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武汉大学南极科考队员考察历时163天凯旋 我国首次对南极罗斯海潮汐进行长期观测
武汉晚报 2023-04-19 12:07

我国首次对南极罗斯海潮汐进行长期观测,研究区域海平面的变化趋势。这是17日参加中国第39次南极科考凯旋的武汉大学队员告诉记者的。

武汉大学是国内参加极地考察最早、次数最多、派出科考队员最多的高校。此次参加科考的三名队员是:杨元德副教授和博士生丁曦、硕士生陈亮宇。

杨元德副教授介绍,此次考察历时163天,行程6万余海里,他们三人主要执行中山站冰川变化监测、国产载荷航空验证、南极海平面变化监测、南大洋地球物理观测、卫星导航相关测试等考察任务。

博士研究生丁曦的主要任务是在罗斯海进行南极海平面的变化监测,抵达目的地后,他将验潮仪器投入海水中,每天前往海边观测潮汐情况,并记录下相关数据。他说,这是我国首次对南极罗斯海潮汐进行长期观测,他们的研究成果将反映区域海平面的变化趋势。

每次出门,丁曦一定要选择天气好的时间段,风力是最主要的考虑因素,“风大的时候,风力可达到每秒30米,非常危险”。

杨元德说,南极时常天气恶劣,有时风雪特别大,能见度很低,他们需等天气好的时候再出门。在陆地上工作,还要特别注意脚下,以免掉入冰盖的裂隙中。为此,他们一般是两人以上结伴出行。

丁曦是首次参加南极科考,经历过南极的极昼,每天睡觉都要拉上窗帘。他还和队友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雪龙”号、“雪龙2”号科考船物资充足,队长组织大家包饺子,炒了几个好菜,大家一起聚餐。大年初一,大家还相约到一个小岛上爬山。

最开心的时候是科考的过程中突然看到企鹅和海豹,为了不打扰到它们,丁曦和队友们不敢走近,只是安静地看着它们。

这次科考,三名队员收获颇丰,他们收集到大量第一手现场数据。回到武汉大学后,他们短暂休整,目前正在整理和分析这些数据,做进一步的研究。

文/汪洋 武柳青 邢知博 刘铮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全球南极科考动态实时呈现武汉大学 轻触屏幕“跟踪”中国科考队抵昆仑站
武汉晚报 2024-01-03
我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冰工厂”上的“南十字星座”
南方都市报 2023-11-02
中国第39次南极考察队凯旋 同行的两名同济大学学生承担了这些任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07
“东航大厨”入选第39次南极科考队 将带去88种精心准备的“极地美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0-31
东南大学南极科考队员集结 新一代“巨型充电宝”启运
中国新闻网 2022-10-2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