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吉林黑土地劲吹青春风 年轻“米二代”让种田更具效率
中国新闻网 2023-06-22 07:41

一架大型植保无人机低空飞过稻田,10分钟便完成了整片地的施药除草作业。

32岁的张帅熟练地操作着无人机,322公顷稻田的管理在他手中游刃有余。这个年轻人时时牢记老一辈的经验,依照农时精心侍弄土地。

作为吉林市永吉县禾谷丰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掌舵人”,张帅是名副其实的“米二代”。

张帅居住的万昌镇地处长白山脉向松辽平原过渡地带,松花江两条支流流经这片黑土地,为水稻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全镇的种植面积达12.6万亩。作为中国北方优质大米的主要产地之一,该镇的产品不仅成为国内市场的紧俏货,近些年还远销韩国、日本及欧洲、东南亚等地。

2019年返回乡村后,张帅成了自家米业公司的继承者。最初,家人给他一块40公顷的“试验田”,让他熟悉土地。张帅在“试验田”上摸爬滚打,最终摸索出一套新的管理模式,实现科技种田和商业化销售。“种地也要紧跟时代。”

实际上,近些年有很多像张帅一样的“米二代”陆续返乡,推动“米业”发展。“米二代”的父辈们多为“70后”,他们抓住中国农业发展的机遇期,通过家庭农场、土地流转、扩大种植规模等手段,淘得“第一桶金”。而张帅等“米二代”则依托农业机械化、农企管理、新商业思维等手段,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再发展。

1994年出生的刘晓奚大学毕业后也回到家乡万昌镇施家村。家里世代种田,她把目光放在了粮食加工方面。“父母种田有经验,但我对销售感兴趣。”

“米二代”郭琦悦驾驶农机车辆

2015年,刘晓奚创办了一家磨米房,为了招揽更多顾客,她把磨米房设置在了国道旁。这个不到200平方米的“微型”企业成长很快,2017年,磨米房升级成米业公司,经营销售万昌大米产品。

30岁的郭琦悦也是吉林“90后”新农人的一员,2019年成立永吉县合十家庭农场,70公顷稻田全部实现机械化管理。郭琦悦更关注农机的性能,对农机的更迭换代熟稔于心。“现在种地效率更高了,产量也更大。”

连日都是阴雨天气,稻苗在雨水的滋养下“疯长”。无人机短暂休憩后,再次飞过绿油油的稻田。张帅认为,机器的轰鸣声很动听。

文/记者 苍雁 石洪宇

编辑/朱葳

相关阅读
北大荒:智慧农机赋能黑土地
新华社 2024-05-10
黑土地走出“青”字辈新农人
中国青年报 2023-10-11
百位专家研讨黑土地保护
农民日报 2023-10-03
黑土地农家书屋飘“书香”:吉林乡村筑起“文化粮仓”
中国新闻网 2023-07-30
现代化农机 可持续耕作 多形态惠民政策:东北黑土地耕作新观察
新华社 2023-05-10
农民给专家教授提建议 吉林梨树的一堂“黑土地保护”交流会
新华社 2023-03-09
乡村加油站遍布吉林黑土地 加油员忙为春耕“加油”
中国新闻网 2023-03-02
秋收与护土同步,东北黑土地吃上“营养餐”
新华每日电讯 2022-10-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