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从“中国硅谷”到“世界的中关村”!原秘书长讲述论坛15年 | 2023中关村论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25 17:32
更多资讯 关注半两财经

1978年,被誉为“中关村第一人”的陈春先三次访美,回国后,他提出“应该在中国建立科技园、打造中国硅谷”的设想,自此拉开了中关村建设的序幕。历经45年变迁,如今陈老“中国硅谷”设想不仅早已兑现,更是迭代晋级一跃成为“世界的中关村”。

从北京走向中国,再拥抱世界,中关村之所以实现如此大的飞跃,不能不归功于中关村论坛,这个诞生于2007年举办了13届的盛会,将中关村的创新范儿、国际范儿最大程度激发了出来。而这十五年的跨越,曾担任数届中关村论坛秘书长的夏颖奇感受最为深刻。

缘起:发展到了那个时候 中关村需要一个高规格交流平台

为什么要办中关村论坛?在夏颖奇看来,这是一个应运而生、乘势而起的产物,说到底是政府为中关村的发展,为人才间交流搭建的平台。

在进入中关村管委会之初,夏颖奇就认识到人才对于中关村来说是核心竞争力。坐拥国内密集度最高的科研院所、名牌高校的中关村,还在大力吸引海归科研人才回国创业。“我觉得留学人员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群体,吸引他们回国是市场化国际化的重要载体。”于是,夏颖奇和同事们去美国、去加拿大,12天跑了5个城市,与当地留学生座谈、宣讲,最后,张朝阳、丁健、李彦宏、邓中翰……越来越多海归进驻中关村,人才的充实也刺激了中关村活力的爆发。

在1999年,中关村的创业平台还只有海淀创业大厦一家,入驻率也仅有30%。而到十年后,中关村已经有29个留学生创业园,成立了留学生创业园协会,还有5个海外联络处。

创业企业多起来,就需要更多的机会和交流。据夏颖奇回忆,2004年前后中国高速发展,很多留学生想要回国找机会。他本人经常回复咨询邮件到深夜。太多需求要解决,于是管委会在每月的第三个周三下午,集中举办小型项目推介会。这就是当时很有名的“三三会”。

一场推介会平均有30家企业参加,多的时候有50家,不论找项目还是需要投资或合作的都来参会。而一般能容纳200人的场地,经常是连楼道里都挤着推介、洽谈的人。

随着中关村发展,企业之间、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甚至与海外交流的需求与日俱增。仅靠“三三会”显然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另一方面,随着中关村的发展,越来越的国外企业、国际机构、知名学者,甚至多国领导人也对中关村产生兴趣。据夏颖奇回忆,他大概接待了两千多个代表团,世界上几乎没有哪个国家没来过。接待的外宾中有总统、总理、部长,诺贝尔奖获得者,500强企业代表更是无数。“几乎每天接待一个外国代表团,最多的一次,我一天接待了6个团,这个团走了收拾屋子,我在那屋接待,清理完了我们再回来,给他们讲中国的高科技发展、政策、趋势。” 夏颖奇说,政府也每天开会研究如何促进企业发展、促进项目研发。

转机出现在2005年,当年管委会承办了国际科技园年会,这是一个规格很高的会议,管委会通过这个年会看到了论坛的平台性作用。意识到得按国际科技园年会的模式办一个论坛。在夏颖奇看来,“中关村发展到那个时候了,需要这样一个高规格的沟通交流平台。”

于是,2007年中关村举办了国际科技园区北京论坛,在这一论坛上发布了《创新、合作与发展北京宣言》,这也就是首届中关村论坛。次年,中关村论坛的名字被确定下来,“创新与发展”成了该论坛的永久主题。

