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后悔?瑞银:尽职调查不到4天就被迫收购瑞信,损失近1200亿
观察者网 2023-05-17 19:54

今年3月中旬,瑞士信贷集团(Credit Suisse)游走于“暴雷边缘”,瑞银集团(UBS)同意以30亿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233亿元)的价格,收购其濒临破产的竞争对手瑞士信贷银行。

据路透社当地时间5月17日报道,瑞银于16日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一份监管文件内容显示,由于当时全球银行业危机令瑞信财务状况恶化,促使瑞士政府“迅速采取行动”,瑞银只能被迫匆忙地收购瑞信。

文件称,鉴于“紧急情况”,瑞银只有不到4天的时间进行尽职调查,而据估算下来,此次收购给瑞银带来的经济损失约为17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89亿元)。

路透社报道截图

当地时间3月14日,时值全球银行业危机加剧,在瑞信披露其财务报告程序存在“重大缺陷”,并呼吁瑞士央行“如有必要”提供金融支持后,瑞信最大股东沙特国家银行(Saudi National bank)表态“不急于提供更多现金帮助支撑瑞信”,这也让瑞信面临到的问题更加复杂。

3月15日,瑞士国家银行(SNB,瑞士央行)和该国主要金融监管机构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FINMA)发表联合声明称,表示“如有必要,瑞士央行将向瑞信提供流动性。”随后,为增强流动性,瑞信集团表示将从瑞士央行借款多达500亿瑞士法郎。

瑞银方面此次提交的文件回顾称,就在次日(3月16日),瑞银与瑞信签署了一份保密协议,瑞银据此开始收购前的尽职调查。

然而仅过不到4天,也就是3月19日,瑞银集团同意以30亿瑞士法郎的价格收购瑞士信贷银行,这项“历史性的交易”预计将在2023年底完成。同时,瑞士政府还承诺提供高达90亿瑞郎的损失担保,但前提是瑞银集团需自行承担前50亿瑞郎的损失。

如今,瑞银的文件显示,与最初预计的10亿瑞郎这一收购价格相比,最终的收购价格要高出了许多。

瑞士苏黎世,瑞信和瑞银的标志出现在两栋大楼上

文件还显示,瑞银早在去年10月就已对收购瑞信产生了兴趣,当时瑞银的董事会特设了一个“战略委员会”,以审查当时瑞信所面临到的困境。去年12月初,瑞银管理层对收购瑞信的后果进行了初步评估,并于12月19日提交了评估结果。

今年2月,瑞银的董事会和“战略委员会”分别得出结论,认为收购“并不可取”,并建议展开进一步分析,为瑞士监管机构因瑞信陷入困境后要求瑞银介入的情况做好准备。

瑞银提交的文件显示,事实上从去年12月到今年1月中旬,瑞信的高管也一直在与本国政府讨论包括与瑞银合并在内的各种应对方案。

据彭博社4月3日报道,对于这笔瑞士两家最大银行的收购交易案,瑞士央行副行长马丁·施莱格尔(Martin Schlegel)当时解释称,放任瑞信破产可能会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笔交易是“诸多糟糕解决方案中最好的方法”。

当地时间3月19日,瑞士联邦委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确认瑞士第一大银行瑞银集团将收购陷入危机的瑞士第二大银行集团瑞士信贷银行 图自澎湃影像

美国《华尔街日报》3月22日则发文分析说,瑞信一旦“暴雷”,对任何国家而言都是一场金融危机,对瑞士更是“事关生死存亡”。与其说是瑞士政府“提议收购”,倒不如说是对瑞银下达了“最后通牒”。

“瑞士几百年来培育出的经济模式和国家认同,是建立在维护世界财富的基础之上的。这不仅仅只是关乎一家银行(瑞信),瑞士本身也需要救援。”

文章披露,瑞银集团董事长科尔姆·凯莱赫(Colm Kelleher)早在3月16日就接到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瑞士央行和瑞士财政部这三方官员的电话,所传递的消息很明确:瑞银应当要收购瑞信,否则后者将会破产,而瑞银和其他银行也可能会因此而倒下。

4月24日,瑞信公布消息称,2023年第一季度净资产流失612亿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4743亿元)。美国投资银行KBW分析师称,该行资金外流规模“令人震惊”。

英国《金融时报》指出,这是瑞信被瑞银收购后首度公开资产流失规模。值得注意的是,这很可能是有着167年历史的瑞信银行最后一次发布独立业绩,因为瑞银对瑞信的收购预计很快完成。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瑞银宣布完成对瑞信的收购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13
金融业世纪大收购落幕 瑞信股票从交易所摘牌
证券时报网 2023-06-13
瑞士议会正式批准成立调查委员会 调查瑞银对瑞信的收购案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6-08
瑞银预计最早于6月12日完成对瑞信收购
​央视新闻 2023-06-05
瑞信在与瑞银合并初期仍将保留其名称
中国新闻网 2023-05-11
瑞信股东大会否决管理层的薪酬计划
央视新闻 2023-04-05
瑞士央行副行长:如果瑞信没有被瑞银收购,它将破产并引发全球金融危机
观察者网 2023-04-04
瑞士检察官就瑞信收购案发布“调查令”
央视新闻 2023-04-0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