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日本禁书教人自杀?卖家明知内容违法仍“开团定制”售卖
南方都市报 2023-03-28 14:31

“看到这本书,我真的好担心。孩子还在朦胧探索好奇阶段,我担心受到误导容易陷入绝境。”

几乎整个3月,陈红(化名)都在为正读初三的孩子而苦恼、寝食难安。至于苦恼的原因,既不是中考升学问题,也不是家庭矛盾问题;而是她无意间发现,曾有抑郁症状的孩子在国内电商平台上购买了一本“教人自杀的书”,内文有各种自杀方法以及其痛苦度、麻烦度等露骨内容。

据南都记者调查,该书源于日本,早在20世纪90年代便被日本列为禁书,据了解未在中国大陆出版过,但在网络上被人翻译成简体中文版本。该书得到国内青少年群体的关注,是因为在哔哩哔哩视频平台播放的一部日本动漫中出现过;如今它在国内多个电商平台(如闲鱼等)的店铺中进行售卖,即便这些卖家都知道这可能涉嫌违法。

事实上,该书早在二十年前就受到媒体广泛关注,公安部门也明确表态“网上传播有害信息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如今其重返网络,卖家以及平台方应被追究哪些责任,令人关注。

忧心

初中学生网购“教人自杀的书” 家长担忧孩子受该书影响走极端

15岁,正值花样年华,也逐渐步入青春叛逆期。这让身为母亲的陈红格外关注孩子的成长。

3月初,一个普通的日常,看到孩子网购了一本书回来正在拆封,陈红并不在意。“平常我会给点零花钱,孩子可以在外面或网上买学习用品,以及自己喜欢的东西。”

然而,当孩子把拆完包装的书放在桌子上,陈红看到书名中的“自杀”二字,不禁紧张起来。“我问为什么会买这本书,孩子就说只是好奇想看一下。然后我就拿起书翻一翻,孩子立马就抢了过去。”

即便只看了寥寥几眼,陈红还是发现这本带有“自杀”字眼的图书很有问题,里面充斥着“教人自杀”的“露骨”内容,比如详细介绍了自杀的种种方式,并根据疼痛程度等“标准”评级等。这让她更不敢怠慢,想劝孩子把书交由她保管,但却遭到了拒绝,内心的担心与害怕更甚。原来,孩子曾有过抑郁状态,陈红担忧孩子会受该书影响而走极端。

在日后的沟通和了解中,陈红得知孩子一直喜欢看日本动漫,在其中一部在国内视频平台可观看的动漫里就出现过这本“教人自杀的书”,孩子出于好奇便想方设法在网上查询购买渠道,最后在某电商平台上购买了该书。但据她查询,该书并未有出版信息,这也意味着其没有在中国大陆出版。

“作为家长,看到这种书,我的心真的一团乱,我真的好担心,怎么会有这么害人的书……”陈红如今就非常忧心,因为即使她把这本书扔掉,但网购的渠道并没有堵住,“不保证孩子会不会再买”。“这不单单是害我们家孩子,社会上也有很多人有抑郁问题,这本书还教人家自杀,这不害人嘛!”

调查

该书在日本动漫中出现 不少动漫爱好者购买同款

这本书名带有“自杀”字眼的图书,究竟什么来头呢?南都记者在调查中就发现,该书源于日本,书中参照法医学著作讨论与分析自杀的各种方法,曾于20世纪90年代在日本出版过。但以自杀方法编写的此书引起日本社会以至亚洲轰动并引发广泛讨论,由于讨论自杀方法已违背提倡延续生命的道德标准,没过几年便被日本各都道府县列入有害图书名单并限制贩售。

而该书得到青少年群体的关注,则是因为其在哔哩哔哩视频平台播放的一部日本动漫中出现;该动漫虚构故事主角对“自杀”一书爱不释手,并曾按照书上介绍的方法自杀。在该平台上,有人拍摄介绍该实体书内容的视频并上传,评论区部分网友留言求图书资源,甚至声称要模仿书中行径,也有网友呼吁切勿随意购买此书。

据南都记者了解,该动漫在国内有一定受众,不少动漫爱好者慕名购买动漫同款。目前在国内电商平台上,大部分售卖的都是印有“自杀”一书封面的空白笔记本,并没有该书的文字内容。但在闲鱼等平台上,南都记者还是发现部分商家正在售卖有实际文字内容的文本。

比如根据家长提供的孩子网购信息,南都记者在某电商平台上找到了两家售卖该书的店铺,其均以“动漫同款”“动漫周边”这类字眼作为掩饰,但都标注“有内容”。两家店铺均有多人以拼单或单独的方式购买,价格在50-65元间;其中一家店铺针对南都记者提问的“请问是正版内容自制的吗”问题,回复称“自印的”。

