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中华白海豚、布氏鲸都来了!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总体稳中趋好
央视新闻 2023-06-08 22:26

今天(6月8日)既是“世界海洋日”,也是我国的“全国海洋宣传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近日,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发布了《2022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显示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稳中趋好。

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总体稳中趋好

公报显示,2022年,对管辖海域1359个国控点位海水水质开展的监测结果表明,我国海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占管辖海域面积的97.4%,全国近岸海域海水水质总体保持改善趋势,优良(一、二类)水质比例81.9%,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劣四类水质比例为8.9%,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

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张志锋:全国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局部海域生态功能稳步提升。

公报披露,2022年全国监测的24个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中,7个呈健康状态,比2012年提升10.2个百分点,17个呈亚健康状态,无不健康状态。

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张志锋: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消除不健康状态,它的确不是说一两年的单个指标的改变,就能把它从不健康状态消除的,而是说它的整个生态系统的表征,整个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各个指标,都是连续几年处于一个稳定向好的态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认为它是消除了不健康的状态。

保护和恢复海洋生态系统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合作。自“十三五”规划以来,累计修复了1500公里的海岸线和3万公顷的滨海湿地。此外,我国的11个沿海省(区、市)全部划定了海洋生态保护红线,这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法治保障。

各美其美 一湾一策 打造美丽海湾

去年以来,生态环境部与多个部门紧密合作,共同明确了以美丽海湾建设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主线。为此,在全国近岸海域划定了283个海湾,并展开了“一湾一策”的精细化治理。

今天厦门市政集团海上环卫站的工作人员,正驾驶着机械清扫船,前往厦门岛周边海域打捞海漂垃圾。与陆地上不同的是,海上的垃圾随时会漂走,这给打捞造成困难。为此,当地开发了海漂垃圾监测系统,在重点岸段布设高清摄像头,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漂浮物进行监测、识别。

厦门市政集团环能公司海上环卫站站长张梁华:我们可以通过人工智能识别,来判断垃圾大概在哪个位置,可以实施精准化地打捞跟清理。同时,我们在保洁过程中会收集多种类的海漂垃圾图片,让人工智能在后台进行训练。

各地针对美丽海湾建设的目标,都进行了具体而有针对性的规划。在河北秦皇岛湾北戴河段,七里海区域曾经是大面积人工养殖鱼虾的地方,生态环境恶化。当地开始逐步清理七里海的海水养殖,并分两期进行七里海潟湖湿地生态修复工程。

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张志锋:我们国家南北纬度差异,各个海湾本身的生态环境禀赋和它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都不一样,所以你必须要对着问题,要根据每个海湾老百姓对它的期盼,把这两个很好地结合起来,很精准地来实施海湾综合治理,这样子建出来的海湾,我们强调说叫作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海洋生态环境修复 珍稀物种频频现身

近年来,我国致力于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这些努力不仅使得海洋生态环境的整体质量得到了提升,同时也为珍稀濒危物种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

刘迟迟是厦门大学东山太古海洋观测与实验站的驻站研究人员,常年在福建东山海域开展珊瑚生态学研究和保护工作,自从新一轮的珊瑚保护区本底调查启动后,他们每两三天都要出海一次,测量、观察研究珊瑚生长情况。

厦门大学东山太古海洋观测与实验站研究人员刘迟迟:珊瑚礁它为大部分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繁殖和育幼场所,也为人类提供了多样的生态服务。这几年,我们在开展水下工作的时候发现,部分区域的珊瑚生长状态还是不错的,说明珊瑚种群有得到补充。

作为海洋中的生态瑰宝,珊瑚礁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最新公布的《2022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中披露,生态环境部门监测的珊瑚礁和红树林生态系统均处于健康状态。当这些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时,它们为珍稀濒危物种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避难所和繁殖场所。

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张志锋:近年来随着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的整体改善,生物栖息地的环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那么再加上对海洋生物,特别是珍稀濒危生物的保护养护的力度也持续加大,所以像布氏鲸、中华白海豚这些珍稀濒危物种也频频现身。

上午九点钟,朱开建和保护区的同事就会准时出现在巡护船上。厦门鼓浪屿周边海域是白海豚出现频率最多的地方。中华白海豚对栖息地环境要求严苛,是衡量地方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好坏的“活指标”。

厦门中华白海豚文昌鱼自然保护区事务中心资源管护科科长朱开建:厦门市白海豚有两个种群,中华白海豚种群是东部种群和西部种群,每群目前的预估数量都在20多只。

近年来,厦门近岸海域优良水质点位比大幅提升,对海洋水质十分敏感的中华白海豚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另一种对环境质量要求极高的动物是布氏鲸。布氏鲸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鲜少现身我国海域。近年来随着海洋保护力度的加大,布氏鲸开始频繁光顾我国广西涠洲岛海域。根据监测,广西布氏鲸种群数量稳定,栖息范围呈增加趋势。珍稀濒危物种的回归不仅是海洋生态环境改善的有力证明,也是我国海洋保护的成功范例。

文/记者 李彤辉 韩志涛 吴知益

编辑/朱葳

相关阅读
香港最大海岸公园成立 加强保育中华白海豚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11-01
马达加斯加圣玛丽岛鲸群上演“海上大迁徙”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9-29
福建泉州成功救助的中华白海豚顺利放生大海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7
生态环境部答北青报:中华白海豚、布氏鲸等已成为城市“网红”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11
环境质量优!《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报告》发布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7-10
当跨海大工程“偶遇”中华白海豚 实践者介绍海洋工程为中华白海豚“让行”措施
广州日报 2024-07-04
已增长至约3万公顷 “海上森林”红树林竟然有这些好处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09
图片故事|法国女科学家与中华白海豚的环保情缘
新华社 2024-06-0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