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宝应80后放弃高收入,当起乡村振兴“新农人”,带动300多户农民致富
扬子晚报 2023-05-09 12:07

4月的清晨,水乡宝应的一处藕田旁,天气微凉。氤氲水汽中,白鹭悠闲地飞翔。宝应县射阳湖镇养殖大户李君和工人们撑着小船,心无旁骛地打捞、分拣着小龙虾。几名商贩焦急地守在塘边,只等李君的小龙虾一过秤,就一溜烟开车去县城售卖。

在小龙虾上市的旺季,这样的情景每天都在李君身上再现。而6年前,他还是一名年收入30多万元的都市白领。2017年,他返乡养殖小龙虾,当起“新农人”。6年来,他的养殖规模从70亩扩大到1200多亩,经营状况从亏本转变为年收入600多万元。李君不仅实现了自己的返乡创业梦,也带动周边300多户农民增收致富。

放弃开酒店,返乡养小龙虾

在鱼米之乡江苏,适合小龙虾生长的水泽丰饶之地众多。被誉为“荷藕之乡”的宝应,就是其中之一。

李君的老家在扬州市宝应县射阳湖镇廖徐村。1984年出生的他,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娃。大学毕业后,他在外地工作,2017年已是常州一家连锁酒店的负责人。他发现,小龙虾深受食客喜爱,售价高达三四十元/斤。而在他的记忆里,童年时在家门口藕田钓小龙虾,一分钱都不用花。李君判断养小龙虾大有商机,萌生了返乡创业的念头。

跟家人“摊牌”时,母亲王周兄认为,在外挣钱“有面子”,回乡养小龙虾“不踏实”。而父亲李国清是老林业人,曾任廖徐村党支部书记。他认为农业大有可为,支持儿子返乡创业。

返乡的第一年,李君在射阳湖镇射南村承包了70亩水塘。因为经验不足,亏本了。李君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当时一个塘的小龙虾全死了,剩下的那个塘,小龙虾的个头小,每斤卖四五元都没人要。”父亲没有抱怨,反而鼓励他“入行三年穷,失败也是成功”。

科学养小龙虾,收益“蹦”得高

幸运的是,宝应县、射阳湖镇非常重视吸引、支持返乡青年就业创业,坚持多项帮扶政策。“既有技术支持,也有物质帮扶。专家来到塘口实地指导,让我受益匪浅。”李君说。

射阳湖镇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党总支书记周根龙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介绍,射阳湖镇出台了《推进乡村振兴农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意见》,对返乡创业青年优先技术培训,农业银行、宝应农商银行等授信“e农贷”。此外,还为他们争取政策性项目资金、入选乡村人才培育库、开展结对创富帮扶。射阳湖镇还免费提供场地,组建专业的网络带货团队,通过网络平台拓宽销售渠道。

有了政策、技术和资金的帮扶,再加上李君勤劳肯干、善于钻研,他的收入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创办了宝应县射阳湖镇君璐轩稻麦种植家庭农场。除了在稻藕田套养小龙虾,李君又建了6个大棚养小龙虾,可以反季销售。

为了让顾客吃到新鲜的小龙虾,他带领团队每天从凌晨两点钟一直工作到六点钟。“天没亮时气温低,小龙虾成活率高,能减少损耗,还可以给商贩留出打包发货的时间。”

“小龙虾不仅要会养,还要会卖。”对于每一批卖出的小龙虾,李君都有详细记录。小龙虾市场价格如股市,他摸索出了最佳的销售时机。“星期五、星期六每斤能多卖2元-3元。还可以根据宝应的气候特点,‘错峰’销售,错开湖北、安徽小龙虾上市的高峰。”

射阳湖镇小龙虾商贩张伟荣长期跟李君合作,今年大年初二就到李君的农场“抢”小龙虾。他评价说:“李君家的小龙虾,干净、卫生、个头大。最多的时候,一天的产量有4000-5000斤。”

