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一月,“青年”与“抑郁”这两个词总是沉重地同时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
15岁少年胡鑫宇,因学业家庭压力导致的心理问题自缢去世。
电影《深海》,用沉默如谜的大海意象,作为“抑郁症”的譬喻,讲述在原生家庭创伤中的小女孩被抑郁症吞噬,后又重见天日的故事。
转型社会下,严苛的教育选拔机制、学业压力、愈发收紧的社会机遇、事业与家庭的两难等等,让年轻人本就冲突不断的青春期与后青春期蒙上抑郁的阴云。“逃遁一代”年轻人,人均“社恐”、丧、佛系、躺平,在主流价值标准面前左支右绌,对自己将要过的生活不自信也不确信。
他们常常被批评为“脆弱矫情”“不上进”“不争取”“木讷”,但实际上,他们的青春困厄需要被看见、被理解;他们闭锁的心灵深海,更有旖旎莫测的星云、汹涌澎湃的浪涛。
薛超伟的小说集《隐语》,就是一本勘探青年人心灵海面下精神地貌的作品。
在高歌猛进的加速年代,薛超伟的写作却“始终在缓慢的节奏里”,8年时间,9篇小说如水珠般缓慢凝结,不仅溶解了时代的鲜活气息,更打磨为一篇一格的文学珠玉。
薛超伟用文字为砖块,虔诚地搭建起一座座人类的心灵小世界。那里有禅意葱茏的古庙,有庞大如巨兽的魔都,有全景敞视密不透风的监狱,有人情盘缠、价值失焦的小镇,有秘密蔓生的出租屋,有封锁时期围困三口之家的家庭空间。
小说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沉静和热情,细细描画“社恐”一代青年隐秘的心灵深海。他们面对城市,难于找到锚定自我的位置;面对上一辈,无法成长为能够取而代之的合格的“大人”;面对万花筒般激变的社会和人际关系,他们一边焦灼于无从融入,一边却耐心寻找属于自己的门径。
描写当代青年精神困厄的小说很多,但《隐语》不同于情绪的抒泄、连篇累牍的自我意识输出,薛超伟确写内在的心灵图谱,却跳出写作者“自我”的偏狭地界,比任何人都关心周遭的世界,他更以敏锐的触角,探测到我们时代最具体、最鲜活的人:悬浮青年、合租室友、弑夫女囚、寺庙病客、乡间“独自人”......他们或是你我隐秘的自我,或是生活中那个令人心疼的朋友。
在现实世界的逻辑中,僵持与紧张感使内向青年无法过那种昂扬又顺滑的生活——但阅读薛超伟的小说,拾起他埋下的所有机锋与残酷,撞见他如树林间隙狐狸尾巴闪过的嘲谑和幽默,最终读者会抵达一片开阔的自由地带,被小说一视同仁的宽谅与温柔包覆。我们也最终会理解自己、理解这代青年:害怕生活,却渴望生活。以缓慢的步伐,踏上非往不可的人生。
编辑/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