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让城市顺畅“呼吸吐纳” 北京城市副中心已建成海绵城市27平方公里
北京通州官方发布 2023-02-16 12:03

减河公园通过海绵设施实现雨水下渗、滞蓄

上周末,通州区迎来立春后的首场降雨,与此同时,分布在副中心各个区域的“海绵”也做好“吸”水的准备,通过这一方式雨水实现再利用。记者从通州区水务局了解到,截至2022年底,副中心海绵城市建设达标区域面积27.18平方公里,建设达标比例为37.87%,圆满完成2022年海绵城市建设达标比例35%的目标要求。

在紫运南里三区,雨中的小区内植草沟与透水铺装等生态设施格外醒目。雨水经过海绵设施的转输、收集与存蓄,真正实现自然下渗、自然积存与自然净化。路边的草丛中,叶尖上还沾着水珠,但人行道路面并没有积水,丝毫没有影响居民出行。如今,城市副中心海绵城市建设总面积已达130余万平方米,通过海绵设施与景观环境的充分融合,也使得人居环境得到改善,越来越多居住在城市副中心的百姓享受到了“海绵城市”建设带来的生态红利。

据了解,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通州区2016年开始进行海绵城市试点建设,试点区域近20平方公里,区域内的小区、道路、河道等都按照有利于排水、渗透的理念进行规划建设,上百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落成。降雨来临,植草沟、渗水砖、雨水花园等都将派上用场,避免雨水找不到出口而淤积形成洪涝灾害。

下好项目谋划“先手棋”,近年来,通州区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建设思路,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统筹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和堤岸防洪达标建设,从区域流域、城市、设施、社区四个层级系统谋划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实施海绵型建筑与小区、海绵型道路广场、海绵型公园绿地、海绵型水系、管网及泵站、管网排查与修复、再生水利用等工程。

副中心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管控平台、行政办公区再生水管网智能化管控平台项目先后进入试运行阶段,管控平台共建设了118个监测站点,对试点区域内已建成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和片区进行全天候监测。平台目前包含了试点区内3条河流水系、123个地块、4900多个海绵设施、上千条排水管网的实时数据信息。客观真实地反映当前全区海绵城市建设效果,并将相关设施的运维水平及时进行反馈,确保“建设一处、监管一处、造福一处”。

记者了解到,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已在城市副中心全域推广。截至2022年底,副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为71.78平方公里,海绵城市建设达标区域面积27.18平方公里。预计“十四五”末,城市副中心50%的建成区面积将达到海绵城市要求。

编辑/谭卫平

相关阅读
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北京累计建成近6000处海绵城市项目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30
“绿色”已成北京城市副中心鲜明底色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30
极端特大暴雨考验下的“海绵城市” 能否进行更多先行先试
南方都市报 2023-09-21
海绵城市建设让桥下难见积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20
视窗 | 河北秦皇岛:打造会呼吸的绿色生态型海绵城市
新华社 2023-06-15
通过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验收 副中心提供了可复制的“北京经验”|2023中关村论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31
重庆首个市级海绵城市雨水花园示范基地建成开放
中国新闻网 2023-05-11
北京城市副中心最大再生水厂水系景观公园建成
北京通州官方发布 2022-10-2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