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孝感天》,青年李派老旦名家康静唱得泪流满面,这其中既有师父李鸣岩没能看到这出戏的遗憾,更有自己熬夜失眠从无到有的创作艰辛。近日,这出挖掘整理复排剧目登台长安大戏院,催泪大戏以孝义感人,更以亲情共鸣。
拉开大幕要有老戏味道
2019年,北京京剧院成立传统剧目工作室,着力挖掘复排有价值的骨子老戏,一批尘封大戏因此重见天日。取材自《左传》“郑伯克段于鄢”的老戏《孝感天》,以往多以折子戏的形式出现,康静的师父、老旦名家李鸣岩先生曾整理加工并演出过“梦会”一折,并将其亲授于康静。呈现《孝感天》全剧风貌也成为康静一直以来的心结,借此契机,康静以试试看的心态向剧院申报了这出戏,没想到获得了批准。得知自己的爱徒要恢复《孝感天》,李鸣岩一直关注,但遗憾的是未能等到这出戏搬上舞台便因病离世了。
《孝感天》知道的人不多,但提到《掘地见母》的典故,从连环画到影视作品都屡有涉及,国家大剧院前些年制作的新编京剧《天下归心》便取材自同一题材。而《孝感天》作为挖掘整理剧目,从创作之初便确定了要避免与新编戏雷同、拉开大幕便是老戏味道的定位。
演戏要听着顺、唱着顺、演着顺
康静将此次挖掘整理的过程称作“一次断奶式的创作”,过去的连台本戏要演两个晚上,已经不适应今天的欣赏习惯,前辈艺术家留下的资料更是残缺不全。于是她先从网上找资料,又从父亲那寻得了老剧本,“但老剧本情节过于拖沓,需要做大量的删改, 这个创作过程也弥补了自己没写过唱词的短板,包括辙口、音韵都要考虑。”其间,康静查阅了大量资料,除了戏曲版本,她还看了唐国强和奚美娟演出的电视剧,甚至百家讲坛的讲座,十几稿剧本常常是熬夜写,“恢复这出戏一直是师父李鸣岩的心愿,回报师恩的同时也想借这次创作走出舒适区、挤压一下自己。”
于是,她邀来曾为多部京剧剧目编写唱腔的费玉明先生担任艺术指导和唱腔设计,“为了琢磨这个戏的腔,费老师常常是在自家的阳台一根接一根的抽烟,他提出的’三顺’是放在所有戏中都适用的准则,听着顺、唱着顺、演着顺。”
上了台要做的不是加法而是减法
舞台上,康静饰演的姜后融合了师父李鸣岩以及老旦名家王梦云、王晶华的表演,由于角色的身份,出场要大气,要有宫廷范儿,为此,她还借鉴了师爷李多奎先生的唱法,大写意、不拖沓。特别是结尾“地穴”一段,康静饰演的姜后与王瀛政饰演的郑庄公母子两人在湿滑的地面互相搀扶,无论排练还是演出,旁白每每念到’娘在家在’时,康静都忍不住泪流满面,台下也是唏嘘一片。戏至此处,情已至深,恰到好处,而开始时为了突出角色,无论唱腔还是表演,康静都曾想把角色填得更满,“但其实上了台之后,要做的不是加法而是减法,包括开始时为了观赏性想加入的开打场面,后来都去掉了。”保留的都是突出戏核的创作,最后一段“思儿”的唱词,她还请来文学老师协助润色词藻,不能太华丽,还要唱着顺,由于自己的开口音比较好,在创作时也突出了这一特点。
虽然是一出老旦戏,但康静说,是封千、徐帅帅、罗帅、吕勋福、李明、王瀛政、倪胜春、黄柏雪等众人的帮衬才成就了舞台上的她。“还有饰演共叔段的李宏图老师,排戏从不惜力,不仅演唱满弓满调,就连跪地的动作也都是高规格完成。这次演出,我发现李宏图老师在演唱时甚至动情落泪。饰演卫云环的郭玮,也是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角色,之前梅兰芳、尚小云先生等都演过这出戏,唯独程派没有演过。”
不能唱着玩,要玩着唱
师父李鸣岩生前曾跟康静说,“不能唱着玩,要玩着唱”,“师父常说,演角色也是演自己,唱出的每一个音都是自己的心态,当然,要做到玩着唱,需要有深厚的功底。”熟悉康静的人都知道她有一个习惯,每次排练都会将手机放在台下录音或录像,两部手机里,其中一部储存了很多自己的音视频资料。“这个习惯还是受花脸名家康万生老师的启发,在还没有手机的年代,康老师就用一个卡带小录音机将自己每一次的排练都录下来,回去反复听。他说只有这样才能听出自己的问题,不至于让小毛病滑过。后来我也养成了这个习惯,即便是《龙凤呈祥》这样的大熟戏,我也录,为的就是琢磨味道。”
今年春节,因为剧院很多演员身体不适,在不断的换戏调整中,康静从初一唱到了初十,然而这期间她都是忍着胆囊的疼痛,边输液边完成演出。2月15日,她做了摘除胆囊的手术,手术之后没多久,剧院通知《孝感天》将参加3月的挖掘剧目展演,她几乎没有犹豫就答应了。“都说生书熟戏,一出新戏创作出来后,唯有多演才能让观众认知”。
在确保演出的前提下,康静利用业余时间,每周都会去学校和少年宫教孩子唱京剧,除了老旦行当,青衣、花旦也都教。她的课堂,除了教唱念身段,还会为孩子们分析角色、讲解剧目背景,在她看来,这也是一种传承。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佳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畅
编辑/贺梦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