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指南:不建议用“非糖甜味剂”控制体重 还能放心吃喝无糖食品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01 17:30

5月中旬,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一项关于非糖甜味剂的新指南,建议不要使用非糖甜味剂来控制体重,或以此降低非传染性疾病的风险。根据世卫组织官网于15日发布的消息,世卫组织提出的上述建议基于对现有证据得出的结论。证据表明,使用非糖甜味剂对减少成人或儿童的体脂没有任何长期益处。该综述的结果还表明,长期使用非糖甜味剂可能会产生潜在的不良影响,例如成人患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的风险增加。

这份指南一出,着实让人心头一紧。非糖甜味剂是什么?真的会对健康有影响吗?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份指南?

这份指南说了什么?

WHO这个指南颁布以后,不少科普作者已经纷纷发表了各自的看法。有认为证据级别低,根本无需恐慌的。也有认为从此就应该杜绝甜味剂的,无论是营养性甜味剂还是非营养性的。

整部指南一共90页,核心内容其实非常浓缩,就这一句话:WHO不建议使用非糖甜味剂(非糖甜味剂(NSS))来控制体重或降低非传染性疾病(NCD)的风险。

指南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说明该建议产生的背景和理由,基于对现有证据的系统性回顾结果,认为:使用非糖甜味剂(NSS)不会对降低成人或儿童的体脂产生任何长期益处。

即便在某些短期临床试验中观察到使用非糖甜味剂(NSS)可以帮助体重和BMI小幅度下降,但目前没有高质量证据证实长期使用非糖甜味剂(NSS)对减重或减脂有益。

长期使用非糖甜味剂(NSS)可能对健康产生潜在的不良影响,例如:增加成年人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的风险。

同时也提到,有限的证据表明,在怀孕期间使用非糖甜味剂(NSS)可能对增加早产风险存在潜在的不良影响。

哪些甜味剂属于非糖甜味剂?

WHO指南里的非糖甜味剂(NSS),顾名思义就是不属于糖(也就是不属于碳水化合物)类家族的“非营养性甜味剂”。之所以称之为“非营养性甜味剂”,是因为它们不提供能量(卡路里)或者提供的能量非常低可以忽略不计。这里面包括了人工合成的、天然存在的,以及经过化学改性的。

常见的非糖甜味剂(NSS)的家族成员有:糖精、安赛蜜、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爱德万甜、甜菊糖苷和其他甜菊糖衍生物等。

那么,有朋友会问了,木糖醇、赤藓糖醇这些“代糖”属于非糖甜味剂(NSS)吗?世卫组织这个指南里说的非糖甜味剂,跟我们常说的“代糖”并不完全一样。这里有两点需要说明:

1.能够制造甜味的添加剂,都属于“甜味剂”。不仅包括上述非糖甜味剂(NSS)类,也包括了果糖、蔗糖、葡萄糖这类会给身体输入卡路里的游离糖(也就是“真糖”),以及木糖醇、赤藓糖醇这类糖醇类。

2.糖醇属于碳水化合物,它们和游离糖都是碳水这个大家族的成员。这也是它们不被列入非糖甜味剂(NSS)的原因——它们会提供能量(卡路里),只是比游离糖的能量更低一些。赤藓糖醇并不是零卡路里的,只是它能够产生的热卡值非常低,所以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大家在各种使用甜味剂的产品广告、朋友圈文案、KOL文案等地方看到的“代糖”,其实是个比较“模糊”的称呼。是民间习惯性将替代添加糖(即游离糖)的甜味剂统称为“代糖”,不论它们是否会在身体内产生能量。

甜味剂的目的是让食品更好吃 导致我们想吃更多

直白翻译一下WHO指南,就是:别指望吃“代糖美食”或喝“零卡小甜水”能不长胖,没戏!更别指望靠它们减肥,更没戏!

