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屯垦戍边70年 三五九旅传承地如何“沙海播绿”见绿洲?
中国新闻网 2023-02-26 13:10

沙漠边缘绿意盎然

一首旋律优美、婉转动听的歌曲《南泥湾》,让昔日八路军三五九旅这支功勋卓著的英雄部队“能战斗、能生产”的事迹家喻户晓。

全民植树造林正在进行中

“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是王震将军对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历史沿革最生动、最形象的概括。这也让第一师阿拉尔市成为名副其实的三五九旅传承地。

第一师阿拉尔市位于阿克苏河、和田河、叶尔羌河三河流域的冲积平原上,这里是塔里木河起源地。师部驻地阿拉尔市距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近1100公里。

建师70年来,当地各族民众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接续植树造林、补绿复绿,稳步开展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等工作。一道道生态屏障让这里变成“宜居、宜业、宜文、宜游”的美丽生态绿洲,生机盎然。

三五九旅传人沙漠边缘再创“南泥湾”奇迹

第一师阿拉尔市红色印记厚重,前身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六军团、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120师359旅、解放战争时期的一野一兵团二军步兵五师。1949年挺进西北、解放新疆。

为树木刷白,防治病虫害

1953年6月,2万余名官兵就地集体转业,整编为新疆军区农业建设第一师,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亘古荒原上拉开开发塔里木的序幕。

2002年,国务院批复设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阿拉尔市,实行“师市合一”管理体制,由此进入大规模开发、建设阿拉尔的新时期。

70年来,这支曾经番号为三五九旅的英雄部队,在“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在“无疆野马”塔里木河两岸的不毛之地上搭棚垒灶、风餐露宿、挖渠修路、开荒造田,揭开了新疆兵团在南疆屯垦史上新的一页,再创“南泥湾”奇迹。

公益林得到有效保护

他们先后开垦沙井子和阿拉尔垦区,把戈壁沙漠变成阡陌纵横的绿洲田野,实现人进沙退,建成全国第一个长绒棉繁育基地和红枣、核桃之乡,生态建设成绩斐然。

以被誉为“塞外江南”的军垦新城阿拉尔市为例,建市21年来,该市人均绿地占有率已居全国前列,先后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

2022年,阿拉尔市增设景观小品16处,新改建绿化面积34.8万平方米,实现“四季见绿、三季有花、两季有果”。

持续开展全民植树 年降水量增加六成

时下,第一师阿拉尔市天气乍暖还寒,人们已在为今春的植树造林工作做准备。

植树造林、恢复生态、持续改善周边环境,是第一师阿拉尔市多年来向沙漠要效益、向沙漠要绿色的靶向目标,也是地处沙漠以及荒漠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每年春秋两季,第一师阿拉尔市各族民众都会积极投身到植树造林活动中,志愿者张淼就是其中之一。她说,植树造林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只要生活在这里的人,都会自觉参与。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老一辈三五九旅军垦战士把戈壁荒滩建设成了绿洲,把‘不毛之地’变成了万顷良田,他们这种精神是我们必须传承的。”张淼表示,今后将积极参与植树造林,当好“生态卫士”,为建设绿色家园贡献绵薄之力。

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第一师阿拉尔市累计投入资金3.49亿元,完成绿化面积49万余亩。

已从事十几年护林工作的十二团塔南镇农发中心护林员李健军回忆,刚工作那会儿,团场条田林网不健全,而且沙漠距离团部只有不到20公里,只要大风一来,就是黄沙漫天,地膜滴灌带被吹得到处都是。

建设沿沙漠边缘宽100-400米、长84公里的大型生态防护林

“作为护林员,我们更要管护好大家辛苦种下的树苗,让它们茁壮成长,变成林,守护好我们这一方水土。”李健军说。

据不完全统计,与建市之初相比,第一师阿拉尔市年降水量增加60%,春秋两季风力强度大幅降低、刮风次数明显减少,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植树造林工程实施多年来,该师市城市绿洲已逐步向沙漠内部延伸,以绿洲外围荒漠生态林、防风固沙基干林、绿洲内部农田防护林、居民区绿化林为主体的四级生态防护体系已逐步形成,沙漠边缘多重生态防护屏障已经成型。

持续推进林长制 森林面积已达229万余亩

近年来,第一师阿拉尔市稳步推进林长制,为当地生态治理持续向好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理念,采取社会资本同生态项目相结合的方式创新开展国土绿化,实施碳汇林种养一体化项目,推进重要生态领域执法督察,坚持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凸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那时候从年头到年尾,经常刮大风,风一到,几米外什么都看不清,一觉醒来被子上一层土,一摸脸全是沙子。”时至今日,85岁的赵世廉说起1954年进疆时的情景仍记忆犹新。

他说,一到春耕春播,十风九灾,抗灾自救一直要持续到五六月份。

2012年起,第一师阿拉尔市开始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和防沙治沙工程,规划建设沿沙漠边缘宽100-400米、长84公里的大型生态防护林。

到2022年底,该师市建立了由外至内梯次推进的“三位一体”(天然林、生态经济林、生态防护林)林业生态防护体系,有效保护耕地300多万亩。

“树种球”飞播试验造林尽显“科技范”

2022年底,第一师阿拉尔市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荒漠化区域成功进行5万亩“树种球”飞播试验造林工作。

居住区被绿色环绕

当地自然资源部门表示,这是在中国荒漠化区域首次运用“树种球”形式进行大面积飞播试验造林。

此次飞播造林针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自然环境条件,是大面积造林、修复沙漠区域生态的一次尝试,可为当地综合治理恢复荒漠化区域植被积累宝贵经验。

“来到荒漠化区域进行飞播造林,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缺水。”负责飞播造林工作的中碳森林资源(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欣鹏说,因此他们撒各种各样的植物种子,哪怕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有1%的成活率,就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为适应塔克拉玛干沙漠荒漠区域干旱少雨的恶劣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科技人员把胡杨、红柳等耐干旱、耐盐碱树种和草籽用红黏土、椰糠、有机质等,进行混合包衣处理制成“树种球”。

红黏土可为种子提供较好的土质环境,椰糠具有蓄水保水功能,遇到下雨可快速吸水并锁住水分,为种球内种子萌发提供有利条件。

飞播造林在中国已具备较为成熟的技术,具有效率高、成本低、作业区域精准等优势特点。

“短期计划是5年之内在阿拉尔市周边完成大约30万亩的飞播造林任务。”王欣鹏表示,争取在塔克拉玛干北缘这座城市取得成效,为整个在沙漠地区造林积累一定经验,进一步减缓土地荒漠化进程。

文/戚亚平 林国强

编辑/王朝

相关阅读
“百千万亩高产示范”实现新疆棉花产量质量协同提高
中国新闻网 2024-10-13
探访西补隆林场:50年坚守只为一抹绿
中国新闻网 2024-06-19
“科普大篷车科普基层行”在新疆举办 覆盖南疆9县市全程近5000公里
中国新闻网 2024-05-22
新疆阿克苏至阿拉尔高速公路按下建设“快进键”
中国新闻网 2024-03-11
新疆兵团:把就业服务送到求职者“家门口”
中国新闻网 2024-03-02
新疆第四条穿越塔克拉玛干的沙漠公路全线贯通
中国新闻网 2023-12-03
“馕坑四宝”非遗传承人:让生态美食回归本味
中国新闻网 2023-11-03
新疆海鲜火爆出圈,养殖户为何喜忧参半?
工人日报 2023-09-2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