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管住了基民的手为何仍亏多赚少?封闭期基金遭遇灵魂拷问
上海证券报 2023-02-21 09:57

封闭期基金往往被看作是解决“基民不赚钱”痛点的一剂良药,但事实似乎并非如此。

近日,沪上某知名百亿级私募旗下封闭期基金打开申购,投资人透露部分产品净值已跌至0.6元以下。而从公募基金来看,过去几年,超半数封闭期基金成立以来至今仍处于亏损状态,一些基金亏损幅度甚至超过30%。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产品在市场高位时成立、风控缺失等是造成封闭期基金业绩不佳的重要原因。未来基金管理人须在发行时点选择、波动控制、持有人沟通等方面不断改进,这样才能有效引导投资人长期持有,从而真正解决“基民不赚钱”的行业痛点。

基民之痛:封闭期基金业绩亏损

近日,曾被投资人联名举报的某知名百亿级私募再度引发市场关注。

据悉,该私募由原大型公募基金总经理创办,2020年在多个渠道发行2年封闭期产品,成为当年的爆款产品。近日该私募旗下部分产品封闭期到期,有投资人透露,截至今年1月底基金净值已跌至0.57元。“当初选择封闭期产品是希望通过少择时而获取更高收益,没想到2年过去了不仅没赚钱,还亏损超40%,因此选择割肉赎回了。”

根据投资人提供的产品月报,上述产品于2021年2月开始运作,随后由于踏错周期股、能源股的行情节奏,2021年回撤幅度超30%,在震荡调整的2022年则回撤幅度超20%。

同样于2020年发行封闭期基金的和谐汇一、汉和资本,其产品表现也不佳。

资料显示,2020年东方红资管明星基金经理林鹏“奔私”成立和谐汇一资产,当年10月公司旗下封闭期3年的和谐汇一远景系列正式开售,开售首日募集资金便超百亿元。不过,据渠道人士透露,截至2023年2月10日,和谐汇一旗下远景系列产品净值已跌至0.8元以下。

汉和资本于2020年7月公告称,公司接受更长期锁定期产品的申购预约,产品锁定期限为6年,彼时引发市场高度关注。但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2月10日,汉和资本旗下多只2021年一季度成立的产品净值跌至0.7元以下。

值得注意的是,类似情况也出现在公募基金。据上海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从2018年12月至今,全市场共成立封闭期主动权益基金515只,其中近400只基金在2021年以后发行。从上述基金的业绩表现看,截至2023年2月17日,成立以来获得正收益的基金占比约三成,跑赢业绩比较基准的基金占比不足五成。

一些封闭期基金成立以来亏损超过30%。以嘉实优质核心2年持有期混合基金为例,该基金成立于2021年9月28日,截至2023年2月17日,基金成立以来亏损30.15%。类似的还有,泰达宏利景气领航2年持有混合成立于2021年11月3日,基金净值一度跌至0.6327元,截至2023年2月17日,基金最新净值为0.7039元。

封闭期基金之困:高位发行风控缺位

仔细分析发现,在市场高位时发行并建仓、风控缺位、打法激进等是造成封闭期基金亏损的主要原因。

从公募产品来看,亏损较多的封闭期基金大多是在2020年下半年至2021年发行的,彼时市场行情较为活跃。沪上某基金公司营销总监坦言,和开放式基金相比,封闭期基金的发行难度要更大一些,只有在市场行情较为火热的时候,封闭期基金才能“卖得动”,因此导致2020年下半年至2021年,封闭期基金密集发行。

格上财富金樟投资研究员谢诗琦的看法也较为相似。谢诗琦认为,近两年发行的封闭期基金业绩不佳,主要与市场变化和发行时点有关。由于经历了剧烈的市场风格切换、核心资产估值消化以及2022年的大幅震荡调整,2021年初成立的基金业绩普遍承压。

记者采访获悉,上述2021年2月开始运作的私募基金,在成立后的一周内便完成建仓并满仓运行。从上证综指走势来看,彼时正处于近两年来的市场最高点。北京某百亿级私募在2020年四季度发行的产品,也由于担心错过行情而在一周之内完成了建仓。

除了高位建仓,一些基金经理采取较为极致的操作导致基金亏损较多。以泰达宏利景气领航2年持有混合为例,该基金成立于2021年11月3日,成立以来亏损超过20%。截至去年四季度末,基金前十大重仓股清一色是新能源股票,包括大金重工、阳光电源、中天科技、科士达、德业股份、派能科技等。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业绩不佳的封闭期基金在封闭期更换了基金经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对于慕名而来的投资者来说是一种伤害。以工银圆丰3年持有期混合为例,2021年1月11日启动发行,时任基金经理袁芳市场认可度较高,该基金最终认购资金超过150亿元,按比例配售。但截至2023年2月17日,工银圆丰3年持有期混合成立以来亏损近30%,基金经理也从袁芳更换为杜洋。

长期发展之思:解决痛点还需多维度优化

在基金研究员看来,在市场高点的时候,基金公司应当对规模的扩张持克制态度,审慎宣传,避免误导投资者在市场高点时入场,最终留下“一地鸡毛”。

有业内人士也认为,公私募机构应以投资人利益为先,注重发行时点的选择,并重视风险管理和投资人沟通工作,这样才能逐步培养持有人的长期投资习惯。

某大型私募人士透露:“近两年封闭期产品表现不佳,我们从中吸取了教训,未来会在三方面进行改进:首先,发行时点有所取舍。在市场相对低位募集产品,虽然难度较大,但能够在中长期通过较好的客户持有体验引导其长期投资习惯;其次,做好客户风险偏好与自身投资风格的匹配。每个渠道的客户风险偏好不同,后续在渠道选择上会更为谨慎;最后,完善风险控制体系,避免因组合过大波动导致投资人‘割肉’赎回。”

好买研究部副总监施丹锋表示,要真正解决投资痛点,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其一,在产品封闭期内,管理人须定期与持有人进行充分沟通,避免因双方信息不对称令投资人过度焦虑;其二,管理好波动,避免净值大起大落。基金管理人可以尝试运用股指期货、量化等工具优化持有体验,引导投资人长期持有;其三,重视发行时点的选择。

编辑/范辉

相关阅读
“A股大涨 怎么我的基金倒亏了?”基民灵魂拷问:你这啥水平?
财联社 2024-10-03
“A股大涨,怎么我的基金倒亏了?”基民灵魂拷问:你这啥水平?
财联社 2024-10-02
中基协新规来了!基金经理“中途跑路”套上了“紧箍咒”
第一财经 2023-11-26
基金经理封闭期频繁“跳车” 基民感慨“错付了”
证券时报 2023-07-31
基金封闭期 基金经理却离职了!业内呼吁…
中国基金报 2023-07-16
三年封闭之约如期而至 高位入场基民相当郁闷
证券时报 2023-07-03
基民之痛引发行业之思
上海证券报 2023-06-13
业绩未现明显优势 持有期基金盈利能力遭遇考验
中国证券报 2023-06-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