,从协鑫科技的策略来看,公司更强调市占率指标的提升。

“目前我们颗粒硅市占率已经超过15%,且还在快速提升,到今年年底大概率会超过20%。”宋昊认为,对于新技术而言,15%的市占率是重要的临界指标,一旦突破就将进入快速扩张期,公司的颗粒硅会在下半年突破这一界限。

颗粒硅面世之初宣称的优势之一是比块状硅更低的成本,特别是低电耗,从而支撑颗粒硅在同等市场价格下实现更高的盈利。然而,从近期第三方机构的数据看,颗粒硅的价格明显低于块状硅,低成本的优势似乎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对此,宋昊解释说,目前硅料价格体系比较混乱,且没有考虑产品品质因素,单一的价格维度可能会造成市场对颗粒硅定价的误解,因此,公司暂时没有提供公开的市场报价。至于与块状硅之间的价差,主要是考虑到颗粒硅新产能增长的同时会挤出部分块状硅存量产能,为了开拓市场、让客户更多地使用颗粒硅就会给予一定折让,他同时澄清说,颗粒硅与块状硅之间的实际价差并没有第三方机构披露的那么大。

关于颗粒硅的成本,协鑫科技此前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徐州项目颗粒硅现金成本约34.24元/公斤,生产成本约40.15元/公斤;乐山项目颗粒硅现金成本约37.82元/公斤,生产成本约46.19元/公斤。宋昊表示,公司披露成本数据后业内也十分关注,这也给行业树立了一个标尺——计划大规模扩张产能的新老玩家都要重新评估自己的成本以及竞争力。

“颗粒硅的成本优势已经很大了。”宋昊表示,今年公司更关注的是产品品质。事实上颗粒硅最初也曾受到杂质含量较高的质疑,并被认为只能与块状硅掺杂使用,特别是如果杂质含量较高不仅会污染整个生产系统,也会影响下游产品的发电性能。对此宋昊也并未讳言,“颗粒硅产业化之前品质不算特别好,但如今品质优势已经开始体现。”

宋昊提供的数据显示,协鑫科技总金属含量低于1个ppbw(以质量计的浓度单位)的颗粒硅产品比例已经超过90%,同时对总金属含量低于0.8乃至0.5个ppbw的产品进行标注和分级。“其他杂质含量只要符合标准就可以,但金属杂质是现在客户关注的核心点。”

胡泽义提到的另一个情况是,公司现有数十台流化床生产颗粒硅,只要有一台设备产出了品质更好的产品,其他设备也会马上跟进迭代并调整工艺。

厂商多元化策略

在硅料价格上行周期,光伏企业一体化布局愈发风靡,以上游环节为例,单纯的硅料、硅片专业化厂商已经为数不多了。对协鑫科技而言,公司在上游虽然还有部分铸锭单晶业务,但重点还是押注颗粒硅,同时也在钙钛矿电池组件等方面寻求多元化布局。

宋昊介绍说,钙钛矿业务目前由协鑫科技子公司协鑫光电实施,现有100MW中试线,已经实现了在1m*2m大尺寸组件上16.02%的量产效率,预计今年年内效率将提升到18%。届时,公司还会启动1GW的接近量产概念的钙钛矿试验线建设,正在推进选址等前期工作。

今年初,钙钛矿在资本市场掀起了一轮热潮,不少初创企业获得了金额不小的早期融资,效率纪录也屡获突破。但在宋昊看来,多数钙钛矿效率纪录是在小尺寸产品条件下实现的,距离工业化低成本地实现大面积制备还有很远距离。

此外,针对部分初创厂商宣称率先上马GW级钙钛矿量产线的情况,宋昊认为,启动GW级产线的时间早晚并不重要,最终要落实到突破大尺寸限制并实现批量出货。而且,由于协鑫光电在协鑫科技上市公司体内,研发、资金上没有明显掣肘,对于其他厂商而言,可能会由于资金等问题不得不过早地接触资本,这对企业长期经营发展未必有利。

谈及协鑫科技钙钛矿量产、出货的规划,宋昊表示,100MW中试线落成后,公司已经将1m*2m的钙钛矿组件用于小规模实验性电站的实证,GW级量产线启动,会实施更大规模的产品实证。

关于协鑫科技钙钛矿的投产节奏,胡泽义更加关注设备国产化情况及经济性问题。他提到,虽然钙钛矿设备国产化率已经很高,但设备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他提供了预测数据显示,基于国产化设备,当单结钙钛矿实现18%的量产效率时,钙钛矿组件的单瓦成本预计会在1元以下,而彼时晶硅电池组件的单瓦成本可能在1.2-1.3元左右,钙钛矿也将具备成本优势。

目前,不少厂商聚焦于钙钛矿多结技术,也就是将钙钛矿与异质结或TOPCon等技术进行叠层,宣称效率普遍在30%左右甚至更高,而从协鑫科技的表态看,公司钙钛矿电池主要聚焦于单结技术,效率似乎比较低。

谈及技术路径选择,宋昊认为,单结钙钛矿做不好的话叠层技术一定做不好,至于叠层技术也有两种选择,一是两端叠层,直接在电池结构上和钙钛矿叠层,不仅工艺难度较大也放弃了钙钛矿大面积使用的优势;二是公司较为倾向的四端叠层,直接用钙钛矿玻璃封装晶硅组件,再将两者连起来,实现效率突破。

“生产端肯定是在量产线上同时推进多种可行性工艺,单结一定是最早实现的,未来工业化阶段有可能应用四端叠层技术,最终选择一条或者两条真正适合工业化生产的路线;在产品端也会去做更大规模的实验验证。这两件事情做好后才能真正开始落地工业化产能,进度方面,钙钛矿在2025年左右实现工业化推广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

行业大变局背景下,另一个值得关注的议题是,光伏新老玩家纷纷回A股或是启动IPO,其中就包括在港股上市的协鑫科技。企业这一动向的本意是扩充资本实力,提升业务影响力,但今年光伏行业企业普遍可能面对业绩持续增长的压力,不然也不会如此大规模的寻求业务上的多元化,这种情况下,未上市或还在回A股路上的企业也不可避免地面对业绩压力。

谈及此,胡泽义向记者表示,硅料环节的暴利不可持续,当前处在产业链利润重新分配的阶段,但硅料接下来还是有可能分享到产业链利润大头。“公司颗粒硅业务的策略很明确,在解决产品品质问题后会重点围绕市占率提升做大量工作,在此基础上任何策略调整都有可能,而不会不在乎一时得失。”

至于回A股是否会面临估值压力,胡泽义也有他的观点——光伏行业估值提升已经不再是过去依赖高β的阶段,行业技术的平均化减弱了β指标的影响,取而代之的是,具备先进技术的企业会享受到高α估值支撑。“目前公司回A股的内部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政策层面并没有看到明显障碍。”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光伏制造业新规出炉 准入门槛全面提高
证券日报 2024-11-22
建成完备的全产业链研发设计和集成制造体系——技术引领 中国光伏连续“破纪录”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10-09
落后产能加速出清 光伏产业盈利将迎触底反弹?
证券日报 2024-05-17
钙钛矿尚处“烧钱”阶段 光伏大厂缘何加速布局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4-24
光伏新势力“倒逼”晶硅巨头入场 钙钛矿行业格局或步入裂变之年
上海证券报 2024-01-06
展望2024年光伏行业:落后产能加速出清 新技术发展提速
证券日报 2024-01-03
钙钛矿技术迭代速度超预期
中国证券报 2023-12-06
光伏板块回暖 跌超30%的基金值得抄底吗?
财联社 2023-11-1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