高飞带乡邻,获荐当“头雁”

如今,李君的小龙虾每年销售近百吨,与上海东方滨江大酒店、北京仔仔龙虾、常州长兴楼饭店等知名大酒店有长期合作。在小龙虾上市的高峰期,他的农场要雇100多人,仅这期间的工资支出就有100多万元。

在李君的带领下,老家也在射阳湖镇廖徐村的大学生许守伟,前年从上海返乡成为“新农人”。他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养小龙虾后,自己的年收入有20万-40万元,未来还有上升空间。射南村村民赵成昌是李君带动致富的农户。他说:“我在家门口李君的塘口工作,每年收入五六万元,我很幸福。”桥南村村民蔡俊章负责管理李君的大棚,每年收入六万元。他由衷地说:“李君是大学生,有头脑、有文化,带领我们发家致富。”

2022年,作为“致富带头人”,李君经由射阳湖镇农业农村局推荐,经过层层遴选,被南京农业大学录取为江苏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培育对象。周根龙介绍,射阳湖镇像李君这样的“头雁”仅他一个,全县也仅有8人。

围绕着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专业技能、调研实践四大课程模块,李君会进行为期一年的系统学习。“我希望学有所成,带动更多人致富。”今年,李君又投资了60多万元,对家庭农场进行提档升级,新建了90平方米百吨速冻冷库和100平方米的生产用房,为后续扩大养殖规模和新的商业模式奠定基础。

绿色可发展,收益4个亿

“宝应是著名的荷藕之乡,射阳湖镇是宝应县小龙虾养殖规模最大的一个乡镇。目前宝应全县荷藕种植面积10.8万亩,小龙虾套养面积达8万多亩,年产小龙虾在4000多吨,直接上市收益可达3亿-4亿元。小龙虾套养这一特色养殖让1000多农户走上致富之路。”宝应县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水产技术指导科科长王家军介绍。

小龙虾套养的特色体现在何处?王家军介绍:“小龙虾跟稻、藕等水生植物之间是共生互利的关系,小龙虾可以觅食稻藕田里的害虫和杂草,产生的粪便成为有机肥,减少了稻藕田农药化肥的使用,保障了小龙虾等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优良品质。因此,小龙虾稻藕田套养模式是将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共同富裕。”

宝应县发改委副主任李军介绍,近年来,宝应县以加快荷藕特色农业发展为主要抓手,积极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宝应县发改委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创成宝应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打造以荷藕制品加工、荷藕小龙虾套养为产业链延伸方式,以创意休闲农业为发展方向的优质高效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多渠道拓宽农民增收途径。

记者手记

愿更多“新农人”释放“头雁效应”

“新农人”李君的养殖规模达1200多亩,收入远超城市的多数职业,带动乡邻致富。采访中我们得知,近几年,射阳湖镇像李君这样返乡创业的有63人,其中从事种养殖的“新农人”有18人。他们作为“致富带头人”,在带动全镇产业发展和共同富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放眼全国,截至2022年底,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累计已达1220万人。

他们中的不少人有知识、有活力,给家乡带来新理念和新方法,更注重绿色环保和产品品质,为乡邻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致富的机会,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他们愿意扎根广袤田野,也折射出乡村日益增强的吸引力,有助于扭转人才要素单向流出的局面。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振兴。“新农人”的发展,既需要自身努力,也需要当地政策、技术和资金的帮扶。加大对人才尤其是返乡人才的支持,也有助于解决乡村振兴人才空心化的难题。

心在最高处,根在最深处。可以想见,“新农人”与“旧农人”合作互补,将会使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变得更美,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富。

雁飞千里头雁领。愿更多“新农人”释放“头雁效应”,以“头雁效应”带动“群雁效应”,吸引更多人加入乡村振兴行列,共同富裕的宏伟蓝图也一定会变成美好现实。

文/沈春宁 马燕 王灿

编辑/倪家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