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人民日报 2023-02-14 09:30
深刻把握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才能创作出有生活温度、社会广度、历史厚度和思想深度的经典之作

新春伊始,文化领域捷报频传。春节档电影票房突破67亿元,上映国产电影主题积极、类型多元、专业性强,反映了近年来中国电影制作水准的不断进步。这段时间上映的几部国产电视剧,也赢得观众广泛好评。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从人才队伍、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等多个方面进行部署。锚定新坐标、扛起新使命,不断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才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文化支撑。

以高质量精品创作激发引领力。衡量文化事业发展状况,最重要的标尺是文艺作品的整体质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最终要体现并落实到用优秀作品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上来。要赢得人民认可,文艺创作必须量质并进,在“高原”之上再攀“高峰”。“高峰”之“高”,在于它经得起时间检验,在于它在文艺史上的标杆价值,在于它代表一个时代文化艺术的高水平成就。文艺工作者只有立足伟大实践,既精益求精、勇于创新,又朝乾夕惕、久久为功,深刻把握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才能创作出有生活温度、社会广度、历史厚度和思想深度的经典之作。

以高标准公共服务提升凝聚力。以文化人、艺术养心,文化事业是培根铸魂的全民工程。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助于最大程度提升社会凝聚力、民族向心力。具体而言,应常态化开展覆盖全民的大众阅读、艺术普及、百姓舞台等文化惠民活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精准对接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探索非遗活化利用新路径,更好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总之,让广大人民群众成为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展示者、欣赏者、分享者,才能为建设文化强国注入不竭动力。

以高站位谋篇布局锻造竞争力。要统筹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文化建设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强化文化赋能,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例如,与创意产业协同支撑“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与旅游产业融合扩大休闲文化消费。同时,推动文化领域“数智化”转型,以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度应用,重塑现代文化产业。要顺应文化产品和服务生产、传播、消费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场景化趋势,推动智慧场馆、虚拟展演等文娱新业态健康发展。

以高素质人才队伍激发创造力。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文化大繁荣大发展需要加强文艺队伍建设。从文艺组织角度看,既要重视文艺院团人才梯队建设,也要关注新文艺群体的成长。网络作家、独立制片人、独立演员歌手、自由美术工作者等新文艺群体,已成为文艺发展的生力军,应积极引导其创作优秀作品,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此外,还要发掘和鼓励优秀民间文艺人才,通过规划、组织、指导全国性民间文艺等方式,开展对民俗文化的考察与研究、保护与传承。

文化兴则民族兴,文化强则国家强。以文载道、以文化人、以文弘业、以文惠民,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文化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必将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文/顾亚奇(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为文化繁荣兴盛注入改革动能
光明日报 2024-08-22
网络文学主流化提速,激发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18
提质增效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经济日报 2024-02-16
西城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融合贯通发展试点正式启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24
北京西城重磅发布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九大落地成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09
2023北京文化论坛 | 王一鸣: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15
韩俊在合肥市调研文化事业发展情况
安徽省人民政府网 2023-07-04
数字经济下文化产业发展机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1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