闲鱼卖家知晓“内容违法” 被问及资源从何而来立马拉黑买家

同时,在闲鱼平台上,也有卖家在出售该书。在与其中一位卖家沟通时,其以在平台上发商品内页图片容易被封号为由,一开始就提出加QQ/微信进一步沟通。南都记者加上卖家QQ号后,卖家首先核实买家是否从闲鱼平台来的,然后表示在115页的范围内买家可以随机说两个页码,其拍照发过来给买家验货。在沟通过程中,该卖家表示此商品为自印,资源从朋友处所得,朋友拿到的资源已经是翻译成简体中文的版本;其同时表示,该书是禁书、内容违法。

另外,还有卖家在闲鱼上以“开团定制”形式对外贩售该书,从卖家闲鱼主页动态中可见该商品不断有售出记录,售卖链接有上千人次浏览。卖家在商品详情页上表明其贩售的书是有内容的,可从其他买家收货后的评论返图中看图片验货。私聊沟通过程中该卖家非常谨慎,买家想要购买必须遵守“规矩”,否则会被拉黑不再交易,被问到资源从何而来时卖家更立马拉黑,并表示不会回答这类问题。

南都记者从其中一家店铺购买该实体书,在收货后确认有文字内容,而非空白笔记本,且书中内容与陈红孩子购买的版本别无二致。令人倍感讽刺的是,该书前言的“重制者的碎碎念”部分,开头的内容就写道:“此版本完全免费,如您是付费看到这本书的,请立即点击投诉。”

目前,闲鱼等平台上的店铺虽然时常下架又重新上架该图书,又或者是有时候会显示商品正在审核中。

警惕

曾有网站提供该书内容供网友下载 受到媒体、公安部门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在调查中南都记者还发现,该书早在二十年前就受到国内媒体甚至公安部门的广泛关注。

据网上公开信息显示,2002年就有媒体报道,台湾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管理研究所一年级学生被室友发现在寝室上吊自杀,同学则大骂该书是凶手。2004年,新华网就报道过“台湾出现自杀网站”,这类网站多数都提供该书等教人自杀的内容供网友下载。

到了2005年,涉及该书的新闻报道增多。3月2日,兰州晨报一篇名为《校园热论“舒服死法”》的新闻报道中提到,一个与该书相同名字的网站在中学生间“走红”,“引起了很多学生家长和老师的担心”;4月21日,北方网报道该册子“重现网络”,孩子偷看让母亲非常担忧;6月27日,南京晨报报道称,无锡一大学生在论坛里张贴着该册子等讨论教唆自杀的帖子,无锡市公安局为此对他依法作出了行政警告并罚款5000元的处罚决定。

同样在2005年,公安部公开在媒体上对该册子等内容表态,网上传播有害信息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据《中国青年报》报道,3月30日公安部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首次明确表态:在网上传播有害信息,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违反治安管理和互联网管理规定的,要依法予以查处。

网上售卖“自杀读物”或涉嫌刑事犯罪

律师:平台方应加强审核机制,及时发现、删除违禁书籍销售链接

这本早在20世纪90年代便被日本列为禁书、且并未在中国大陆出版的图书,在2000年初因在国内网络频频出现而“走红”,如今甚至在多家电商平台被售卖,吸引许多动漫爱好者,让家长十分害怕。

“让人非常担心”“会增加孩子自杀的风险”……对此,有心理专家表示担忧。而律师也指出,卖家的行为既涉嫌侵害他人著作权,又涉嫌违反图书出版发行管理规定、电子商务法有关规定,此外还可能涉嫌教唆、帮助他人自杀;同时平台方也负有一定责任,应“避免其传播”。

心理专家 “自杀”这类书籍太过于真实、失去了保护

“处在抑郁状态的孩子本身心理危机风险就比较高,一旦开始搜索了解死亡的方式,获得了自杀的方法和途径,这会增加孩子自杀的风险。”

针对孩子购买该书这类情况,广东实验中学初中部心理高级教师苏岚颖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进行分析。

在她看来,这种行为要分为三类情况来看待。第一类情况是本身就有自杀想法意念,尤其是青少年容易受环境影响陷入负面的自我评价,便会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第二类是对冒险刺激事物很好奇,对所有禁止的东西都想探索一番;第三类则是有存在性焦虑,这类人对死亡这件事情有害怕、焦虑情绪,便会通过搜索相关信息或购买相关图书,逼迫自己面对死亡。

“对于家长而言,要分辨孩子是属于哪种情况。”苏岚颖告诉南都记者,如果是第一类情况,家长要及时介入、陪伴、谈心,对孩子表达出“你的生命很重要,我们很珍惜你、很爱你”这类想法,表示当前的问题只是抑郁情绪或者疾病带来的困难,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应对这个困难,让孩子知道这个世间还是有人爱他、愿意陪他、支持他。

