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如何提升“读书品位”俞国平
中国教师报 2023-03-12 14:18

多年前,在温州的一场家庭亲子阅读交流中,我曾用美国著名媒体文化研究者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娱乐至死》来说明童年阶段要特别关切儿童文化的守护。毕竟童年是浪漫的、粉红色的,并且一个人日后的处事方式都可以从童年中找到影子。

作家聂震宇认为阅读好时代的特征有:写作活跃、出版繁荣、政策开明、蔚然成风。身处当下这样一个图书丰富的时代,各种读物层出不穷,有时候甚至觉得“泛滥”,我们需要警惕“读物轰炸”——不是所有的读物都是需要的,也不是所有的阅读活动都是适合的。

然而,阅读是必须的,推动阅读也是必然的。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建构了六大任务群,包括整本书阅读的提出更是鲜明导向。课程标准在第四条理念中有这样的表述“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

如何理解“提高读书品位”?

从课程标准第四条的标题“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来审视,无疑把自主阅读、多读书作为学习方式的变革,站位高、内涵深;从学生全生命周期教育理念来看,“读书品位”意味着什么?它是人的整体修养、素养,是人的健康生活方式,更是人的生活哲学。由此可见,童年、青少年时期所形成的阅读习惯、阅读素养是多么弥足珍贵,它将是人漫漫一生的基石;从阅读素养的内涵来看,具体包含哪些方面呢?我们可以参阅PISA国际阅读关键能力结构框架,其包括认读与检视、整合与阐释、建构与运用、评鉴与创造等方面。

统编教材重视阅读,建设了大量的阅读栏目,如“和大人一起读”“阅读链接”“快乐读书吧”等,旨在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随着新修订的课程标准的实施,如何做好课内有机联读、课外阅读课程化、课外阅读课内化都是提高读书品位的必然。当然,课堂是主阵地,课内的阅读整合、有机联读需要每位教师进行优质设计。

举个例子,一位教师执教五年级上册《月迹》一课,其教学路径安排如下:

课前和孩子诵读有关“月”的诗句,激活“月”的意象。导入课题后联读贾平凹的取名背景:母亲取名为“平娃”,理想于通顺,自己改名为“平凹”,正视于崎岖。

品屋中月,研究动态;赏院中月,分享月趣。课内联读,感受动静之美,变化之趣。

联读课外,思辨悟情。即联读贾平凹的另一篇《月鉴》节选。借助对比阅读发现同样都是月亮的动态描写,表达上是不同的,再次感受月迹的意蕴。

引发讨论:那一轮圆月为什么让作者如此心心念念?在学生猜测基础上,联读贾平凹《山石、明月和美中的我》,提升学生认知,也就是月亮对于作者的意义,同时呼应前文对自己名字的内涵。

联结思考:一轮明月带给贾平凹许多慰藉,留给他非常美好的记忆。那我们面对这一轮明月,你希望明月带给你什么呢?学生表达了“希望、憧憬、美好生活”等方面的想法。

观察这个课例,课堂有机联读带来的价值,我想一方面是精神旨归:借助“月”的有机联读,联系贾平凹的心语,探究明月的意象、意境、意义;另一方面是思维发展,从中看到解释、想象、比较、抽象、审辨、评鉴等深刻的思维活动。

如果我们做一个逻辑关系图,可以这样来解读——在“月之主题”这一议题下,一步步展开学习过程,让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入,思维发展、审美能力在语言的品鉴中不断提升。

对这个案例进一步观察思考,就会发现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一个个事实上,而是要上升到主题、概念上,教学如果从原理概括的视角来看,也就是教师需要清晰地知道要教授的是重要的、可迁移性的知识和概念。比如案例中“月亮”的意象内涵。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我们真的要认识到“六年影响一生”的重要意义。

作者/俞国平,系特级教师、浙江省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校长

编辑/崔毅飞

相关阅读
世界读书日|B站推主题直播,探讨ChatGPT时代是否还需要阅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3
文学|贾平凹:越是有大悲悯,越是要尽人事
中华读书报 2023-12-23
庆丰收 读好书 拼多多联合百余家出版社开启第六季“多多读书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26
学校“读书节”让阅读浸润童心
亦城时报 2023-09-25
赏读|重新寻找阅读的至乐,《读书破内卷》新书发布会在济南书博会举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04
今天,如何留住“读书种子”?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7-24
西城区举办“爱读书 读好书 善读书”读书沙龙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21
国家开放大学:讲述读书故事 鼓励青年感受思想之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2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