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寻访|探访中轴线上的吉祥地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07 13:00

◎户力平

中轴线被誉为“北京城的灵魂和脊梁”,其北起钟鼓楼,南至永定门,长7.8公里,融入多种历史与文化元素,其中也蕴含着深厚的地名文化内涵。在沿线附近数以百计的街巷地名中,带“福”“寿”“安”及“太平”“如意”“孝顺”“永安”等吉祥字眼儿的有十余处。为溯其渊源,笔者沿中轴线自北向南进行了寻访。

“万年胡同”因古刹得名

“福祥胡同”在玉河之滨

为了使中轴线吉祥地名之寻访有所收获,我特意带了几张明清及民国、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北京城老地图。由于时代的变迁,有些地名在今天的地图上已经消失,但历史上却是中轴线上的知名街巷。

乘地铁8号线在什刹海站下车,便来到中轴线北端的鼓楼脚下。出A2口西行便是万年胡同。它位于西城区东北部,中轴线西侧。据《北京市西城区地名志》记载:万年胡同东北曲折走向,呈“L”形。东起地安门外大街,西端北折不通行,全长115米。据传,明永乐年间,由御前彭太监在朱棣六十大寿之际出资于此修建了一座寺院,恭祝永乐帝万年长寿、万寿无疆,故称万年寺,清初寺院废弃。后有官宦在其基址上建成别院,且广植花木,遂取宋代赵时庚“风和日暖,蛰雷一震而土脉融畅,万汇丛生”之意,称“万汇园”。清末改建为戏园,称“天汇轩”。后因营业不佳改成大茶馆,建有房屋上百间,有雅座、庭院,素有“京城第一大茶馆”之称。因此地为万年寺故址,形成街巷后称“万年大院”,1949年以后更名为“万年胡同”。

而今,万年胡同南段依存,长只有四五十米,已无民居,其南侧有一牌楼,上悬“万年胡同”之额。仔细观看,是一个停车场的大门。

离开万年胡同,沿着地安门外大街向南,便来到有“中轴线第一桥”之称的万宁桥。“万宁”即万事、万物安宁,寓意吉祥。该桥地处什刹海东岸,南北跨越于玉河水道之上,既是北京中轴线上最为古老的桥梁,也是中轴线最北端的石桥。历经700多年,该桥依然坚固,是研究元代北京漕运的实物,也成为北京中轴线遗产区要素之一。

顺着万宁桥南侧的道路,沿玉河向东南而行,远远看见一座白栏杆的石桥。走近一看,原来是知名的东不压桥。其横跨玉河之上,始建于元朝,最初为木桥,明代改建为单孔石拱桥。据说这里在元代曾是交易布匹和粮食的集市,所以叫步粮桥,后几经演化成今名。

由此沿河道东侧的东不压桥胡同往南不远,便来到福祥胡同西口。胡同不算太宽敞,但很整洁。据史料记载,明代胡同内有座福祥寺,故名“福祥寺街”。清代属镶黄旗,《乾隆京城全图》改“街”为“胡同”,称“福祥寺胡同”,宣统时称“福祥寺”,民国后沿称。1965年整顿地名时去“寺”字称“福祥胡同”。“福祥”意为幸福吉利、福德的征兆。

见一位先生走出家门,我便上前询问福祥寺所处的位置。他说就在胡同西口路北,大致是福祥胡同25号的位置,现为民居。其东侧路北有九棵枝叶繁茂的老槐树,使街巷尽显古朴。由此向东,便是京城著名的文化街南锣鼓巷。

“如意胡同”与兵仗局有关

“吉祥胡同”源自明代安乐堂

查看《1950年北京市街道详图》,发现在地安门东大街南侧有个如意胡同,但走过去寻访时,未见如意胡同的路标。遇一老者,便向其打听如意胡同的位置。老人还真知道,说就在这附近,是一条消失已久的小巷,其得名与附近曾有过的衙署火药局有关。

火药局为明代宦官“二十四衙门”之一。其下设“兵仗局”,掌管打造刀枪、剑戟、鞭斧、盔甲、弓矢等各种兵器等,这里曾是“兵仗局”的军械库。其西侧有两条相连的小巷,为祈望永无战事,天下太平,万事如意,故称“太平巷”和“如意巷”,后合称为“如意胡同”。

