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报国寺里试演沉浸式话剧《北平1948》
北京日报 2023-02-26 07:05

夜幕降临,原本平静的千年古刹报国寺内,一场暗战悄然打响。日前,由北京演艺集团出品、北京儿艺制作演出的沉浸式原创话剧《北平1948》在报国寺成功亮相。该剧以1948年北平解放前夕真实发生的文化国宝保卫战为故事蓝本,通过独特的表演形式、精巧的舞台设计与充满悬念的情节设置,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观演体验。

当晚7时,报国寺内已全面“宵禁”,观众只有手持“北平市警察局”印制的“特别通行证”,才可被放行入内。步入报国寺,时光仿佛一下子倒流至1948年:走街串巷的老北京叫卖声此起彼伏,卖糖葫芦的、磨剪子的、算卦的、卖小金鱼的、耍中幡的……大殿前的广场上好不热闹。

故事就发生在1948年风云际会的北平古城,即将南迁的国宝文物将形形色色的人物引来,负责押运国宝的国民党军将领、清查地下党的政要高官、一心想加入共产党的女记者、潜伏在北平的地下党员、渴望爱情的女特工……他们在这座古城的暗夜里交锋、抉择,国宝的去留牵动着每位观众的心弦。

随着剧情不断推进,悬疑跌宕起伏,观众也跟随着剧情发展在报国寺三大殿内流转、体验、观演,期间还需配合完成有关“任务”,仿佛也成为了其中的一员。“这与在大剧场看剧的感觉完全不同,我能自由地随着场景变换与演员一道移动,也能清晰看到剧中角色难过时眼角的泪珠、愤怒时额头的青筋,还能参与其中,与他们同危同惧同喜同惊,是一次很新鲜的观剧体验。”一位观众兴奋地说。

当故事渐入高潮、北平即将迎来和平解放时,现场演员和观众的情绪仿佛被同时点燃。张女士看得热泪盈眶:“这样一个故事,放到这样一个环境中,让我们的感受更加强烈。”

创作结合流行元素打破观演边界

为挖掘千年古刹报国寺背后的故事,主创团队在西城区委宣传部的支持下多次实地采风,翻阅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并对报国寺的空间使用与戏剧展现进行反复研讨,最终确定了深度利用报国寺三大殿空间,打造“移动式”舞台的方案,并融合戏剧表演、舞美声效、多媒体动画、装置艺术、即兴互动等多种元素,形成了以报国寺为场域的整体性氛围营造。

“这样一部具有家国情怀的作品,放在报国寺演出,二者在内在的情感基因上是有紧密联系的。”北京儿艺副院长、该剧导演兼编剧王炳燃表示,“作为一部带有谍战色彩的话剧,我们在其中融入了剧本杀和密室逃脱等年轻化流行元素,沉浸式的观演形式给予了观众自由活动的空间,真正打破了舞台与人之间的‘隔墙’。观众从不同角度、距离观看,可以收获不一样的感受。”

独特的环境和观演关系也给演员的表演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主演刁成禹在谢幕时眼角仍闪着泪光,他坦言:“沉浸式的演出增加了演员和观众情感的沟通,也要求演员的表演更真实、更细腻、更生活化。”

幕后“一馆一策”定制“小而美”剧目

自2021年起,北京演艺集团积极推动“会馆有戏”演艺新空间业态发展,以“一馆一策”的策划创作理念,深度开掘不同会馆背后的历史人文特色,目前已相继在东城区和西城区的湖广会馆、颜料会馆、临汾会馆、台湾会馆和福州新馆、报国寺推出了多场“小而精”“小而美”的会馆特色精品剧目演出。

“沉浸式话剧《北平1948》是一部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和故事性的原创作品,是北京演艺集团持续擦亮‘会馆有戏’文化品牌的又一重要项目,也是我们拓展演艺新空间、新业态的一次探索。”在北京演艺集团副总经理董宁看来,如今的观众对观剧的视听享受与欣赏体验提出了更多需求,这部剧在报国寺古建空间的当代质感下,能给观众带来具有很强参与性的观演体验与更真切的情感共鸣。

“一个沉浸式作品需要长时间的孵化过程,也需要根据观众的体验不断调整,所以接下来我们会通过不同时段、面向不同观众群体的多场试演,不断调整磨合,最终达到真正能与观众进行心灵对话。”据悉,该剧已完成试演,将于年内正式面向观众演出。

记者/李俐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乔颖

相关阅读
【小新的Vlog】报国寺古旧书市“交换”实验 用一本旧书可以换到什么?
中国新闻网 2024-03-18
北京报国寺古旧书市 让旧书遇“新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8
让爱书人遇见好书 北京报国寺古旧书市与你周末有约
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4-03-18
上报国寺书市,旧里寻新知
光明日报 2024-03-18
北京报国寺古旧书市让旧书遇“新知”
中国青年报 2024-03-18
报国寺古旧书市让传统文化焕发生机
北京日报 2024-03-18
汇集众多珍贵古籍旧书,报国寺古旧书市将持续举办
新京报 2024-03-18
视点|“旧书新知·读书报国”北京报国寺古旧书市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