其实在早前,非糖甜味剂(NSS)已经被发现一些问题/弊端,比如:它们能像“真糖”一样对大脑奖励中枢产生甜味愉悦感刺激,让身体并不能真正感到“满足”。因此,会促使我们对无论有无甜味的食物都更渴望,导致我们吃更多的食物、长更多的肉!它们会改变口腔和肠道菌群的类型、数量和活性,从而影响我们的糖代谢和胰岛素敏感度,导致血糖升高。

当然,我们摄入的量或许并不多,都是在安全摄入剂量范围内。但是请不要忘记:甜味剂的使用目的,就是为了让食品的口味更加美好!因此,不论加工食品中使用的甜味剂到底是真糖还是代糖,最终都会因为口感宜人,而容易让我们更想吃和吃得更多——最终结局,就是让我们经由这些食品摄入更多的卡路里,从而越来越胖。

更何况,无论真糖还是代糖,随摄入量增加而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都有可能会在不断升级迭代的研究中被发现:原以为可能有点儿糟糕,没想到其实可以这么糟糕。

还能吃喝无糖食品吗?建议抱着敬畏心看待

很多朋友以为只有“小甜水”里使用了非糖甜味剂(NSS)。事实上,市面上很多加工食品都添加了低卡/零卡甜味剂。有些食品单纯使用糖醇类或非糖甜味剂(NSS),有些是糖醇+非糖甜味剂(NSS),有些是非糖甜味剂(NSS)+游离糖,还有些则是糖醇+非糖甜味剂(NSS)+游离糖。细心的朋友只要注意阅读各种加工食品的配料表,就能一目了然。这意味着什么呢?我们可能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经由加工食品摄入了一定量的低卡/零卡甜味剂。

先分享WHO营养和食品安全司司长的一段话:“非糖甜味剂(NSS)不是必需的饮食因素,没有营养价值。人们应该从生命早期开始完全减少饮食的甜度,以改善健康。”

WHO这次的指南,既然证据级别低,为何还要隆重推出建议呢?就是因为全球的超重肥胖率正在井喷式增长,超重肥胖所导致的医疗负担,在未来的日子里,一定会产生强大杀伤力,无论对于个体、家庭,还是国家。

既往,因添加糖(也就是真糖)摄入过多带来的体重问题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此后,各种低卡/零卡甜味剂应运而生,并一度成为人们“健康吃甜,享甜不胖”的新希望。然而,理想和现实总有鸿沟,低卡/零卡甜味剂对健康的不利影响,正在伴随着它们用量的增大而逐渐浮出水面。

综合以上:不论何种甜味剂,无论是否产生卡路里,不论是真糖还是代糖,我们都要抱着一颗警惕/敬畏的心来对待它们:可以少量/偶尔接触,但不宜大量/频繁摄入。

正如我们一直所提倡的“生命早期1000天至关重要”,所以孕妈妈和孩子们,尤其需要控甜,不论这份甜蜜来自真糖还是代糖。

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未在此次研究范围中

还需要强调一点:这个指南的适用人群范围有点儿广,除了已确诊患有糖尿病的人们,其他人都属于指南适用人群。指南里是这样具体声明的:

本次“不推荐使用非糖甜味剂(NSS)的建议”适用于除糖尿病患者以外的所有人,包括任何年龄的儿童、成年人、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等。

将糖尿病患者排除在外的原因,并不是因为非糖甜味剂(NSS)对糖尿病没有影响,而是因为糖尿病没有被包含在本次研究中,毕竟本部指南的目的,并不是对已经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做疾病管理相关指导,而是对大众做健康饮食及体重控制的宣教指导。所以,任何单纯针对糖尿病患者的研究并没有被纳入。而对于既包含糖尿病患者又有非糖尿病人群的“混合人群”研究,也将糖尿病作为潜在的混杂特征进行了控制。

文/刘遂谦(科普工作者、临床营养师、中国营养学会会员)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调查显示: 不少消费者对甜味剂有误解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0
调查显示:消费者选择无糖有“跟风”成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0
光明日报:科学看待甜味剂
光明日报 2023-11-05
代糖真的更健康吗?
北京海淀区妇幼保健院 2023-07-16
外媒称甜味剂阿斯巴甜或致癌 快乐肥宅水还能快乐吗?
中国新闻网 2023-07-01
世卫组织研究机构将宣布甜味剂阿斯巴甜“可能致癌”?“无糖”饮料何去何从
澎湃新闻 2023-06-29
“世卫组织警告:甜味剂会导致糖尿病和心血管病”?
天津科普说 2023-05-28
世卫组织建议勿用非糖甜味剂控制体重
央视新闻 2023-05-1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