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京曲剧《永生花》:不论生死结局,只论爱和给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25 11:55

北京演艺集团旗下北京市曲剧团创排的北京曲剧《永生花》,近日登台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作为一出具有中国传统韵味的当代都市题材北京曲剧,该剧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用京腔京韵完成了一次对爱和生命的礼赞。

《永生花》由段姝编剧,方毅恒导演,戴颐生作曲,宋洁、胡优、杜晓涛等主演。剧中,北京大妞王骁得了重度尿毒症,需要换肾;余建平,名校博士,重病复发,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年迈的老父亲。一纸婚约,将一个胡同大妞和一个乡村“读书的料”绑在了一起;两个生命,由病相连、相知相爱。他们该如何冲破死亡,浇灌出爱意永恒的“花”。

北京曲剧是唯一发源和形成于北京的地方剧种,1952年老舍先生为北京曲剧创作的第一部作品《柳树井》就是为了配合宣传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而创作的,所以北京曲剧天然具有表现时代和现实的特质。多年来,北京曲剧擅演“清装戏”和“现代戏”,创作上在从北京厚重历史文化中寻找北京地域特色的同时,也不断挖掘现实题材,反映当代生活。

此次新创排的北京曲剧《永生花》是由功勋级作曲家戴颐生带领众多中青年主创和演员共同创排,该剧采取一个角色多组演员的安排,一方面能够起到相互激励、相互学习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利于促进主要演员的梯队式培养。这出戏还尝试融合了其他当代艺术形式:简约流动的舞美、当代流行的音乐元素,以及多形式的舞台语汇等,在北京曲剧剧种本体基础上,更好地展现剧情、突出人物。

近年来北京曲剧团的创作主要围绕“老京味儿”和“新京味儿”两大板块多个系列展开,现实题材的创作也是剧团长期坚持的创作方向。《永生花》中,一个是尿毒症晚期,一个是骨髓癌患者,他们的婚姻开始只是为了换肾,充满无奈和功利,结果却能真诚以对,用爱相互救赎,现实中的这一真实事件曾经感动了千万网友。

“现实中两个人的选择应该说是人之常情,面临生死,谁都会尽力回避,谁都想尽一切力量去改变。但人的理性面对情感时,又是那样捉摸不定和无法预测。”编剧段姝这样理解剧中男女主人公的情感和选择,“虽然主要笔墨集中在王骁和余建平身上,但其他人物一样让人感动,王骁的妈妈、弟弟、闺蜜和余建平的父亲,虽然各自生活的地域不同、经历不同、观念不同,面临的困境也各不相同,但都不约而同选择了付出和给予,传递着人世间最深的爱。无论遭遇命运的何种磨难,为人本性的善良却从未改变。”

为了发挥北京曲剧的京味儿风格,并增加戏剧冲突,展现更广阔的社会图景,段姝把故事发生背景和人物设置做了调整。“原型中女主人公不畏病重,想方设法自救,那股旺盛的生命力,与北京大妞身上的豪爽直接、做事雷厉风行的冲劲儿很相似,所以我将女主人公写成了胡同里长大的北京姑娘,她的家人和闺蜜也都是老北京人。另一方面,把男主人公设置为外地乡村子弟,通过读书奋斗留在了大城市,这样就让二人形成很大的反差。”

在导演方毅恒看来,“这个故事富于悲剧色彩,通过北京曲剧委婉动听、旋律优美的唱腔,可以把冰冷的故事融入一些温暖的情感。同时在唱腔上嫁接了很多新元素,不拘泥于传统的曲牌和配器,视听语言更加现代。比如首次尝试用钢琴来配器,甚至有些唱段钢琴是主奏乐器,既未失去戏曲的范儿,又符合当代审美。舞美也是城市框架的剪影,同时增加了如传统水墨画一般的韵律和质感,起伏的节奏也是生命的脉动,是一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谈起《永生花》的排演历程,方毅恒感慨良多,“三年来因为疫情,大家更深切地感觉到病魔离我们并不遥远,所以我们要珍惜当下,相互支持,带着坚强的信念勇敢地活下去,疫情反而让我们更能体会到剧中主人公对于生的信念。”

演员宋洁的眼里,她饰演的王骁是个性格开朗、活泼大方、非常有主见的北京姑娘,面对疾病也是积极向上,不认命不妥协。“永生花象征着永恒的爱、永远的陪伴,永不凋谢、生生不息,预示着剧中的男女主人公虽然病魔缠身,但都不放弃不萎靡,相信医学、相信自己,也相信彼此爱的力量,努力争取让自己的生命、彼此的爱情,也能像永生花一样散发着向死而生的芳香。” 塑造这样的角色,她需要了解尿毒症病人的心理和状态,通过查阅资料,去医院透析室观察,看相关视频,让自己逐渐捕捉真实患者的心态和体态。

胡优和杜晓涛在剧中共同扮演男主人公,他们都认为余建平是一个内心善良、十分孝顺、性格幽默的青年,虽然有着博士生的高学历,却不是个书呆子,能够理性面对自己的病情,真挚对待为换肾求助的王骁。杜晓涛更希望展现角色重病后强烈的求生欲望,“虽然患病后难免有自卑感和孤独感,但他能正常去直面境遇,所以我不会刻意去表现角色的病态。”胡优也有着同样的理解:“越是痛苦的戏越不能刻意表现痛苦,这样观众的感受才会更加深刻。要从表演细节上呈现出余建平与王骁相恋前后的性格变化,这是爱情带来的改变。”

原是一次最无奈的结合,由于他们比健康人更懂得付出,却成为了最动人的爱情写照,更显格外纯净浪漫。或许有的观众为凄美的结局感到遗憾,觉得不够美好圆满,但生与死是每个人的功课,而人性中最美好的就是爱,如果能够通过生死有所得、有所悟,将爱的种子播种在心里,让人世间绽放出一朵朵永不凋谢的“永生花”,或许结局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佳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晓溪
编辑/崔巍

相关阅读
将北京民俗与工匠精神传播至多地 北京曲剧《烟壶》全国巡演落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14
首部帝王大戏拓展北京曲剧题材 《文天祥与忽必烈》着墨英雄史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5
北京曲剧“拍卖会” 新空间穿越老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2
小剧场探索新意十足,北京曲剧《我这一辈子》开启京津冀巡演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5-11
创新表达不复刻 北京曲剧《我这一辈子》 拓展小剧场、巡演京津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0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上地学校与北京市曲剧团签约
首都教育 2024-04-05
南水北调联通京宛 北京市曲剧团与南阳曲剧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6
北京市曲剧团建团40周年 10台大戏呈现“老耳朵新眼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