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为什么孩子玩游戏容易上瘾,学习却不会?
科学辟谣 2023-03-06 19:30
​近日,一则触目惊心的消息在微博上传播,有些小朋友甚至因为打游戏,连熬5天5夜不睡觉……

“你要是能把打游戏的心思放在学习上,早就考到全班第一了!”相信很多家长都跟孩子说过这样的话。

由于家长工作繁忙,常会把手机交给孩子打发时间,这个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对于孩子来说,在学习以外仍然需要很多课外活动,这不仅是填充空余时间,也是孩子成长发展的重要方式。但很多家长在工作之余并不能腾出那么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手机游戏也就成为了孩子主要的玩耍手段。于是,孩子逐渐对游戏上瘾,抓住一切空隙来玩手机游戏,学习变得日益索然无味。

那么,为什么玩游戏那么容易上瘾,学习却不会呢?作为家长要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对学习也产生兴趣?

导致游戏上瘾的原因,无疑是多方面的,对很多家庭来说,可能也存在各自的具体问题,这里难以覆盖也不会苛责,本文将只从心理学角度,对孩子沉迷游戏的现象,进行一点分析,并提出建议。

游戏,进入心流的大门

很多家长可能会认为孩子不爱学习,是因为不爱动脑,是因为不机灵,但如果家长去观察孩子玩游戏时的表现,就会发现其实并非如此,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会想方设法找到过关的诀窍,甚至有时候能找到一些很聪明的办法,甚至我们成年人都不一定能这么聪明地玩游戏。

这是因为游戏的设计很容易让孩子进入所谓的“心流状态”,这是由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提出的理论,心流指的是一种人们在把注意力完全投注在某活动上的感觉,此时会产生高度的兴奋和充实感,人们也就更想要再次投入到该活动中,继续进入心流状态。

而游戏的设计,就是为了让玩家尽量长时间、高度地专注并投入想象力,从而进入和保持心流状态,为此,游戏总是能让玩家保持在适当的任务挑战性和技能精通度要求上。

而学习却并非如此,课程难度是相对固定且逐渐上升的,每个孩子的学习速度都是不一样的,但学校的要求往往是需要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都在同一个层面上,这就导致孩子很容易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学习内容的挑战性过高,跟不上大家的进度而产生焦虑,孩子也就无法对学习再产生任何兴趣了。

游戏是在缩短延迟满足

延迟满足感是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也是一个人自我控制能力的体现。然而自我控制是需要消耗心理资源的,游戏的设计则选择避免这种消耗,把大大小小的奖励快速地给予玩家,让玩家不必在长远价值和即时满足之间选择。

而学习是非常典型的需要延迟满足的事情,因为学习效果并不是立竿见影的,孩子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控制,来抵抗即时的享乐,把注意力和精力花在学习上,才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成绩。

心理学研究发现,延迟满足感能够很好地预测孩子未来的成就,延迟满足感越强,孩子未来能达到的成就也会更高。从这一点上来说,玩游戏确实是有害的,不利于孩子培养良好的延迟满足感。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都需要我们先进行一段时间的忍耐和努力,才能得到相对满意的结果,这其中的过程就需要我们拥有一定程度的延迟满足感。

游戏设计了明确的目标和详细的指南

在游戏中往往有着非常清晰且易懂的目标,同时还有着强引导性的指南,告诉玩家为了达到目标,需要经过哪些步骤,例如游戏目标是拿到高处的物品,游戏会引导玩家跳跃或飞翔,击碎障碍,来达到目标。

而学习也可以说是有明确的目标,但却没有那么详细的指南,家长和老师只能告诉孩子,你只要努力学习就能达到目标,但是如何努力,遇到障碍时如何跨越等等问题,却很难给出详细的引导指南,孩子在一次次的埋头尝试中不断碰壁,久而久之挫败感也变得越来越强。就算是玩游戏,如果总是输,孩子也会放弃玩这个游戏,何况是学习呢?

如何才能培养出孩子的学习兴趣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游戏是思维的一种形式,能够体现孩子思维发展的阶段,思维发展越成熟,玩的游戏也就越具有结构性和规则性,同时游戏也是思维发展的重要方式,游戏中提供一些虚拟环境让孩子去实践,从而巩固和扩大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学习也是如此,随着孩子年龄增长,思维发展更加成熟,需要学习的知识也变得更加复杂,提供给孩子去解决的问题也更加复杂,这反过来也让孩子的知识得到巩固和扩张。

换句话说,玩游戏和课堂学习一样,都是学习的一种形式,例如在竞技游戏中,我们需要理解游戏胜利的规则,掌握角色的特性和技能,最终利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获得游戏的胜利;而在数学中,我们学习掌握一系列的计算规则,利用这些计算规则,解决数学问题;在语文中,我们学习掌握语言规则,利用语言规则来理解文章的主旨等等。

所以,利用游戏设计的特点,也可以应用在课堂学习中,帮助孩子建立起学习的兴趣。

1、帮助孩子设定具体而微小的目标

游戏总能吸引玩家一直玩下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给玩家设定了很多微小的目标,例如把游戏分为很多个小关卡。

