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青快评 | 去美元加速,但美元霸权犹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09 15:19

美国金融分析机构零对冲4月6日称,全球去美元化正在进入超速发展的阶段。美国机构这么说,自是对当前去美元化发出的“盛世危言”。近期很多国家在去美元化方面有所行动,印度和马来西亚已同意用印度卢比进行贸易结算。此前,巴西政府3月29日表示,已与中国达成协议,不再使用美元作为中间货币,而是以本币进行贸易结算。3月28日,东盟各国财长和央行行长正式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开幕。会议的首要议题是讨论如何减少金融交易对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的依赖,转向以当地货币结算。此外,占全球总人口 40% 以上,占全球 GDP 的近四分之一的金砖国家正致力于开发一种“新货币”。而且,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希望加入金砖国家。

以沙特为首的产油国,则使石油美元机制变得松动。中国和OPEC老大沙特已经签署了重大的石油合作协议,包括沙特石油巨头沙特阿美以近250亿美元的高价收购一家企业10%的股份,两国还将在中国东北合作建设石化和炼油综合体,这为中沙石油交易使用人民币结算打下了基础。此外,三月下旬,中国企业和法国道达尔公司完成了人民币结算的液化天气然交易。该笔液化气业务,是从阿联酋间接出口,意味着中国、阿联酋和法国三方以人民币结算的方式完成了该笔交易。

上世纪70年代沙特和美国达成的石油美元机制,是提升美元地位和能源安全并使沙特等OPEC国家获取能源利益的多赢机制。然而,随着美国页岩油技术应用且美国通过能源出口和沙特为首的产油国抢食,美国利用石油美元机制抢夺定价权。特别是美国对俄罗斯原油出口实施制裁,并敦促沙特等产油国增加产量平抑全球油价后,沙特等国并未遵从美国意志,这也使得石油美元价值陷入尴尬。加之中印等国成为举足轻重的石油消费国,打破石油美元通过人民币等进行结算符合沙特利益。

针对美国可能通过的相关法案,沙特将中止沙美美元石油协议,甚至不排除禁止向美出口石油。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已经成为全球石油输出国,但沙特的威胁并不在于石油,而在于石油美元机制破裂对美元全球储备货币的强烈冲击。更糟的是,无论是乌克兰危机还是其他全球不确定性事件,都会引发全球原油市场的波动,会对美元带来严重影响。

除了发展中国家基于避险的去美元和沙特维护石油利益的去美元,发达经济体也在通过开发加密货币的方式去美元中心化。据悉,日本、英国、加拿大、瑞士的央行,以及欧洲央行已经共同组建了一个联合开发加密货币的小组,期望通过加密货币绕开美元,形成加密货币为基础的多边贸易。当然,这些国家亦可以此逃过因美国制裁而不得不中止的相关贸易行为,譬如对伊朗的石油贸易。对此,追随美国制裁俄罗斯的欧洲国家,不得不放弃购买俄罗斯能源产品,而被迫购买美国高价能源商品。目前,美国成为欧洲最大的能源出口国。

美国过度消耗国家信用,美联储粗暴压榨美元价值,不仅让各主权国家感到了焦虑,也动摇了全球经济秩序的基础。 美联储“大水漫灌”,疯狂印钞时会使美元贬值流向全球,热钱涌来或带来短暂的经济繁荣,却也容易造成泡沫,并催生难抑的恶性通货膨胀。当然,无底线的货币宽松政策,在刺激美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会导致美国通货膨胀,让消费为主的美国失去经济动能。在此情势下,美联储又会通过“粗暴加息”抑制通胀,导致美元升值,造成全球货币贬值资金资本外流,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受到的冲击最大。国际金融危机的美联储加息让发展中国家深受其害,本周期的美联储极端政策则使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承受更大风险。 

西方发达经济体也受美联储极端货币政策反转带来的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之害。虽然美国和西方破纪录的通货膨胀已经回落,但是美联储加息进程尚未结束,西方央行也不得不追随美联储继续余下的货币政策进程。美国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以及欧洲的瑞信银行突然暴雷,更暴露了美欧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并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了不确定性。虽然美联储和财政部迅速救市化解了危机,但也凸显美联储货币政策存在的结构性矛盾,榨取美元全球储备货币剩余价值的政策已到极限,到了风险无处不在和随时“暴雷”的地步。

去美元中心化,既是美国滥用美元的结果,也和美式霸凌脱不了干系。美国将美元武器化的做法令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逃离美元。在全球化时期,美元促进了全球贸易和金融交易,但是,现在美国出现反全球化的趋势,并且在俄乌冲突爆发后,利用其掌握的全球金融交易系统对俄罗斯进行金融制裁,冻结其国家和企业财产。用美元作为金融武器会在瞬间击溃一个国家的经济,很多国家担心自己未来可能也会遭受美元打击,因此,在全球金融和贸易中出现了各种绕开美元进行交易的方案,比如双边利用本币交易,欧盟和金砖国家组织也在探索建立新的金融交易体系。

发达经济体对美元的不自信,既有美联储货币政策潮汐效应的感同身受,也有在乌克兰危机中因追随美国而付出的代价,更因美国滥用美元地位而无度发债而对美元前景而生的担忧。所以,减持美债、持有美元,构建新的货币结算体系也成为发达经济体的选择项。美联储继续加息和银行“暴雷”,也暴露了美国金融治理效能的降低,以及对美元“硬通性”的怀疑。

尽管如此,美元霸权犹在,或者说残值犹存。当前,全球央行储备中美元占比近60%,其次是欧元(20.47%)、日元(5.51%)、英镑(4.95%)和人民币(2.69%)。另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的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2月的全球五大结算货币排行中,美元(41.1%)、欧元(36.43%)、英镑(6.58%)、日元(2.98%)和人民币(2.19%)。显然,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现中依然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加之欧元、日元、英镑和美元存在政治目标和经济治理利益一致性,去美元化注定是艰难过程——美元霸权不仅是美国霸权的经济投射,也是西方主导全球政治进程和经济秩序的集体利益所在。

不过,若美国过度消耗美元剩余价值,将之视为地缘政治、经济和军事武器,美元将加速失去信用,美元霸权也难以长久。

文/张敬伟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石油美元时代落幕? 中东寻求多元化转型
第一财经 2024-06-21
非洲货币上演贬值潮,去美元化再次引发关注
第一财经 2023-11-07
美元“武器化”加速全球“去美元化”
光明日报 2023-09-10
冷静看待“去美元化”浪潮
证券日报 2023-05-10
更多国家“去美元化”!人民币在跨境交易中首超美元
中国新闻网 2023-04-29
“去美元化”不可逆转 侯赛因·纳维德
经济日报 2023-04-22
经济日报刊文:“去美元化”不可逆转
经济日报 2023-04-22
多国“抛弃”美元 “美元霸权”还能维持多久?
中新网 2023-04-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