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中国“钢轨医生”:检测一公里、放心一千米
中国新闻网 2023-02-28 08:13

“我们钢轨探伤工作是个技术活,更是一个良心活,岗位虽然平凡,但责任重大。作为探伤工,我们就是要做到‘检测一公里、放心一千米’。”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银川工务段钢轨探伤车间探伤工黄涛27日在北京说。

新时代,中国铁路快速发展,建成了世界上最发达的高铁网和最现代化的铁路网。“坐着高铁看中国”已成为享受美好旅行生活的真实写照,高铁成为中国一张闪亮的“名片”。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最美铁路人”。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7日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来自铁路行业一线的“最美铁路人”讲述了他们的故事。

黄涛说:“我主要从事的工作是钢轨探伤,俗称‘钢轨医生’,就是给钢轨问诊把脉,找出钢轨伤损。工作20多年,我累计行走近4万公里,发现最小缺陷尺寸直径只有1.5毫米,相当于黄米粒那么大。”

从事钢轨探伤20多年,黄涛从未漏检错判一次。他说,中国铁路飞速发展,钢轨探伤的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十年前用的是一些老式的探伤仪,只有5个探测通道,探测精度低,现在用数字化智能化探伤仪,有9个探测通道,伤损辨别也更加精准和直观。

郑小燕是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郑州高铁基础设施段电务维修技术中心副主任,主要负责列控系统维修管理工作。据她介绍,列控系统是高铁安全运行的“超级大脑”和“导航系统”,决定着高铁列车跑多快、在哪儿停。郑小燕的工作就是对海量的列控数据进行验证,对列控系统的功能进行验证,确保100%正确。

新时代十年,中国铁路网越织越密,高铁速度也越跑越快。郑小燕是亲历者,也是见证者。她说:“新时代十年,我全程参与了郑徐、郑渝等8条高铁新线的开通运营,见证了河南省高铁一步一步从‘一’到‘米’(高铁网从‘一’字形到‘米’字形)的难忘历程。去年京广高铁又实施了350公里常态化高标运营,这些是中国高铁从无到有、从追赶到领跑的缩影。”

“记得1995年,我从郑州到成都上学,那时候还没有高铁,坐最快的K117次也需要28小时,而现在高铁只需要5小时。互联网点餐送到手边,刷部电影、喝个茶的工夫就到了,又舒适、又快捷。米字形高铁网给人们出行提供了更加经济、更加快捷的新选择,看到米字形高铁网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我很骄傲很自豪。”她说。

文/记者 刘文文

实习编辑 孙嘉怡

编辑/朱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