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唐代阎立本《步辇图》领衔,故宫与西藏文物联展开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28 18:43

“五一”小长假来北京故宫博物院游逛的游客有福了。4月28日,“祥开万象——故宫与西藏文物联展”开幕式在故宫博物院举行。展览于4月29日至7月30日在午门及东西雁翅楼展厅对观众开放,展出文物108件(套),到场观众可一睹唐代阎立本《步辇图》、元代赵孟頫《帝师胆巴碑卷》等书画展品风采,还有《满文大藏经》、布达拉宫藏永乐帝像、萨迦寺藏八思巴初见忽必烈唐卡等大批万物藏品将首次与观众见面。

本次展览是2021-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援藏项目“基于故宫与西藏文物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的成果展示,也是反映元、明、清三代民族关系史的大型综合性展览。展览反映了近五年故宫博物院最新相关科研成果,发掘了文物背后的文化意蕴,展示了文物所体现的西藏与内地及宫廷的交往、交流与交融历程并谱写的民族团结进步的绚烂华章。

黄色缎绣缀砗磲璎珞衣

“我们在办展时,包括前言、结语,各单元介绍,都是突出‘花卉’主题,象征西藏与内地各民族相互交融的过程。同时用一种文化的诗意形式展现出来。”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研究馆员、展览策展人王子林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以“花卉”串出“花开满路——西藏地方与内地的交往”“花繁叶茂——认同与归宿”“春华秋实——丰硕的文化成果”三个主题单元。

展览展出文物108件(套),其中来自西藏自治区文物局下属各单位及萨迦寺管委会的文物13件(套),故宫博物院文物95件(套)。除了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唐代阎立本《步辇图》、元代赵孟頫《帝师胆巴碑卷》等书画展品之外,还有大批首次与观众见面的文物藏品,如故宫博物院藏《满文大藏经》、布达拉宫藏永乐帝像、萨迦寺藏八思巴初见忽必烈唐卡等,充分展示了西藏题材文物的风格多样性及其艺术魅力。

“这其中,将《满文大藏经》最初划分成汉文,又翻译成蒙古文,最后翻译成满文,为啥要锲而不舍地做这一件事呢?就是要突出共同的文化价值观。”王子林解释道,为了能将西藏文物隔着3000多公里路程平安运达北京,他们用最好的箱子分类包装文物藏品,找了专业的运输公司,还给文物藏品上了保险,用飞机运了过来。

根据文物保护要求及参照惯例,展览中的宋元及之前的书画作品将在展出一个月后更换为复制品。主办方还提醒观众观展时,对唐代阎立本《步辇图》、元代赵孟頫《帝师胆巴碑卷》等书画展品不允许使用闪光灯拍照,以保障这些文物的安全。

附:部分文物展品介绍

1、唐代阎立本绘《步辇图》卷 (故宫博物院藏)

唐贞观八年(634),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遣使臣到长安,向唐朝求婚联姻,唐太宗李世民决定将文成公主许配给松赞干布。贞观十五年(641)春天,松赞干布派噶尔东赞(禄东赞)到长安来迎接文成公主,唐太宗则派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陪同文成公主进吐蕃。文成公主除了带去中原地区的很多文化典籍外,随行的还有各种行业的工匠,对于促进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画面右侧绘唐太宗坐于六女侍所抬的步辇上,两侧各有一女侍举扇,后跟随一女侍举伞,太宗着圆领袍服,手握一长方形盒置于膝上。左侧有三人面对太宗躬身而立:着朱色圆领长袍、双手执笏、脸上长满髭须者,为唐朝官员;着圆领对襟长袍、上饰内有鸟兽的团花纹者,为吐蕃使臣禄东赞;着白色圆领长袍、双手执笏者,一般认为是翻译官。阎立本(?—673),万年(今西安)人,初唐宫廷画家。

2、八思巴谒见忽必烈唐卡 (萨迦寺藏) 明(1368-1644)

唐卡中心绘无量寿佛,围绕主尊描绘1251年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病逝和八思巴谒见忽必烈的故事。其中,画面上方为萨迦班智达在凉州圆寂后,蒙古阔端皇子设祭坛的场面;画面右下角为八思巴谒见忽必烈的场景;画面左下角是八思巴为皇后灌顶的场景;而在画面的左中位置,则有八思巴为忽必烈灌顶等宗教活动的场面。

3、铜镀金八思巴像 (西藏博物馆藏) (16-17世纪)

