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青快评 | 增设医美消费冷静期,让权益保护更有质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18 15:59

为规范医疗美容服务行为,促进医疗美容行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制定发布了《医疗美容消费服务合同(示范文本)》(以下简称“示范文本”)。示范文本专门提示消费者应增强对医疗美容服务风险的了解和认知,并规定了消费冷静期,赋予消费者在冷静期内解除合同并要求全额退款的权利。此外,示范文本还设立了争议解决条款,倡导消费者依法维权,不得干扰正常医疗秩序、侵害医务人员合法权益。

医美服务行业属于新生事物,一直以来都是消费纠纷较多的领域。根据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统计,中国每年平均有20,000起由于医疗美容导致毁容的投诉记录。医疗美容行业用户投诉的主要原因有:医美效果没达到预期、机构乱收费、价格过高、使用假货/水货,以及医生/美容师操作不规范或水平低等。除此之外,据《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计算,2019年中国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的机构约13000家,其中有15%的机构存在超范围经营的违规行为;此外,全国约有超8万家无资质的店铺,非法开展医美项目。

专家调研认为,中国医疗美容行业事故高发于黑医美机构,平均每年黑医美致残致死人数大约10万人,消费者维权较难。之所以如此,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是,整个医疗美容服务行业缺乏规范化的合同文本,无以规范消费者和医疗美容机构之间的服务关系。示范文本的出台,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创新工作,对于规范美容医疗机构的营销行为、落实明码标价、实行风险告之,以及对医美服务的项目名称、预期效果,服务费用和权责利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让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有了合同依据,也为消费者维权提供了要素保障。

除了规范化合同的“零突破”之外,“医美冷静期”的出台,无疑为消费权益的保护,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如同网上购物容易冲动一样,医美也应该有一个冷静期。设置消费冷静期,意在追回消费者的金融贷款,给予消费者一定的“后悔权”。

冷静期制度的设置有利于在政策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保护处于弱势的消费者,并实现合同实质化平等,同时督促经营者诚信经营。也正是如此,从网购到健身,从购买保险到销售基金,“冷静期”制度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已成为保护消费权益的重要制度安排。经过冷静期之后,冲动式消费的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既可以让消费者在冷静之余实现理性消费,也能让商家忽悠和鸡血式营销策略会大打折扣。

医美消费冷静期的制度设计,在商家与消费者签定了服务协议之后,无论是采取预付卡模式还是信贷分期付款的方式,在未开展实质性的医美服务之前,消费者都可以在冷静期解除合同和要求全额退款。相比于其他领域如购物等而言,医美消费由于事涉事故风险,再加上整个行业目前也处于相对粗放的发展态势,更需要消费者保持足够的消费理性,在反复比较中慎重作出选择。同时也需要通过规范化的合同,加强对机构经营行为的规范,引导消费者到正规机构接受医疗美容服务,以此保护合规企业的正当权益,让无资质的黑医美逐渐失去市场,消除了劣币驱逐良币的行业生态,消费者的权利才会得到根本保障。

规范医美行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坚持“预防为主,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的原则。示范文本的出台是强化源头约束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消费者权益保护质效的关键举措;既是诚信履约的要素保障,也是规范权利义务的参照样本,更是便于各方监督的基本依据。以此为基础赋予消费者“冷静期”“后悔权”,对提高整个社会的治理能效,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堂吉伟德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北青快评|医美行业套路深,要避坑更要填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2
北青快评 | 规范医美须先整治“18岁就得抗衰”式鼓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07
北青快评|从“打耳洞 ”看医美服务的混淆认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6
北青快评|医美须走出“抓住罚1万,抓不住赚到嗨”怪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20
北京市消协发布医美消费提示:慎重选择医美消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15
北青快评 | 治理“容貌焦虑”须突破监管难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25
北京强化细化医美行业服务规范
经济日报 2023-07-24
北京:杜绝虚假宣传,医美机构不得制造“容貌焦虑”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7-1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