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科普|“热得像在高压锅里”,这个比方有什么道理?
科学大院 2023-06-26 14:00

住在下图红彤彤区域的北方朋友们,如何用一句话来形容自己很热?

图片来源:中央气象台

应该会有人想到那句“我热得像高压锅上面的排骨”吧。(还有“天气好热,好想找个人冷战”之类的)

实际上,“环球同此凉热”并非虚言。

过去两年,在世界上其他国家确实也发生了不少破纪录的高温热浪事件,比如2021年夏季,北美西海岸多个城市的最高温度打破了历史记录,波特兰地区在6月30日的最高气温达到了46.7℃。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利顿地区的最高温度更飙升到49.5℃。

而北美的热浪,源自一口“高压锅”。

像高压锅一样的热穹顶,

让北美热到不行

啥样的高压锅威力这么大?

大家肯定都多少听过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这一高压是导致中国高温热浪的罪魁祸首,而北美的超级热浪同样离不开高压——“热穹顶(heat dome)”。

“热穹顶”是指高层大气热高压与附近低压形成了稳定的“Ω”型环流。它像个罩子一样把来自海洋的热空气罩住,靠近地面的空气被加热后试图上升,但由于高层是高气压,又被上层的高气压压回地面。

由于高层气团的气压比低层的要小,假设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其在下降的过程中会被压缩,体积减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即“下沉绝热增温”)。如此循环反复,热穹顶内的空气温度越来越高,同时“Ω”型环流又阻止了外部冷空气的进入,妥妥变成一个巨大的“高压锅”,超级热浪应运而生。

热穹顶示意图

当然,热穹顶的形成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以下几个条件:

1.强大的高压脊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王春在指出,“热穹顶”的形成与北极极涡的异常活动有关。极地的低压中心不断加强并向南移动,原本平直的西风带被挤压之后变形,高压自然地往北移动侵入北极地区,逐渐形成了“Ω”型环流。高压脊控制下一般盛行下沉气流,往往导致天气晴朗,温度升高。

2.少云少风/微风的天气

晴朗无云的天气势必少不了太阳的照射,使得地表升温,而无风或者微风的天气则有利于热量的聚集。

3.暖湿气流

高压脊往往还伴随着向北的暖湿气流的输送。有研究指出,前一年冬季的拉尼娜事件可能有利于“热穹顶”的形成。前一年冬季西太平洋海温高于中东太平洋,这便会形成巨大的温度梯度和气压差,导致暖空气在西太平洋上空上升,在中东太平洋下沉。当风将暖空气向东输送时,急流向北移动,并将暖空气移向陆地,并在那里下沉,最终形成热穹顶。

一般来说,热穹顶形成后能维持几天的时间,偶尔也能维持数周,环流逐渐东移后就会自行消失。

天上罩着一口高压锅,可不是闹着玩的

那么,像高压锅一般的“热穹顶”,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热穹顶会导致局部地区出现持续时间长且异常炎热的天气状况,并且往往还伴随着严重的干旱,引发森林野火。当温度过高,农作物可能会“一命呜呼”。因此,高温热浪有别称“沉默的杀手”,其破坏力不容小觑。

对人来说,高温热浪不仅仅让人热到“变形”,还会加重呼吸系统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引起“热射病”,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除此之外,热穹顶还会破坏基础设施,电线可能因高温炙烤熔化损毁,道路也可能因此出现膨胀断裂的情况等。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利顿镇上空看到的野火

我国会被盖上“热穹顶”高压锅吗?

“热穹顶”经常出现在北半球中纬度的西风带区域内,比如太平洋东部阿拉斯加地区、大西洋东部到欧洲西北部,在亚洲则经常出现在乌拉尔山及鄂霍次克海地区。

看起来跟我国关系不大了?但是!

“热穹顶”的本质是西风带弯曲形成的高压脊,中国地区也会受到这种高压脊的影响。比如,2022年6月我国北方的干热天气就是由西风带暖脊引起的,彼时河南河北多地出现了40℃以上高温。

除此之外,中国还会受到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伊朗高压“双重buff”的共同影响。去年7、8月,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向西伸展,与伊朗高压打通,导致了我国南方异常炎热的天气。

伊朗高压和副热带高压“握手”成功

坏消息:全球增暖和土壤湿度变干

会给“热穹顶”加持

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地表温度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强烈增暖。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最新发布的第六次评估报告(AR6)指出,2001-2020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较1850-1900年升高了0.99(0.84-1.10)℃。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区域温度随着升高也不足为奇。

无论是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中的检测归因模式比较计划(DAMIP),还是单一模式的大样本集合(CESM),结果都表明,未来北美西部发生类似热浪事件的概率将进一步升高。

尽管北美地区热浪事件与“热穹顶”环流密切相关,但两者的长期变化并不完全一致。观测和模拟分析均表明,1950年代以来“热穹顶”环流的强度并无显著趋势,然而其对应的热浪强度自1990年代以来快速增强。

我们不禁疑惑:为什么在相似的“热穹顶”环流影响下,热浪强度快速增加?一方面,这肯定与全球增暖这一背景态增温有关。另一方面,土壤湿度—温度正反馈过程对此也有贡献。

历史记录表明,伴随热穹顶型环流的出现,同期土壤湿度显著偏低,说明在北美地区土壤湿度和环流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由于1990年代之后土壤湿度变得更干燥,对太阳辐射更敏感,也就是更多能量会通过感热的形式释放,导致类似的环流下热浪的强度更大。

面对热浪,我们还能做什么?

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缔约国组织通过了《巴黎协定》,确定了“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并努力将温升幅度限制在1.5℃以内的目标”。

围绕着不同温升阈值下的极端高温变化,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预估研究表明,当前气候条件下,北美地区可能1年最多经历一次酷热,但增暖1.5℃时,发生类似2021年极端高温的频率可能变成1年2次,而增暖2℃和3℃时,夏季极端高温可能会接二连三发生。因此,如果将温度控制在1.5℃而不是2℃(3℃),将能避免约65%(92%)的类似极端高温频率的增加,同时也避免更多的人口暴露在高温热浪中。

可见,控制全球温升水平是减少高温不利影响的有效手段之一。

工业革命前参照试验、现在和未来温度的概率密度分布曲线,发生类似2021年夏季北美高温的概率为黑色虚线右侧曲面占整个曲线包围的面积

“毫无疑问,人类的影响使大气、海洋和陆地变暖”,在评估报告中,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首次明确指出这一结论。还是那句话: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气候的未来命运掌握在我们手中。身体力行,节能减排,是我们能为守护全人类共同家园所能做出的微小贡献。

致谢:感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周天军研究员、张文霞副研究员、左萌博士、林征老师和魏科副研究员为本文撰写提供素材和建议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长三角“火炉”热力全开 多地最高气温破40℃
中国新闻网 2024-08-03
应对接下来更强高温的世界,你准备好了吗?
科普中国 2024-07-09
近50℃高温炙烤南亚 我国南方或现超级夏天
南方都市报 2024-06-05
台风来了,“最热一周”还有续集吗?
南方日报 2023-07-17
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有什么区别?国家疾控局针对高温热浪发布健康指南
扬子晚报 2023-07-05
美墨两国多地遭遇极端高温天气 气候变化是“推手”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6-30
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有什么区别?国家疾控局发布指南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2023-06-26
环球同此炙烤!为什么我们会“热得像在高压锅里炖排骨”?
南方都市报 2023-06-2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