对于第二类情况,家长要和孩子沟通和说明,虽然好奇是好事,但有些让人好奇的东西会带来不良影响,是国家法律禁止的。在沟通过程中,家长也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层来谈论该问题,比如针对小学生,就可以直接谈该类图书或信息对他自身以及他人的危害;针对中学生,如果先谈对他自身的危害,会引起其逆反心理,因此可以先谈对他人甚至社会的危害,购买该类图书可能会让商家不断印刷传播、助长恶的衍生,让那些有抑郁倾向的孩子失去生命。“处在抑郁状态的孩子本身心理危机风险就比较高,一旦开始搜索了解死亡的方式,获得了自杀的方法和途径,这会增加孩子自杀的风险。”

而第三类情况的孩子,其实是过度防御:虽然很害怕死亡,但又要强装着自己一点都不怕死。实际上这类孩子对死亡的了解并不多,家长可以借由清明节等时间节点,与孩子正面谈论生命议题,比如对死亡的看法、对离世亲人的思念等,缓解他的死亡焦虑。

“存在性焦虑或者死亡焦虑是每个人都会有的。中国人比较忌讳谈论死亡,是因为死亡本身就像一个符号一样,会引发很多焦虑感。”苏岚颖表示,实际上看悬疑剧、犯罪剧等,体验死亡带来的特别紧张的感觉,也是缓解死亡焦虑的一种方式。“但它毕竟是电视剧、电影,不是真实,和我们的生活没关系,它还有一个保护作用。但像‘自杀’一书这类书籍,它就太过于真实、失去了保护,这点是让人非常担心的。”

律师看法 或涉嫌教唆帮助他人自杀,平台应当加强审核机制

“行为人的这种行为既涉嫌侵害他人著作权,又涉嫌违反图书出版发行管理规定、电子商务法有关规定,此外还可能涉嫌教唆、帮助他人自杀。”

一本在日本早已被列为禁书、且并未在中国大陆出版的图书,竟然能在国内多个电商平台上购买,这是否涉嫌违法违规呢?

对此,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律师、广东省律师协会专利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胡子骐告诉南都记者,行为人的这种行为既涉嫌侵害他人著作权,又涉嫌违反图书出版发行管理规定、电子商务法有关规定,此外还可能涉嫌教唆、帮助他人自杀。

具体而言,2010年《著作权法》修改后删除了原法第四条“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不受法律保护”的相关规定,至此,违禁作品在我国也开始可以得到著作权法保护,而只是其出版、传播受到了限制。行为人未经作者及翻译者的许可,擅自出版、发行、销售他人享有著作权的作品的行为,涉嫌违反《著作权法》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三条的相关规定,侵害他人著作权。

同时,从行政审批手续上来看,行为人不是出版单位,未拥有《出版许可证》,其在未经批准、不具备图书出版资质的情况下,擅自出版图书的行为;行为人的出版物未取得《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其擅自将之批发或零售的行为;该书是未经审查的无书号的图书,行为人出版、批发或零售无书号出版物的行为。而从内容上看,行为人所出版、批发或零售的图书包含有教授自杀方法等法律禁止内容;从传播方式上来看,行为人在网络交易平台销售违禁图书的行为。这些都涉嫌违反《出版管理条例》《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电子商务法》等法律规定。

值得一提的是,该图书包含介绍、教授自杀方法的内容,倘若购书者在该书的影响和帮助下,产生了自杀意图并实施了自杀行为,尤其是假设存在行为人在明知购书者具有自杀意图的情况下仍然传播该书等情况时,如果行为人行为与损害结果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则行为人行为甚至可能涉嫌教唆、帮助自杀行为,严重的有可能涉嫌刑事犯罪。

在胡子骐看来,行为人的各违法行为可能需要承担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等。其中,行为人可能涉嫌构成非法经营罪、侵犯著作权罪、销售侵权复制品罪、故意杀人罪等,触犯刑律的,应当依照刑法有关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此外,行为人是在网络交易平台上销售其违禁书籍,平台也负有一定责任。网络交易平台对平台内的经营者负有资质审查义务、监督管理、信息披露义务。根据《电子商务法》第四十一条至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平台方应当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规则,有权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终止交易和服务等必要措施。

“显然,平台方应当加强其审核机制,及时发现、删除这类违禁书籍的销售链接,避免其传播。”胡子骐说道。 

文/孙小鹏 胡可盈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内含暴力色情情节 “怪怪的”儿童课外读物令人忧
法治日报 2023-07-18
华为阅读月活用户超1亿 与20余内容出版社及平台达成全面合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21
3月29日早读 | 你不能错过的新闻都在这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29
网售一二折的图书能是正品吗? 记者调查线上销售盗版书乱象
法治日报 2022-08-28
线上销售盗版书乱象调查:网售一二折的图书能是正品吗?
法治日报 2022-08-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