头戴萨迦派圆顶僧帽,双手说法印,跏趺坐。

八思巴(1235-1280)全名八思巴罗追坚参,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第五代祖师。南宋宝祐元年(1253)谒见蒙古亲王忽必烈,忽必烈即位后被尊为国师,统领全国佛教事务,同时也是管理西藏地方行政事务的官员。八思巴是蒙古新字的创制者,也是组织翻译汉梵典籍为藏文的学者,为国家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元朝萨迦派最受尊崇,封敕萨迦派帝师就有14位,这些高僧长期驻锡北京,兼帝师与西藏最高首领的双重角色,八思巴便是最著名且地位最高的一位。

4、元代赵孟頫书《帝师胆巴碑》卷 (故宫博物院藏)

帝师胆巴碑,全称“大元敕赐龙兴寺大觉普慈广照无上帝师之碑”。碑文中言明敕碑之由来、赐谥之含义、胆巴生平及赵孟頫对胆巴的评颂。胆巴(1230-1303),元代突甘斯旦麻人,今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一带,系萨迦派高僧,精通显密两宗,在元大都、上都和五台山等地弘法利生。大德七年(1303)他在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弥陀院涅槃圆寂。

赵孟頫,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奉元世祖征召,历仕五朝。擅诗文音律,旁通佛老,精书画。

5、永乐帝画像唐卡 (布达拉宫藏) 明(1368-1644)

明成祖朱棣(1360-1424),身穿黄色龙袍端坐在龙椅宝座上,头戴翼善冠,龙袍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金织盘龙,腰束镶玉銙带。

朱棣是明朝第三任皇帝,年号永乐。在位期间,迁都北京,营建紫禁城,积极经营边疆,采取“多封众建”政策,发展贡市贸易,使西藏当地僧俗首领都能和明廷保持直接的关系。如永乐五年(1407),噶玛噶举派活佛得银协巴(《明史》称哈立麻)入觐南京,为已故的明太祖及马皇后举行荐福仪式,并受封“大宝法王”。终明之世,“大宝法王”称号为黑帽系活佛世代袭任,对维护西藏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做出了贡献。

6、金錾花嵌宝石银里右旋白螺 (故宫博物院藏) 清(1644-1911)

七世班禅额尔德尼丹贝尼玛进献。海螺是藏传佛教常用法器之一,亦称法螺、法赢。海螺上嵌银鎏金錾花嘴,包錾龙纹银鎏金翅。配鞔皮方盒盛装,盒盖内附白绫签,上书汉、满、蒙古、藏四体文题记,汉文曰:“乾隆五十年三月初一日,班禅额尔德呢呼弼尔汉恭递丹书克时敬进右旋白螺。供奉之处增寿吉祥。说见《佛说大游戏经》。”

7、《钦定理藩院则例》 (故宫博物院藏) 清(1644-1911)

理藩院是清中央管理民族事务的专门机构。《钦定理藩院则例》是清代一部大型民族行政法,是清代民族立法集大成之作,对蒙古、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各种政教事务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在清王朝治理边疆民族、保证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清光绪十七年(1891),理藩院刻本。

8.檀香木观音菩萨像 (故宫博物院藏 雨花阁陈设) 清(1644-1911)

西藏进献。据《西藏王统记》,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派僧人到印度、尼泊尔交界之地求得檀香木观音菩萨像,以作为自身的本尊,供奉于布达拉宫。流传至今已1300多年。此像仿照布达拉宫供奉的观音菩萨像¬—“罗格肖热像”制作而成,乾隆帝下令造办处为其量身特制黄锦缎佛衣和底座及背光,供奉于雨花阁一层。

背光背后贴磁青纸,上用泥金书汉、满、蒙、藏四体文题记,汉文曰:“乾隆十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奉旨供奉番造白檀香自在观世音。”

9.《清文翻译全藏经》 (故宫博物院藏)

又称《满文大藏经》,是清代历史上重要的传世文化工程。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成立清字经馆,主要由三世章嘉呼图克图负责整个《满文大藏经》的组织翻译工作,于乾隆五十五年完成编译,乾隆五十九年完成刊印,历经二十三年之久,是清代重要的文化成果,也是民族间文化互动的重要见证。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晓溪
编辑/乔颖

相关阅读
视窗 | 海口:故宫博物院藏的海南文物
新华社 2024-09-02
沈阳故宫文物新生背后的故事
新华社 2024-08-29
“德藏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中国流失文物溯源研究”项目梳理出多件故宫文物
中国新闻网 2024-06-23
西藏文化正在消失?自治区政府驳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10
故宫首办雕版专题文物展
光明日报 2023-11-01
故宫“雕版馆”开馆,首次展示雕版文物15000件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10-30
故宫“雕版馆”开馆 首次展示雕版文物15000件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10-30
故宫与西藏文物联展开幕
国家文物局 2023-05-0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