定调:要有国内大咖,也要有诺奖得主和500强高管

一场高规格的论坛,不仅要有政府的背书,还要有科技领域领军人物以及行业的龙头企业参与。而夏颖奇也认为一场论坛的质量也取决于演讲嘉宾的水平。因此嘉宾的邀请就成了重中之重,而这一任务仍旧是夏颖奇来负责。国内专家、“大腕”邀请起来不是太难,比如柳传志、李开复、张朝阳等企业家和清华北大的校长、院士,都愿意抽出时间来参加论坛。但是,如果只请国内人士,对于中关村论坛这种科技、创新类的论坛来说,还是不够的,需要更广阔的国际视野。

“我当时就认为,中关村论坛除了邀请国内科技领域的领军人物,还要请诺贝尔奖得主、世界500强的高管。”夏颖奇回忆称。

在2008年中关村论坛前,他就列出了一张包含诺贝尔奖得主和知名跨国企业高管的拟邀嘉宾名单。而由于当年筹备时间短,邀请函是在论坛开幕前一个月发出的。即使时间略显仓促,当年的中关村论坛仍旧邀请到了诺奖获得者和图灵奖的获得者出席,并发表主题演讲。

而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成功的邀请“大咖”出席,还得从夏颖奇是如何与中关村结缘说起。

时间回到1999年,夏颖奇在《北京青年报》上看到一篇报道,如今已经过去了20多年,年已70多岁的他仍旧清楚记得那篇报道的大标题——《北京市召开誓师大会,举全市之力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彼时,夏颖奇还在财政部系统工作,看到这篇报道后,他主动请缨加入初创的中关村管委会。

这其实不是夏颖奇第一次为了热爱而奔赴。作为国家首批公派留学生和机械工程学科博士,夏颖奇放弃国外高薪,义无反顾的回国,并投身于国家当时最需要的外交部。正是这段工作经历也让他在此后中关村管委会工作如鱼得水,甚至对中关村论坛在创办之初就保持了高水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夏颖奇回忆,为了寻找诺奖获奖人并说服他们出席,他找到了此前从事外交工作时的同事。在这位前同事的帮助下,他们得以联系上多位诺奖得主,并向其介绍了中关村发展以及中关村论坛的作用后,有人第一时间就同意出席。

而夏颖奇在2009年中关村论坛中,请来了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以及当时风头正劲的美国硅谷银行集团总裁等嘉宾。

说到嘉宾的邀请,夏颖奇还回忆出一件趣事。彼时,美国甲骨文公司在软件行业,尤其是数据库产品领域一枝独秀。因此,按照当时国内软件行业的发展趋势,夏颖奇认为应该邀请该公司高管出席中关村论坛并做相关领域的主题演讲。但是,在中关村管委会刚向甲骨文中国公司表示出邀请意向时,就遭到了对方的拒绝,原因是时间撞车了。

原来,在当年中关村论坛举办期间,正好是甲骨文公司的年会时间。别说甲骨文总部的高管,就连中国公司的管理层也全部要到美国参加年会。然而中关村管委会并没有因此放弃邀请。夏颖奇找到了自己此前曾经接待过的唐·卢卡斯,也是甲骨文公司创始人。几番沟通下来,甲骨文总部还是派出了一名高级副总裁参加了2011年的中关村论坛,并发表演讲。“甲骨文中国公司的管理层都去美国参加公司年会,美国总部的副总裁却来中国参加中关村论坛,可见中关村论坛在当时已经有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夏颖奇表示。

发展:是科技创新大集市,也是科技企业大平台

“中关村论坛最开始是不要预约不要门票的,谁想来就来听,嘉宾讲得不好,可能观众就走了。因此很多嘉宾还是非常认真的在准备,毕竟只有很短的发言时间。”在夏颖奇看来,中关村的企业家和创业者们也要听一听这些世界顶尖的科学家在说些什么,这个对于他们在企业的研发、创办和发展战略方面都会有所启发。哪怕有的人就听到一、两句有价值的话,就有所得了。

在夏颖奇心中,中关村论坛就像一个大集市,是一个集人才、项目、融资、商务、技术、市场之大成的平台,大家来了各取所需。如今,科技在发展,企业在发展,中关村论坛也在发展,中关村论坛融合了高科技行业所有的发展要素在其中,还是要为高科技的研究开发服务,也要给中小企业展示和交流的机会,让有需求的人才或企业能有机会站在行业巨头的肩膀上再出发。

