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在职业指导师岗位上耕耘16年:以专业和热忱为求职者“职海引航”
解放日报 2023-06-26 07:21

李弘一开口就有一种“魔力”。不论对面坐着的是迷茫的求职者还是焦急的求职者家人,她都能很快让人冷静下来,把情绪抛开,开启一段触及内心的谈话。

作为宝山区就业促进中心首席职业指导师,李弘已在这个岗位耕耘了16年,先后获评“国家星级职业指导师”“全国十佳职业指导人员”、上海市“乐业服务感动人物”等称号,今年还受邀加入了人社部“求职能力实训营”项目。尽管事务繁多,这位职业指导“老法师”仍怀着工作初心,勇于接受新挑战,以专业和热忱为求职者“职海引航”。

引导求职者理性决策

纠结,是诸多年轻求职者共同的特征。他们深知从校园步入职场是人生的重大跨越,但真要迈出这一步,许多人都会犹豫:摆在面前的路似乎有很多条,究竟哪条最适合自己?“求职者被繁杂的外界信息所困扰裹挟,举步不前,我们的工作就是帮助他们梳理自身情况,从自身出发作出正确的职业决策。”

李弘最近接待了上海一所211高校的一名政治学专业研究生,临毕业之际,他不知该考公、考编还是进入企业。经过初步交谈,李弘发现他纠结的核心点在于自己与父母意见相左,进而问起了双方所执意见的深层原因。在第三方中立的提问引导下,这位同学分析,父母并不是完全反对他,而是期望他找更稳定、稳妥的工作,因此他要做的其实是坦诚沟通,把“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的冲突转化为“1+1大于2”的家庭支持系统。最终,该男生还是基于自己的职业兴趣进入一家企业,也得到了父母的认可。

近年来,“95后”“00后”涌入就业市场,带来了新的求职需求与问题。比起找份工作解决焦虑,一些年轻求职者更在意的是就业岗位是否与本人能力、兴趣、个性相匹配。李弘说,有大学生对网红直播、代购等新就业形态感兴趣,她会与他们深入交流,询问是否了解这些风口背后的风险,并做好了准备。“当我们把职业周期、后续规划和转型调整谈透了,大学生也能更理性地看待自己的职业选择。”

在家门口找到就业服务

为了帮助更多有求职意愿但缺少相关知识技能的年轻人做好准备,李弘还主动跨前服务、走入校园,在高校“求职能力实训营”中担任讲师。

在高校讲课,李弘有自己的一套方式。“大学生平时学业繁重,‘你讲我听’的枯燥理论授课模式很难激起他们的兴趣,效果也不好。而实训营的目的是激发他们的就业意识,使其通过活动完成自我认知,最终实现从校园人到职场人的转变。”经过对成人学习模式的研究,李弘发现,从经验中获取知识、从互动反馈中改善技能的模式更有效率,因此她的课堂每次都会安排实战演练。大学生们要上手制作个人简历,学习如何突出个人优势,更好地获取人力资源负责人的“芳心”;直面各类招聘网站,学会在海量信息中检索筛选,找到与自己意愿匹配的岗位;参与模拟面试环节,了解一对一面试和群面的特点,练习更顺畅的表达和沟通方式……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一个专业团队能传递更多能量。为此,李弘结合十多年的职业指导经验,制定了宝山区星级职业指导队伍建设方案。2021年,宝山区星级职业指导师团队成立,李弘也从一名专业首席职业指导师变为星级职业指导师团队的首席带教官,将实践经验和指导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扎根基层的数十名星级职业指导师。随着基层就业服务站点建设和基层服务网络的完善,越来越多的求职者可以在家门口找到公共就业服务,及时解惑。

与年轻人同频共振聊到一起

进行求职指导时,李弘也会遇到一些寻求改变的人。他们往往有过几年的工作经验,但不甘于在现有的岗位上继续走下去,想要换方向又存有顾虑,也有人在重新求职时遭遇了困难。

毕业于211大学电气自动化专业的“90后”小郭曾有一份稳定工作,但三年后毅然裸辞,想通过考研提升学历,找到更理想的职业。然而考研之路没有想象中顺利,一年的职业空窗期也让小郭饱受煎熬,一方面受到来自家人的压力,另一方面自己面对重新求职也感到底气不足。通过指导,李弘梳理小郭的职业能力、职业倾向和个性特质,帮助他动态认知目标岗位工作内容,并让他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与目标岗位相关的职业能力。在李弘的帮助下,小郭变得越来越自信,最终入职心仪的新能源公司,成为一名市场分析助理。

李弘还格外关注当下就业新形势和年轻人的新动态和新想法。每隔一段时间,她都会主动与同行及业内专家交流,特别是与来自各行业企业的人力资源负责人对话,深入了解不同企业对新员工能力素质的侧重要求、培养新人的方式和内部晋升机制等。“了解企业思路,比看行业报告更具有指导意义。”空闲时间,李弘还会追一些年轻人喜欢的新剧、新游戏,了解社会热点,“只有和年轻人聊到一起,同频共振,才能更好地与他们建立连接。”

文/吴越

编辑/倪家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