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生活|想念小时候,北京的春夏味道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01 07:00

春天

蒸槐花儿 – 北京胡同里一到四、五月份就飘着洋槐花儿清甜的香味。最喜欢这个味道,当然也记得槐树上的吊死鬼儿,又绿又软,拖着长长的丝……。嘿嘿,想着就膈应,起一身鸡皮疙瘩。记得老妈有一次从单位拿了一饭盒儿蒸槐花儿回来,是同事送的,里面放了白糖,又香又甜。大人都喜欢,我却觉得太香了,不适合吃,可是却年年想念空气中的那个味道,也想念北京站口那条胡同里的大洋槐树,一路的树荫。到了大洋的彼岸居然就没再闻到过。

小水萝卜儿 – 春天小水萝卜儿就吃那么几个星期,然后就老了。嫩的时候最喜欢蘸炸酱吃,萝卜缨子蘸酱也好吃。老爸做的烧小萝卜也是我的最爱: 小水萝卜洗净切滚刀块,开水焯成半透明状捞出。炒锅放油,放肥瘦肉末和葱姜蒜煸炒出香味(没有肉末也可以)。之后放入焯好的小萝卜,一小勺酱油,加一点高汤或热水,加少许盐,盖锅焖一会儿。放水淀粉加蒜末勾芡,滴上一点儿香油出锅。如果有青蒜末撒上一点就更美了(感谢老爸对这段食谱的指导)。这么做出来的小萝卜怎么都吃不够。这边没有小水萝卜儿,后来回北京好像这种长条儿的小水萝卜也见不到了, 只能拿樱桃萝卜充数了。

春游的吃食儿 – 春游是小时候最开心的事儿,难得出远门儿啊。小朋友人手一个的是军绿水壶,基本都有点儿磕碰的痕迹,坑坑洼洼的。维生素面包和茶叶蛋也是必不可少,有时候还有果料面包,条件好的孩子家还能带点儿香肠,蒜肠啊、小泥肠啊,没准儿还有猪头肉什么的。那会儿真觉得是吃大餐了,现在却完全对维生素面包和果料面包不感冒,觉得不够柔软,太干了。

春饼 – 我们家里很少自己烙或者蒸春饼,都是买来吃的。小时候那些盒子菜不大买得起,尤其是肘子,很少吃到,来个韭菜鸡蛋、豆芽粉丝一卷就是好吃的一顿。偶尔加个松仁小肚,摊个整鸡蛋,那就是打牙祭了,尤其是摊鸡蛋金黄的颜色和窜鼻的香味,让人念念不忘。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奶奶娘家的表亲一来我家,奶奶就会给他们摊鸡蛋,我们只有瞅着干瞪眼咽吐沫的份儿。越发觉得摊鸡蛋是好东西了。

香椿 – 其实小时候不怎么喜欢吃香椿,觉得那个味道太冲了,长大了才开始喜欢吃,尤其是香椿炒鸡蛋,简单美味。炸酱面里放点儿香椿末儿,那也提味啊。

夏天

冰棍和雪糕 – 那会儿3分钱的是红果冰棍,5分钱小豆冰棍,还有一种和现在老冰棍一个味儿的奶油冰棍(是我最喜欢的)和一毛钱的大雪糕,好像也有巧克力的,5分钱,不过比较少见。冰棍大部分都是推着车的老奶奶在卖,白色的冰棍车上盖着厚厚的棉被,一打开就一股白色的凉气升起来,大夏天的最喜欢凑过去就和那股凉气,舒服。一些副食店也有卖冰棍的,那就是放在真的冰柜里了。老爸说我小时候接我从幼儿园回家(那会儿上整托,一个星期就回家一天),我一般看见卖冰棍的就走不动道儿了,两眼放光……。双棒、袋凌(尤其喜欢香芋味儿的)、小人头、和路雪等等都是后来的啦。(喜欢和路雪那个青柠味道的雪糕,外面是青柠味儿的水冰,里面是香草冰激凌,现在好像也看不到了。)

小学的时候一到夏天,学校就强制午睡。我睡不着,就偷偷看奶奶。奶奶偶尔会拿着那种搪瓷大茶缸出去。小街儿宝盖胡同的北口有家副食店,卖各种好吃的,其中也有冰棍。看到奶奶拿着茶缸回来我就知道有口福了,那里面一定是快融化的两根红果冰棍。下午上学的路上我和妹妹就能嘬着流汤儿冰凉的红果冰棍,一起慢悠悠地走在胡同的树荫下,听着唧鸟”伏天儿、伏天儿“地叫了。

粽子 – 老北京粽子就认一种,那就是小枣儿的。端午前后,糯米里放几粒红色的小枣,苇叶儿一包,最好是煮熟了又冰镇的,沾点儿白糖,美极了。吃的就是糯米、小枣儿和苇叶儿的清香和软糯的口感,淡淡的,就是那么清爽纯粹。

酸梅汤 – 好像那会儿喝的不带甘草的药味,就是酸梅晶冲的,酸甜清香,也没有那么浓郁的乌梅味。放学或者外面疯玩儿回来喝一杯,很快汗就落(lao)了。

绿豆汤 – 绿豆汤很常见,甜甜的解暑清凉,只爱喝汤,不爱吃豆。

北冰洋汽水 – 那会儿只有桔汁的,没有橙汁的,虽然两者味道很像。有一种红色的杨梅汽水,现在已经见不到了。北冰洋的气儿特足,每次在副食店从冰镇的冰箱里拿出来,开了盖,咕咚咕咚喝两口,那股冰凉的气儿直窜脑门儿,头疼,但心里快乐极了。还有拿暖壶零打的,不过我家从来没那么奢侈过。今年居然发现我们这儿一家中超偶尔有卖玻璃瓶北冰洋的,简直太开心了!知道为什么玻璃瓶的和听装的味道不一样吗?因为玻璃瓶比铝罐的承压能力大多了。北冰洋好喝就是因为它加的二氧化碳多。北冰洋的含气倍数是4.6,而可乐的含气倍数在3.3。二氧化碳足,喝进嘴里有麻麻的酥酥的感觉,北京话叫“沙口” 。罐装的就没有那么沙口了。所以老北京人喝北冰洋一定要喝玻璃瓶的。