兵仗局占地宽广,入清以后荒废,成为镶黄旗侍卫校场,逐渐形成一条东西走向的街巷,乾隆年称“火药局胡同”,其北侧有六条南北向的分支小巷,分称火药局头条、二条、三条、四条、五条、六条。1969年挖防空洞时曾在此出土多种铁质兵器,由此可见火药局并非制造、存放火药的地方。如意胡同东临火药局头条胡同,西为西吉祥胡同,南隔北河沿与东吉祥胡同为邻。1965年整顿地名时,将如意胡同并入南临的东吉祥胡同。

我请老者再说说吉祥胡同的历史,因为《1950年北京市街道详图》上有“东吉祥”与“西吉祥”的标注。

老者介绍说,明代此地设有安乐堂,属皇城禁区,为宫廷太监患病养体之所,清代属皇城。为图吉祥之意,乾隆时将附近的街巷始称“吉祥胡同”。“吉祥”即吉利祥瑞,预示幸运。1947年将吉祥胡同西北部称为“西吉祥胡同”,简称“西吉祥”,南起东吉祥胡同,西靠安乐堂胡同,北侧不通行,全长91米;将东南部称为“东吉祥胡同”,简称“东吉祥”,呈南北、东西折形。北起地安门东大街,西止西吉祥胡同,南邻帘子库胡同,东靠北河沿胡同。全长370米。胡同内均为居民住宅。

我按老者指引的方位,很快找到了东吉祥胡同和西吉祥胡同。这是京城两条很普通的胡同,两侧除了民居,还有一些小的店铺。

“吉安所”曾称“吉祥所”

“太平街”与花炮作有关

寻访完吉祥胡同,我沿着帘子库胡同南行,便来到《乾隆京城全图》上所标注的“吉安所”。在此转了转,发现有“吉安所北巷”“吉安所左巷”“吉安所右巷”。

据《东城街巷史话》载:吉安所位于景山东街东侧,明代此处为司礼监,是内宫最有权势的衙门,设有提督、掌印、秉笔、随堂等太监。清代设吉祥所,闻其名似乎是处理吉祥之事场所,其实不然,它是清代宫眷逝后停灵的处所,设有仪门、大殿、东西配房等。后改称吉安所,至民国时尚有遗迹可寻。其后形成三条小巷,位于东侧的称吉安所左巷,西侧的称吉安所右巷,北侧的称吉安所北巷。

在吉安所左巷南口,看见一块路牌,除了介绍街巷的方位,还写着“1918年至1919年,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任助理图书管理员时,曾在吉安所左巷8号院居住过”。于是我便顺着胡同来到8号院门前,只见大门紧闭,门上贴着一张白纸,上写“私家住宅,谢绝参观”。

寻访了吉安所一带的街巷后,按照1921年《新测北京内外城全图》的标注,我来到景山后街西段,因为这里曾有个太平街,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了。

据史料记载,明代宦官“十二监”之一的内宫监设置于景山西北角儿,“掌管宫廷营造宫室、陵墓,并铜锡妆奁、器用暨冰窨诸事”。清初改称宣徽院,并在此设有米盐库、油漆作、花炮作等。其中油漆作和花炮作为制作油漆和花炮的作坊,因花炮、油漆属易燃物品,为祈太平、安宁,故将此地形成的街巷称为“太平街”。“太平”本指社会安定,泛指平静无事,后引申为天下太平,万物安宁。民国时衙署废弃,遂成为居民区。从《新测北京内外城全图》上看,太平街北起米粮库胡同,南至景山后大街,呈曲折状。1950年《北京市街道详图》上仍有“太平街”的标注。但1990年出版的《北京市西城区地名志》上已无标注。在此寻访后,发现此地已无“太平街”之街巷,但老地名米粮库胡同、恭俭胡同尚存。据一位路人介绍,现在的地安门内大街14号院便是当年太平街所处的位置。