夏颖奇表示,互联网是西方人发明的,但是包括中关村在内的科技人才们通过学习、借鉴、追赶,让我们有了中文的系统、输入法、自己的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在互联网世界中有了中文的一席之地。如今中国在网购、网络支付、社交媒体等新兴互联网领域已经领先于国际。这是中国科技人弯道超车的结果,也是中国科技人不断奋斗的结果。政府为了能让国内的科技企业走得更快、更好、更稳,出台了大量的政策,这些利好政策和帮扶措施在国外是很罕见的。而中关村的发展也是中国速度的缩影。“就像我多次带外宾参观,那是在上地科技园。我对他们说,这个园区的年龄还不到五岁,建成之初甚至连公交车都没有。如今这里每个写字楼里都是高新科技企业。”

未来:成功举办13届 将成中国深度参与世界的重要窗口

如今中关村论坛上发布的高新成果无不是国际顶尖技术,一些新兴领域,中国的研发和技术甚至做到了全球领先。

中关村论坛自2007年创办以来,已经成功创办13届。作为我国积极参与世界科技创新的实践、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的重要国际交往窗口,为推动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引领支撑高质量发展、深化科技开放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而在这背后,是中关村乃至全北京去年平均不到5分钟就诞生一家科技型企业的活力;是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18件,居全国第一的能力;是独角兽企业数量位居全球第三的实力;是中关村示范区企业总收入8.7万亿元,占到全国国家高新区的1/6,年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达4244家的数字;是拥有80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排名全国第一的底气……

2023中关村论坛,由7个部委与北京市共同主办,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科技园及创新区域协会等国际组织支持。本届论坛将围绕“开放合作,共享未来”的年度主题,设置6大板块、150场次活动,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将出席,近200家外国政府部门、国际组织和机构参与,包括17位诺奖级嘉宾在内的近120位顶尖专家将发表高水平主旨演讲。

明年,中关村论坛永久会址主会场将启用,这里将成为“首都的科技会客厅”,中关村创造的传奇还在继续。

新闻内存:

讲述者夏颖奇

原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北京市突出贡献专家。1978年改革开放第一批国家公派留学,1987年获得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动力机械专业博士学位。夏颖奇博士先后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国家财政部等任职,并长期在中关村管委会任副主任,负责中关村园区人才资源、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和国际合作工作。曾担任数届中关村论坛秘书长,也是推动中关村论坛创立的元老之一。

中关村论坛历年主题

2007年 创新 合作 发展

2008年:科技——全球创新挑战

2009年:创新创业能力与企业家精神

201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

2011年:创新驱动

2012年:科技创新与全球合作

2013年:科技创新与产业革命

2014年: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协同·分享·共赢

2017年  创新 智能 新经济

2018年:全球化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2019年:前沿科技与未来产业

2020年:合作创新·共迎挑战

2021年:智慧·健康·碳中和

2022年:原定于9月22日至9月27日举办,因疫情防控,改为2023年举办。

2023年:开放合作·共享未来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含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属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鑫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聚焦 | 从“中国的硅谷”到“世界的中关村”——从2024中关村论坛看科技创新
新华社 2024-04-29
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举办合作伙伴签约仪式|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2
从2023中关村论坛看科技创新的澎湃力量
上海证券报 2023-05-31
打造“全球买 全球卖” 盛会 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成效公布|2023中关村论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30
科技部副部长吴朝晖:中关村主要科技创新指标居全国首位 |2023中关村论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30
首钢园1号高炉灯光璀璨 2023中国科幻大会正式开幕 | 2023中关村论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29
“中关村硬科普平台”发布 上演一场露营科普 | 2023中关村论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29
优胜企业群像:往届前沿大赛的优胜企业后来怎么样了?|2023中关村论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2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