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五一”假期后出现规模性疫情可能性不大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08 19:26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5月8日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表示,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表示这并不意味着新冠疫情作为全球健康威胁已经结束,各国要从应急模式过渡到新冠疫情与其他传染病一同管理,不能停止工作。

他表示,当前,新冠病毒仍在不断变异,国内疫情总体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疾病危害仍然存在。各地各部门要继续落实“乙类乙管”各项措施,在保障群众健康的同时,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米锋说,要继续强化疫情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有效掌握病毒变异和疫情发生发展情况,增强医疗资源储备,提高临床救治能力。要继续加强学校、养老机构、社会福利院等重点场所人员健康监测。要继续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做好个人防护。

梁万年:人群和卫生系统的抵抗力与新冠病毒之间已经取得了一个较为平衡的状态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在发布会上表示,世卫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一决定主要是基于对疫情的流行态势、病毒变异特征、人群免疫屏障和系统的应对能力建设这四个方面的考虑。第一,从当前疫情的流行态势来看,全球报告的新冠病毒感染人数、住院人数、重症住院人数和死亡人数都处于较低水平和持续下降状态。第二,虽然新冠病毒还在不断变异,有些变异株出现了免疫逃避能力增强的情况,但目前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毒力、致病力、病死率并没有出现太大的变化。第三,虽然全球疫情风险仍然较高,但人群通过自然感染和主动疫苗接种的免疫,已经建立了比较良好的免疫屏障。第四,三年多来,各国都加强了医疗救助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的能力建设,包括人力资源、防控设备、疫苗药品等多方面的能力都在持续加强,大多数国家已经具备了较好的防控能力。综合这些因素,人群和卫生系统的抵抗力与新冠病毒之间已经取得了一个较为平衡的状态。

梁万年说,根据《国际卫生条例》,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要符合三个方面的标准:一是这一事件是严重的、突发的和突如其来的;二是疫情可以通过跨境跨国的传播;三是需要世界各国协调一致的国际反应,来应对这种事件的危害。综合评估认为,全球的新冠疫情达到了《国际卫生条例》关于结束“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要求。

他表示,结束“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不意味着新冠疫情的结束,也并不意味着疫情危害就彻底没有了,更不意味着我们对新冠疫情就可以放任不管了,而是表明,以人类目前的能力,可以有效控制这种危害,还要继续做好相关的疫情防控工作,以保护好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国家疾控局:预计“五一”假期后局部地区疫情可能会出现小幅反弹但出现规模性疫情的可能性不大

国家疾控局传染病防控司副司长刘清在发布会上表示,近期,全国发热门诊监测结果显示,“五一”期间部分地区疫情出现小幅上升,但各地在院重症病例数均未出现大幅增加,医疗机构正常诊疗秩序也未受到影响。总体来看,国内疫情目前仍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各地医疗服务秩序正常,全国未出现规模性疫情。

刘清介绍,专家研判认为,由于人群接种疫苗和新冠病毒感染后的免疫力存在随时间衰减的客观规律,全国疫情在今年4月上旬达到2022年1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近期开始出现缓慢上升的情况,这种变化趋势符合预期,也与全球奥密克戎病毒株波动流行的规律相似。人群免疫力衰退是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当前我国的人群总体免疫保护水平仍然较高。“五一”期间人群聚集和流动性增强,客观上增加了病毒的传播机会,预计“五一”假期后局部地区疫情可能会出现小幅反弹,发生聚集性疫情的场所可能会有所增加,但出现区域性规模性疫情的可能性不大,短期内不会对医疗救治和社会运行造成明显的冲击。

针对个别地区疫情小幅上升的情况,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既往感染或者疫苗接种建立的免疫屏障或者抗体水平会逐渐衰减,保护力也是逐渐下降的,所以面临着二次感染甚至重复感染同一个毒株的问题。第二方面,病毒不断变异,而变异株常常具有免疫逃逸的特点,也就是对既往建立的免疫屏障可以突破,所以可能造成新的变异株的感染,这也是目前面临的比较大的问题,尤其是现在国际上流行的XBB变异株,它的传染性强,可以导致更多的人出现感染的风险。

但是,王贵强说,尽管传染性强,但病毒的致病力没有增加,所以市民也不用恐慌。“但是我们仍然强调,从临床角度要关注重症高风险人群,就是那些高龄的老人、有严重基础病的,尤其是没有打疫苗的人群,要特别关注。这样的人群,如果要外出或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做好个人的防护,尤其到人群聚集、通风不良的地方,要做好个人的防护,戴好口罩。同时,像手卫生、社交距离仍然是行之有效的预防感染的办法,所以我们还是强调这些脆弱的人群要做好防护。”王贵强说,对高风险人群,没有接种疫苗的,还要建议接种疫苗,有效地预防重症的发生。

我国主要新冠病毒流行株已经变成XBB系列变异株 4月下旬本土病例中占比为74.4%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介绍,从监测数据看,今年4月下旬,在输入病例当中,XBB系列变异株的构成已经达到了97.5%,与全球的XBB系列变异株占比基本保持一致。在本土病例中,XBB系列变异株的占比,自今年2月份明显升高,从2月中旬的0.2%增长到了4月下旬的74.4%。同时,BA.5.2、BF.7、BA.2及其亚分支合计占比约25%。目前,我国主要新冠病毒流行株已经变成XBB系列变异株。

陈操介绍,XBB系列变异株是一种奥密克戎重组变异株,其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均强于早期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是目前全球优势的流行株。从目前的监测数据看,包括XBB变异株在内的正在流行的这些变异株,与早期流行的奥密克戎亚分支相比,致病力没有明显的变化。相关部门将继续做好哨点医院确认病例和聚集性疫情变异株的监测工作,特别是重症、死亡病例和特殊人群的变异株的监测,会同海关部门做好输入变异株的监测。

陈操表示,与此同时我国已经建立了多渠道的监测预警体系,在哨点医院、发热门诊,还有重点场所、城市污水等开展疫情的监测,一旦发现异常风险信号,各地的疾控部门将会边核实、边评估、边预警、边处置。此外,中国疾控中心还会会同多部门加强健康宣传教育,切实回应社会的关切。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屈畅
编辑/朱葳
校对/熊伟

相关阅读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部署做好2024年“五一”疫情防控工作
新华社 2024-04-27
EG.5变异株已形成优势流行!国家疾控局回应
中国疾控动态 2023-08-22
新冠病毒EG.5变异株是什么?如何防护?国家疾控局解答
国家疾控局 2023-08-19
国务院联防联控:优先推荐重点人群接种含XBB抗原成分新冠疫苗
央视新闻 2023-08-01
“二阳”患者主要感染XBB变异株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组织专家回应热点关切
新华社 2023-05-2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