时近晌午,我按照事先设计的路线,寻访了中轴线北段的最后一个吉祥地名——福禄巷。其地处故宫筒子河东部,骑河楼街南侧,大致呈东西走向,西起骑河楼南巷,东不通行。清朝属皇城,因是一条死胡同,清光绪年间俗称“闷葫芦罐胡同”。“闷葫芦罐”是旧时储钱用的一种盛具,为陶制罐形,顶端开一窄口,可放入铜钱,待钱装满之后,要将其打碎方能拿到积攒的钱币。老舍先生在《骆驼祥子》就写到过:“他先数了数那几张票子,数了两三遍,数完了,放在了闷葫芦罐儿里”。老北京多将只有一个出口的胡同俗称“闷葫芦罐胡同”,因为忌讳说“死胡同”。1947年谐音为“蒙福禄馆”。1965年整顿地名时,取“福禄寿喜”之吉语,改称“福禄巷”。福禄,即幸福与爵禄。

这是西距故宫筒子河不远的一条小街,巷内多为居民住宅,与京城的其他街巷相比,没有什么区别,但显得格外宁静。

“晓顺胡同”实为“孝顺胡同”

“兴隆街”曾为南城繁华之地

寻访中轴线北段之后,我乘车前往中轴线南段寻访,也就是前门以南的街巷。

沿着前门大街南行不远,便来到鲜鱼口胡同的西口。按地图所示,其东侧有南晓顺胡同和北晓顺胡同,历史上称“孝顺胡同”,是个颇为雅致、吉祥的地名。明嘉靖年《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称:“孝顺碑胡同”,属正东坊。由此可见,当时胡同内有碑坊。

据传明正德年间,胡同里有一刘姓老人,五世同堂,因得到子孙们的百般孝顺,长寿百岁,被称为“老寿星”。大兴知县闻其家族之孝行,捐俸在胡同里竖起一块汉白玉石碑,上书“孝顺大德”四个大字,以褒扬尊老孝道之家风,时称“孝顺碑”。“孝顺”本指爱敬天下之人﹑顺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后多指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

此后“孝顺碑”所在的胡同被称为“孝顺碑胡同”。清初简称“孝顺胡同”,民国后期以鲜鱼口小桥为界,将胡同一分为二,分别称“南孝顺胡同”与“北孝顺胡同”。1965年整顿北京地名时,被谐音为“南晓顺胡同”和“北晓顺胡同”。但从字面上看,难解其意,曾有人建议恢复“孝顺胡同”之名,以弘扬尊老敬老之美德。

据《北京市崇文区地名志》载:北晓顺胡同北部为U形,有两个北口通西打磨厂西口,南口与鲜鱼口街和南晓顺胡同相通。民国《编配街村图说》有“北孝顺,南北向,幅宽长,土路街,尚属清洁,商业以工业居多,系中等铺户”记载。南晓顺胡同北起鲜鱼口街与北晓顺胡同相对,南止大江胡同。沿街多为民居及店铺等。

在此寻访,未见“南晓顺胡同”与“北晓顺胡同”的路标,向路口商铺的老板一打听,说这两条胡同早已经拆除了,后在其旧址上兴建了新的街巷,但沿街已没有民居,都是商铺,且建得十分高大、气派。于是我沿街而寻,在其南段看见几块门牌,写着“南晓顺胡同8号”“南晓顺胡同11号”等字样。

继续向南而行,穿过珠市口东大街,再向南,便来到天坛路与永安路衔接处的东北侧。依照《1950年北京市街道详图》的标注,路口东北处有个胡同,叫兴隆街。但在此寻访多时,没有找到称“兴隆街”的胡同,只有西草市街、红山巷和红庙街,往东是山涧口街和精忠街。于是我向一位坐在胡同中的老人询问,这里有没有叫“兴隆街”的胡同?他说那是个老地名,早就消失了。据说早年间这里有座兴隆寺,建于明代。自清代起这里便是一条商业街,因西邻前门大街,曾繁盛一时。又因有兴隆寺,故取生意兴旺、隆盛之意称“兴隆街”。几十年前这个地名就取消了。其实,北京历史上称“兴隆街”的胡同有多条,《红楼梦》第三十二回中也写到“兴隆街”,是贾雨村在京城的住处,但具体在京城什么地方,曹公没有交代清楚。