汽水冰激凌 – 这个印象中正式的只吃/喝过一次,就在东风市场外面卖奶油炸糕那家店。北冰洋汽水上一球香草冰激凌,既有汽水辣辣的刺激,又有冰激凌柔和的香甜;既有汽水爽利的果香,又有冰激凌浓厚的奶味。两种不同的口感在嘴里居然一点儿不违和,反倒互补。小时候觉得那就是人间至味啊!据我妹回忆,我们小时候还用汽水浇在袋淋上吃,自制汽水冰激凌。估计这是root beer float的变种,北冰洋可比root beer好喝太多了,没有可比性。来美国了就用可乐代替root beer,一样好喝。

西瓜 – 小时候好多卖西瓜的不是卖整个的,而是论牙儿卖,一牙一牙地摆在摊儿上特别诱人,香味老远就能闻到,也不用猜到底熟不熟。有一种叫黑蹦筋(不知道是不是这么写)的,瓜皮颜色深绿,瓜肉却是黄的,籽儿特别得黑,很甜。居然有一次在阿肯色的乡间从老农手里买到一个类似的,一尝就知道是在藤上自己熟的,汁水极多,瓜肉脆嫩不肉头,很甜,西瓜特有的清香味道也足,像小时候吃的瓜。

顶花儿带刺的黄瓜 – 北京的黄瓜夏天能吃好久,真的脆嫩多汁,而且香味特足,最主要的是新鲜啊。这样的黄瓜蘸酱好吃,就是空口吃也是夏天最好的水果之一。

炸酱面、芝麻酱凉面和炸酱油面 – 都说老北京人家家做炸酱都不太一样,还真是这样。好多人家炸酱放甜面酱,我家就不放。一般面码我就爱吃黄瓜、小萝卜和白菜丝。拿一截黄瓜啃着,再来瓣大蒜,嘿,齐活了。估计我家没那么讲究,讲究的面码还有豆芽、香椿芽、青豆等等。我吃炸酱面还爱放醋,要有剩下了的腊八醋最好,没有就来点儿米醋,一样香。老爸和妹妹都觉得放醋毁了一碗好炸酱面,口味这东西真是不同。

芝麻酱凉面也经常吃,可惜小时候并不那么爱吃芝麻酱面,觉得芝麻酱不该吃咸的,就该抹在馒头片上,再抹层白糖,最爱之一。现在变得爱吃花生酱抹面包,也特别爱吃芝麻酱凉面了。

炸酱油面不会是我家独有的吧?其实小时候最喜欢吃这口儿。夏天周末,老爸给炸一碗酱油,葱花肉末和酱油,简简单单,可就是满院子飘香,一闻到那味儿就忍不住赶紧回家洗手吃饭,都不用叫的。

打卤面 – 这个倒不一定是夏天吃,只是我家好几位都是夏天生日,一过生日就吃打卤面,于是打卤面就和夏天连在一起了。五花肉白水加酒和大料煮到七、八成熟,切片,和口蘑、黄花、木耳、鹿角菜、小白菜加大料、酱油、酒煮在一起,勾芡、甩个蛋花儿,最后浇点儿烧热的花椒油。我们家讲究先空口喝碗卤,再开始吃打卤面。所以现在碰上卤齁咸的,肯定不正宗。就是我每次得把黄花菜和鹿角菜挑出去,不爱吃。

西红柿酱 – 还记得用点滴瓶装西红柿酱不?夏末的时候,西红柿便宜,多得吃不了,怎么办呢?蒸熟捣碎灌到瓶子里,放屋里阴凉地儿,冬天吃可是宝贝。不过记得有次一个瓶子炸了,一屋子西红柿酱……。

蛤蟆骨朵 – 小时候很少吃凉粉,而是吃这种和凉粉很像的东西,叫蛤蟆骨朵,因为长得像小蝌蚪,大头小尾巴,白白的,半透明。我们喜欢用澥了的芝麻酱拌了,再放点儿蒜末、醋、酱油、香油。不用嚼,一忒喽就滑进肚子里去了,冰凉清爽。

烩豌豆 – 一直记得老爸烩豌豆的鲜味。夏天新鲜豌豆下来了,从豌豆荚里剥出一粒粒饱满的淡绿色小豆豆,胡萝卜、黄瓜、猪肉切丁。放油,油热下姜片爆香锅。再下浆好的肉丁过油,八成熟捞出。底油放葱花爆香,下胡萝卜丁、豌豆炒一会儿再下黄瓜。加肉丁,放一点热水稍煮。勾芡,出锅。不加肉丁也可以,新鲜豌豆本身就很好吃了。

豌豆黄 – 淡黄的小块,有豌豆的清香和淡淡的甜味,类似栗羊羹的口感,没那么细腻,却也没那么齁甜,香味更浓些。小时候都是买的,从来没有尝试过自己做。

作者:左炜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历史|临去且行且止 回头难拾难收——赵堂子胡同新3号,就是我体会北京的地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23
三伏天里的京味儿饮食:吃饺子、炸酱面有讲究
中国新闻网 2023-07-15
生活|北京那些不分季节的吃食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01
生活|想念小时候,北京的秋冬味道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01
北青快评 | “番茄王”诞生,让更多“小时候的味道”端上餐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