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亚洲新人单元和纪录片单元评委亮相 亚洲新人作品愈发成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12 10:10

6月11日,第二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亚洲新人单元和纪录片单元评委集体亮相,已经看过几部作品的评委纷纷感慨:“新人导演的作品都显得很成熟,题材也都很新颖,已经不大像是新人了。”纪录片单元评委也认为:“年轻电影人多拍纪录片,对未来创作道路的拓展是非常重要的。”

微信图片_20230612110152.jpg

本届金爵奖亚洲新人单元评委会主席,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导演、编剧、演员阿克坦·阿布德卡雷科夫说:“这个单元关注的是亚洲区域新人创作者的成长,我们的宗旨就是要培养、鼓励亚洲新人,这能改变亚洲电影的发展趋势,让亚洲电影发展得更好。”

金爵奖亚洲新人单元自创设以来,不断从中国及亚洲各国和地区发掘电影新人导演,扶持亚洲电影新生力量,促进亚洲电影散发多元活力。多年来,一大批亚洲新导演从这里起步、成长,走向世界舞台,其中就包括宁浩、万玛才旦等中国导演。

微信图片_20230612110145.jpg

本届金爵奖亚洲新人单元亮点之一是具有浓郁的中亚特色,入围的影片中有哈萨克斯坦影片《奔逝》、乌兹别克斯坦影片《星期日》。这也让评委会主席阿克坦很惊喜,“中国与中亚国家一直保持着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往来,前不久在西安举行的中国—中亚峰会也特别提到了中国和中亚各国之间要加强文化交流。作为电影人,我们要抓住契机。”

作为金牌监制,评委许月珍曾联手导演陈可辛拍摄了《十月围城》《中国合伙人》等叫好又叫座的影片。她还擅长扶持新人导演,发掘了《七月与安生》导演曾国祥、《喜欢你》导演许宏宇。许月珍曾两次来上海国际电影节参加创投项目,此次“变身”评委,她表示新人代表了无限可能——什么都可以拍,什么都可以讲。已经看过三部入围影片的她对新人的表现很惊讶,“所谓的新人在艺术上都很成熟,他们的作品题材很新,所以我们开始把评审要求提高了。”

演员杨子姗首度担任亚洲新人单元评委,她称赞每一位入围导演都不像新导演,他们的拍摄方式非常成熟,作品非常完整。“大家看电影都有不同喜好和不同视角,我们的判断标准是,哪部片子最能触达我们内心深处。”

来自日本的评委石川庆是近年涌现的导演“新星”,他执导的影片《某个男人》曾获得第79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最佳影片提名。作为备受关注的新人导演,石川庆对新人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他认为“新人”往往过于注重技术,“但技术不是最重要的,新人还是要带着自己强烈的情感进行创作。我当初制作第一部、第二部电影的时候,内心有很强的意念做主导,这也是我对新人导演非常期待的部分。”

微信图片_20230612110148.jpg

导演路阳带来了自己的经验之谈:“在创作之初尽量想怎么讲一个好玩的故事,找到我们最感兴趣的人物和故事自身的冲突,冲突本身就会给我们方向。至于有没有成为系列影片的可能,要等电影做完后再考虑故事里是不是还有其他值得讲述的东西。”

微信图片_20230612110200.jpg

易烊千玺是亚洲新人单元最年轻的评委,也是上海国际电影节史上最年轻的评委,易烊千玺表示自己衡量作品的时候,还是会多以观众的视角去感受影片的情绪、情感,“能不能通过这么多职能和分工把电影注入到观众心里,情感其实是最直接的部分;第二层才是它表达的思想,或者更深层的主旨;最底层才是专业的电影人思考的,其技术是如何实现的。”

纪录片评委会主席、瑞士导演克里斯蒂安·弗雷被誉为纪录片大师,2002年曾凭借《战地摄影师》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提名。弗雷拍摄纪录片时,创作灵感常常在某个瞬间闪现,“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家庭就像一本相册,我在某个瞬间知道这就是我未来要拍摄的一部纪录片,通常拍这样一部纪录片,需要准备4年左右的时间。”对于纪录片拍摄的主题,只要故事真实、跟人情感相通,弗雷都会选择,“只要能为这些人呐喊,我就有责任去做这件事情。”

微信图片_20230612110156.jpg

评委雎安奇和上海国际电影节渊源颇深,2009年时,他就有剧本计划在上影节的项目创投获得投资,他的最新纪录片《楼》也成为本届上影节展映影片。雎安奇以纪录片《北京的风很大》为起点开始电影创作,随后纪录片和剧情片创作交叉并行。“这种半纪录片的方式已经成为我创作的线索,纪录片和剧情片其实已经没有界限了。拍摄纪录片对很多创作都有帮助。因为纪录片创作的即兴能力对于导演的视角、现场调度能力都是极为重要的一种训练。年轻电影人多拍纪录片,对未来创作道路是非常重要的拓展。”

在本届上影节展映的《楼》是雎安奇“中国建筑遗产三部曲”的第一部,第二部是关于工业建筑遗产的《场》,第三部是关于乡村建筑遗产的《乡》。“我几乎是在用业余的方式来拍摄这些建筑遗产,它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座桥梁。这三部曲不一定拍得美轮美奂,但最重要的是能形成一种‘文献’,成为让全世界看到中国建筑的一种窗口。”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肖扬
编辑/乔颖

相关阅读
短视频博主“微型纪录片”参展电影节 青年人进入“自我表达”新阶段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26
第八届86358贾家庄短片周开幕 38部影片入围三大单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1
讲座|今天,我们该如何看纪录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08
金爵奖评委见面会:电影产业活力来自新人 ,AI不能取代人类的创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7
聚焦上影节|​金爵盛典红毯仪式今日举行 上海电影节“首映率”创新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5
张以庆导演三部作品入藏 国图开展重要纪录片创作者代表作系统性征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8
北影节注目未来单元国际评委媒体见面会召开,“新人导演有无限可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0
第74届柏林电影节落幕 纪录片《达荷美》摘得金熊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