“永安路”因永安桥得名

“仁寿路”由仁寿寺而称

向西穿过前门大街,便来到永安路,这是城南一条比较知名的道路。据《北京市宣武区地名志》载:永安路东起前门大街,西止虎坊路,因永安桥而得名。早先这里并没有路,而是先农坛北侧香厂洼地的一部分,也是先农坛的一部分,即先农坛的外坛。清时这一带地势空旷,沟道纵横,城市污水通过这里向外城护城河里排,而永安路原是其中的一条沟道,其上有桥,称永安桥,其桥址在今万明路与西经路相连的西南处,明代所建。“永安”即长久稳固、永远安定。

据传,永安桥为先农坛北门外之石桥,20世纪30 年代尚存。明代时这一带属正南坊,街道不过十条,至清乾隆时虽有增加,但仍属偏僻空旷地带。1915年市政当局将香厂地带打造成“模范市区”,划定经纬,改明沟为暗沟,1925年官方出售外坛,1929年拆除了外坛坛墙开始大规模开发建设,逐步开辟了14条干道,包括东经路、西经路、南纬路、北纬路等,永安路为其中之一,街以桥为名,并延续至今。民国时这一带商业发达,娱乐、游观、饮食场所众多,1949年以后,永安路几经改造,并兴建了多处商店、饭店、医院等,成为南城的繁华街区。

在永安路两侧还有几个吉祥地名,路北自东向西分别为福昌里、居仁里、仁寿路,往北为仁民路。路南有福长街、禄长街、寿长街及福长街头条至六条和福长巷。

福昌里呈南北走向,其东侧原是东斗母宫。据《日下旧闻考》记载:“斗姥宫,本朝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建,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奉敕修……”斗姥,即斗姆元君,《道经》云:斗姆“为北斗众星之母”,系道教主神,有“福星”之誉。1965年东斗母宫并入永安路,其名已不存在。西边是西斗母宫,1965年改为永胜巷。福昌里位居中间,胡同内有一座娘娘庙,后来拆除,两边建成民房,形成胡同后称“福昌里”。“福昌”即福运昌隆。

这是一条长只有30米的小街。据一位老人介绍,胡同内住过一位在天桥很有名气的人物,叫孙宝才。因他长得身高体重,膀大腰圆,而且憨态可掬,所以艺名叫“大狗熊”。他在相声界是个全才,无论是双簧,还是相声,说学逗唱都是一流的。

沿着永安路西行不远,便是居仁里,其大致呈西南-东北走向为主,长80米。民国时称香厂居仁里,据传早年间因胡同内有居仁寺得名。“居仁”意为用心于仁爱,行事循义理。虽然这是城南的一条小胡同,却住过一位在京城颇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即晚清名妓赛金花。当年就住在居仁里16号,一直到病故,葬于陶然亭锦秋墩。

再沿着永安路西行,就是仁寿路,其北起华严路,南止永安路,东西两侧与香厂路、仁民路相交。明代路南东侧有仁寿寺,它本是元代显德庙遗址。万历元年(1573年)四月由仁圣太后出资,司礼监冯宝重加修建,五年后寺院建成,被赐名为“仁寿寺”。“仁寿”即有仁德而长寿。

清代乾隆年间仁寿寺再次重修,清末尚存,但已破败。民国初期在该寺庙的西侧开拓了道路,故称“仁寿路”。1949年后因建邮政局被拆除。1965年整顿地名时,将附近的泰安里、大森里并入,统称为“仁寿路”,沿用至今。虽然称“路”,实为一条较为宽敞的街道,两侧多为店铺。

由此向北便是仁民路,其与仁寿路交叉,东起留学路,西至万明路。清代至民国年间天桥一带医院很少,只有一家市立第一医院,即仁民医院。“仁民”意为将仁爱和仁义施之于人,也就是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同情。此地有东西向土路,称香厂南坡,后因有仁民医院而称“仁民路”。

绘图、摄影/户力平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专栏|中秋之际走访中轴线上的“月亮胡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0
专栏|中秋之际走访中轴线上的“月亮胡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0
寻访|寻访中轴线上的钟鼓楼 聆听“古城之心”的脉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20
寻访|寻访中轴线上的钟鼓楼 聆听“古城之心”的脉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9
新知|穿越文化新时空 打卡“中轴线”上的名人故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30
寻访|穿越文化新时空 打卡“中轴线”上的名人故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30
寻访|金庸笔下的北京地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0
寻访|金庸笔下的北京地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