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生育意愿持续下降,我国的低生育率是否还可以逆转?全国政协委员贺丹解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04 17:05

微信图片_20230304165400.jpg

2022年,中国人口出现了近61年来的首次负增长。与此同时,育龄妇女生育意愿也在持续走低。人口负增长和低生育率是否还有机会逆转?若人口总量持续下降,是否意味着中国人口红利已经消失?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口变动与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双向适应和动态均衡的过程,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零增长区间”,可能仍会有小幅波动,但确实在负增长通道中。

贺丹表示,人口负增长是人口变动的自然规律,人口竞争主要是素质竞争而不是数量竞争,未来10年到20年之间,我国人力资源总量还会持续增长。

北青报:不久前举行的第三届中国人口与发展论坛公布数据显示,我国女性终身无孩率快速上升,2015年为6.1%,2020年已接近10%。在生育意愿低迷的情况下,低生育率还有机会逆转吗?

贺丹:低生育率是一个大趋势,可能会有波动,但很难逆转。

人口学中有一个生育更替水平的概念。一般而言,总和生育率要达到2.1,也就是每个妇女一生平均生育子女数达到2.1,才能完成世代更替,以保证人口整体数量不下降。北欧一些国家的总和生育率有过波动,曾经有段时间在1.8左右,现在也下降了。

我们国家的总和生育率目前处于极低水平,生育意愿还有持续下降的趋势。以目前的情况,低生育率在中国也不太可能实现逆转,可以有一定的修复回升,以后回升的天花板不可能超过理想子女数。

北青报:2022年中国人口出现了近61年来的首次负增长,有说法认为,长期来看,我国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您怎么看?

贺丹:人口负增长其实就是一个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的一个结果,这是人口变动的自然规律,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果,也不太可能逆转。我之前提出过人口“零增长区间”的概念,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相差正负100万,就是“零增长区间”。按照这个概念,从2019年开始,我国就已经进入到了“零增长区间”。在这个区间范围内,人口可能会有小幅波动,但确实是在负增长的通道中。

北青报:人口负增长是否意味着中国人口红利已经消失或者人口红利窗口期已经关闭?

贺丹:我也听到过很多人担忧说,是不是人口负增长,中国经济就不发展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人口的变动都是中性的,人口是基础性、长期性、战略性的影响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

人口变动与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双向适应和动态均衡的过程。促进人口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是我们长期追求的目标。

人口红利窗口期是指劳动年龄人口比较丰富且被抚养人口比较少的人口转变阶段,在人口学概念中,一般认为,人口抚养比在50以下是人口红利的窗口期。我们测算认为,中国的人口红利窗口期还没有关闭,可以持续到2030年前后。我们说人力资源不仅仅是人口数量,还包括人口素质、健康素质、教育素质、文化素质等方方面面,人力资源的综合开发,可以支撑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

未来人口竞争主要是素质竞争而不是数量竞争。虽然人口总量在下降通道,但我国人力资源总量还在持续增长。

人力资源总量的增长潜力取决于健康水平、受教育水平等多种因素,随着新增劳动力素质快速提升,人均劳动力素质也在提升,我国人力资源总量也一直在持续提升。综合多个机构的测算结果来看,未来10年到20年之间,人力资源总量还会持续增长。

我们不要太担心人口数量,更要关心人的发展,包括受教育水平、职业发展、就业状况、收入状况等,这些都是支持经济发展的最大潜能和动力所在。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我们有信心能够利用好我们的人口资源,用好我们14亿人口的磅礴之力,促进国家的发展,促进家庭的健康。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董鑫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谦
编辑/赵红信
校对/王唅

最新评论
158****0512
0
03-04 18:20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