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历史|少小离家老大回,是被房价逼的?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08 08:00

“延迟退休”最近成为热门话题,那么,古代体制内人员多大年龄退休、退休后又何去何从呢?

古代社会,官员退休称“致仕”,即辞去官职还禄位于君的意思。《礼记·典礼》曰:“大夫七十而致仕”。古代社会,70岁是高寿,正所谓“人生七十古来稀”,70岁退休基本就等于终身制,体制内人员退休的年龄政策由西周一直沿袭到明代。

汉宣帝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已70多岁的丞相韦贤以老病为由,上书皇帝请求退休。汉宣帝考量韦丞相年老多病,准许他退休,并赏赐他一处住宅和50公斤黄金作为“退休金”,韦贤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退休的丞相。唐朝法律《大唐令》明文规定:“诸职事官七十而听仕”。不久,唐玄宗李隆基又下诏:“老病不堪厘务者,与致仕。”就是说,到唐“开元盛世”时,不到70岁退休年龄但有病在身的官吏也准许退休。“退休”一词首次出现在唐代文献中,是唐宪宗时的“铁血宰相”武元衡《酬李十一尚书西亭暇日书怀见寄十二韵之作》载:“时景屡迁易,兹言期退休。”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也留有“退休于居,作《复志赋》”的序言。

宋代官吏到70岁必须退休,否则会被纪检监察部门请“喝茶”,《宋史·职官十·致仕》曰:“文武官员七十以上不自请致仕者,许御史台纠核以闻。”同时还规定:“虽未及七十,但昏老不胜其任,亦奏请之。”但宋代官员退休后享受的待遇在历朝历代中是最好的。《宋会要辑稿·职官》谓:“国朝,凡文武官致仕者,皆转一官,或加恩于子孙。观察使、防御使、团练使,刺史及内职三班,即换环卫。幕职州县官改京朝官。”大意说,退休官员不仅工资待遇分文不降,而且退休前职位还晋升一级,后世子孙也得荫蔽。

朱元璋称帝后,于洪武十三年正月诏令:“文武官年六十以上者听致仕。”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将退休年龄提前至60周岁,清代则沿袭了明朝退休制度。那么,古代官吏退休后何去何从?从唱响金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盛唐著名书法家、诗人贺知章及“居即易矣”白居易等名人身上能找到答案。

贺知章是浙江有史料记载的第一位状元,30多岁任“太常博士”(七品);开元十年(722年),63岁的贺知章升任“太常少卿”(正四品上);3年后再升任礼部侍郎(正三品高官);天宝三年(744年),86岁高龄的贺知章请求致仕,唐玄宗准许并赠诗一首,皇太子率百官为其饯行,可谓风光无限。然而,做了40年京官、一生顺遂的贺知章退休后仍回浙江绍兴“养老”,主要原因是他没钱在京城置办房产。

唐代另一位著名诗人白居易29岁考中进士,32岁参加工作,从低级文官做起,50岁升任四品杭州刺史时,才在长安买下一个小户型房子,于是他主动公示财产:“游宦京都二十春,贫中无处可安贫。长羡蜗牛犹有舍,不如硕鼠解藏身。且求容立锥头地,免似漂流木偶人。但道吾庐心便足,敢辞湫隘与嚣尘。”

与贺知章、白居易相比,“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25岁进士及第,官做得也比贺知章、白居易大,奋斗30年的他仅在京城买了一个小户型。为此,韩愈兴奋地赋诗《示儿》:“始我来京师,止携一束书。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唐朝房价高昂,米、油等基本生活成本也高,朝廷虽未明令退休官吏回老家养老,可京城生活成本太高,迫使诸多退休官吏不得不“从哪儿来就回哪儿去”。

宋代实行高薪养廉,体制内人员特别是公务员工资非常优厚,可依然解决不了一家人在京城住房问题。宋代大文豪苏东坡26岁当公务员,且起点很高,不仅婚房是借的,甚至多年后还找弟弟苏辙借钱才买一栋小房子。而苏辙虽官做得比哥哥大,依然在开封买不起房子,60多岁后才跑许昌盖了一栋大房子:“平生未有三间屋,今岁初成百步廊。”

除了无房,退休后在京城待不下去外,历朝历代为严防出现家族式腐败,官员的父母和成年子女不得随任,只能在老家待着,只有极个别有功之臣,年龄大了确实需要子女在身边照顾,朝廷才破例特批一个成年儿子随任。如此一来,即便有官吏在京城买了房子,退休后若继续住着,势必与亲人们分隔两地,又岂能享受天伦之乐。

文/赵柒斤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历史|大宋熙宁十年 那一场超大阵仗的送别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27
历史|大宋熙宁十年 那一场超大阵仗的送别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27
专栏|“斯文在兹”,栖息在安徽会馆的建筑古韵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4
专栏|“斯文在兹”,栖息在安徽会馆的建筑古韵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3
历史|唐代诗人是如何写青楼的?
凤凰网读书 2024-06-28
历史|绿色且有浮沫 这样的春酒你爱了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9
历史|绿色且有浮沫 这样的春酒你爱了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9
纪念|马识途:留下余响不绝的文坛传奇
纪念 2024-03-2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