而学习是缺少这些小关卡的,因此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一起来设定学习中的小关卡,这可以通过苏联教育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来实现,这指的是学生现有水平与通过教学能获得的水平之间的差距,而教育的着眼点就是超越一个个的最近发展区。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必须结合孩子自身的情况,来和孩子协商决定,把最近发展区划定得尽可能微小,让孩子能够比较轻易地超越,逐步建立起孩子的自信心。

2、不仅要有奖励,还要有正确的奖励方法

玩游戏和学习都能得到一些奖励,游戏中有积分奖励,玩家会为了追求游戏排名而努力,学习也有排名,也能得到家长给予的奖励,但其中的区别在于,孩子会爱上游戏本身,但却不会爱上学习。因为游戏过关的过程也是很有趣的,但学习的过程并不一定那么有趣。如果学习过程的痛苦程度大于奖励的获取难度,孩子就很容易对学习产生抗拒心理。

奖励确实是很有效的激励手段,但很多时候奖励方法却并不一定正确。例如很多家长都喜欢跟孩子说:“如果你期末考试能达到XX分,我就奖励你XX!”

如果家长总是奖励孩子的努力结果,一方面其实是在忽视他所付出的努力和内心情绪,这会给孩子一种暗示:“爸爸妈妈只在乎我能不能考好,却不在乎我的感受和付出。”

另一方面,孩子并没有因为学习态度和行为本身得到鼓励,当不再有奖励或孩子达不到要求时,孩子就会放弃学习。究根到底,家长希望孩子努力学习,是希望孩子拥有良好的知识和技能,来应对成年后社会生活,但孩子很难真正理解到这一点,而是满足于当下获得的奖励。

所以,家长更应该向孩子强调学习的态度和行为,即使孩子没有获得理想的成绩,但是孩子依然付出了努力,家长可以这样跟孩子说:“我会给你奖励,但这跟你的成绩没有多大的关系,因为我看到你付出了努力,每个人的努力都值得赞赏。”

关注孩子隐藏的焦虑

想要让孩子像玩游戏一样,在学习中也进入心流状态是很难强求的,因为知识的要求程度和孩子的学习能力并不一定总能匹配上。大部分时候,孩子都比较容易陷入焦虑的状态。

当孩子在学习中遭遇困难,成绩下降,或者是表现出抵抗情绪,很多家长只会一味要求孩子加倍努力,迅速找到提升方法。但其实这样是不对的,这些情况的背后,隐藏的是孩子的焦虑。

孩子对焦虑的直接表达能力是比较弱的,所以往往会以其他的方式表现出来,作为家长,最重要的是能做到去关注孩子的焦虑,对孩子表达出关爱,例如询问孩子:“我看到你最近学习上似乎有一些困扰,这没有关系,大家都会在一些事情上遇到麻烦,你愿意跟我说一下,你觉得有怎样的困难吗?”

然后再跟孩子一起,商量出解决和提升的办法。当孩子能时刻感受到家长对TA的关注,孩子就能很快地摆脱焦虑,久而久之也能建立起良好的抗焦虑能力。

总而言之,一味限制孩子玩游戏,要求孩子努力学习,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作为家长,更重要的是无条件关注和接纳孩子,与孩子统一战线、共同作战,同时应用正确的方法来引导孩子,孩子自然而然会建立起良好的适应能力,也会更加容易培养出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张鉴弘。(2022).青少年游戏成瘾?父母理解孩子的新视角。 大众心理学(06),25-26.

[2]奚婉 & 胡玉正。(2022).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应用心理学(01),3-19.

[3]张梦柔,张文华,郭英 & 索涛。(2022).家庭教养方式对中职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影响: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07),1111-1117.

[4]黄少华 & 朱丹红。(2021).青少年网络游戏心流体验与游戏成瘾的关系。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01),79-89.

[5]邓林园,刘晓彤,唐远琼,杨梦茜 & 李蓓蕾。(2021).父母心理控制、自主支持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冲动性的中介作用。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02),316-322.

作者|ACC心理科普

审核|唐义诚 中国心理学会科普委委员、北京中科普心理健康促进中心常务副主任

文章由“科学辟谣”(ID:Science_Facts)出品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在工位电脑玩游戏,板子该怎么打?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1
在工位电脑玩游戏,板子该怎么打?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1
游戏成瘾背后,看到青少年的真实需求
中国青年报 2023-08-31
孩子游戏成瘾,“解药”在哪里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3-08-11
为了让8岁孩子戒网瘾 让他休学连打5天游戏?
扬子晚报 2022-12-07
持续441个小时玩游戏被封号!法院:不符“生理规律”,该封!
法治日报 2022-09-14
同样玩网络游戏 为何有的孩子会更容易成瘾?
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 2022-07-13
又有未成年人深夜玩游戏!防沉迷压力已到家长一方?
中国新闻网 2022-02-1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