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失利考研人”一时挫折不意味人生从此定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2-24 07:30

近日,各地陆续公布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数据,2023年全国报考人数达到474万人,再创历史新高。2020年至2022年,考研报录比由33%降至25%。这意味着,考研大军中能够成功“上岸”的队伍其实很小,当这扇门被关上之后,“失败”的大多数人都要寻找新的方向。

考研作为一盏“希望之灯”,承载着人们“更上一层楼”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伴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逐渐过渡到普及化阶段,不少岗位对求职者的学历要求也水涨船高。事实上,考研学生数量的增加,与企业的招聘要求也有很大的关系,就业市场上的很多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在招聘的过程中,面对数不胜数的应聘者和有限的岗位需求,只能从中择优录取,偏向于学历更高的毕业生。

这就导致很多原本没有考研打算的学生也无奈加入,因为如果有了更高的学历,找工作时就会有更多的优势,但很多人都忽略了考研失利的“后果”,一些学生考研失利后纷纷表示:浪费了大量时间和金钱,却仍然找不到好工作,太心酸。

考研既是在和别人比拼,也是在和自己较量。考研作为一种社会流动的渠道,初试成绩牵动着万千家庭的心弦。尽管还有复试等环节,不过只有在初试竞争中脱颖而出,才能有更大的概率成功“上岸”。只不过,我们在祝贺祝福部分胜出者的同时,也要关注关心那些被淘汰的“失利考研人”。

不论是继续考研,还是找工作,抑或是给自己一段“缓冲期”,考研失利并不意味着人生黯淡无光。人生是充满不确定性的旷野,而不是按部就班的轨道。即便考研失利,也不意味着人生从此被定型。考生不妨转变心态,把考研失利作为一个难得的重新发现和审视自我的契机。在这个空当,可以重整旗鼓,为奔向人生下一次旅程做好准备。

考研不是独木桥,价值实现的道路还有很多。如果确实对某一个学科专业感兴趣、渴望继续深造,完全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备考。在现实中,本科毕业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再考研成功的案例并不少见,真有志于学,不必过度在意一时得失。反之,如果考研的动机本来就是盲目的、非理性的,考研失利也是某种意义上的“清醒剂”。说到底,考研失利是一面镜子,有助于让人们更加清晰地听懂内心的声音。

供求关系的失衡,让“失利考研人”成为大多数;我们不能只看见一部分成功者,却忽略和漠视大多数的失利者。不以成败论英雄,将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见证了评价观念的转变和社会心态的进步。哪怕没有成功,那些竭尽全力学习和工作、尽己所能生活的人们,也同样值得尊重和体谅。一时的失意者并非永远的失意者,在此处失败并不代表在彼处也失败。那些在考研初试中败北的考生,也被赋予了发光发亮的可能。

人生没有标准答案,成功没有固定模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路要走。不管换不换赛道,“失利考研人”都有可能到达胜利的终点。对于考研人而言,不因失利而气馁、颓废,而是愈挫愈勇,重新找到前进的方向;对于学校而言,应该及时出台措施帮助因考研而错过招聘黄金期的大学生就业,给予必要的心理纾解;对于公众来说,多一分理解与宽容,给“失利考研人”以善意和温暖。一个尊重和善待失意者的社会,不仅更有人情味,也会更有希望与活力。

文/黄慧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半月谈:考研人数减少,怎么看?
半月谈微信公众号 2024-01-17
从年增80万到锐减36万,“考研热”降温了吗?
首都教育 2023-12-26
高考“放榜”,勿忘为失利者鼓劲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27
今年考研录取率或不到两成,媒体:无论上岸与否人生长路都刚开始
中国青年报 2023-04-03
“双一流”大学生考研却瞄准“双非”高校:“逆向考研”为哪般?
半月谈 2022-12-23
住进寄宿自习室的考研人:为圆校园梦,花钱“买”孤独
红星新闻 2022-12-11
那些住进寄宿自习室的考研人:为圆校园梦 花钱“买”孤独
成都商报 2022-12-09
考研人的国庆假期:“卷”在自习室和集训班
北京商报 2022-10-0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