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海鲜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注意这几点,安全吃海鲜!
大众医学杂志 2023-02-11 20:30

近日,“女子吃海鲜腹痛就医出院当天死亡”的新闻登上热搜,引发热议。

海鲜存在一些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若食用不当,可能会影响健康。但只要注意安全,还是可以美美享用海鲜的。

远离有毒海产品

有些海产品含有天然毒素,这些毒素性质稳定,一般烹调加工手段无法将其破坏,且分子量小,易于吸收。一旦达到一定摄入量,会引发中毒,甚至致人死亡。

比如,河豚所含的河豚鱼毒素能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人误食后易中毒,死亡率高达40%~60%。沿海地区居民食用混杂在海杂鱼中的河豚鱼是导致河豚毒素中毒的原因之一。

贝类本身无毒,但在摄食大量有毒藻类后,可被毒化。被毒化的贝类所含毒素统称为麻痹性贝毒。有毒的热带鱼主要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珊瑚礁周围,因长期食入有毒藻类而累积了雪卡毒素。雪卡毒素中毒的症状有恶心、呕吐、口干、腹泻、头痛、寒战、肌肉痛、口中有金属味等。

避免食用有毒海产品是预防中毒的最好方法,除河豚鱼外,有毒贝类、有毒热带鱼都无法通过外观辨别。普通消费者一定要从正规渠道选购海产品。

不吃不新鲜的海产品

海产品死亡后,其体内的酶会促使蛋白质逐渐被分解为氨基酸类物质,之后进一步被分解为氨、三甲胺、吲哚、组胺、硫化氢等产物,产生臭味,这一过程称为腐败。

同时,腐败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在腐败和微生物生长的双重作用下,海产品品质急剧下降。若此时食用,鱼体中的组胺可引起人体毛细血管扩张和支气管收缩,导致食物中毒。

鲐鱼、鲣鱼、鲭鱼、金枪鱼、沙丁鱼、秋刀鱼、竹荚鱼等肌肉中含血红蛋白较多,组氨酸含量较高,不新鲜时更容易产生组胺。

生食海产品须谨慎

生鲜海产品往往携带多种致病微生物,易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特别是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海洋弧菌、沙门菌、肉毒杆菌、诺如病毒等。此外,海产品还是寄生虫的“温床”。

有时,人们为了追求虾、蟹鲜嫩的口感,生食或加热时间不够,以及生熟分开不彻底,都可能导致“病从口入”。

海产品不宜生吃,要注意彻底烧熟煮透。

鱼头、虾头要少吃

如果水域受到化学物质污染,有害污染物浓度达到一定限量,可能会带来食品安全问题。

即使海水中污染物的浓度不太高,但通过食物链的生物富集作用,处于食物链末端的海产品中的污染物浓度也不低。

海产品中难以分解的有害物质带来的安全问题最严重,如铅、砷、汞、镉等重金属。虽然海产品重金属污染不至于引起急性中毒,但长期摄入对身体健康无益。

吃海产品时,可以将脂质含量高的部位(如鱼虾的头部)弃去,因为重金属容易富集在这些部位。

编辑/陈品

相关阅读
夏末秋初吃海鲜,警惕副溶血性弧菌中毒
马上营养 2024-09-04
“鲜”还是“险”?爱吃海鲜的要注意了
疾控U健康 2024-06-08
孕期吃不好母胎都遭殃:哪些食物要小心?
北京妇幼健康服务 2023-08-19
疾控中心发布提示!这类蔬菜要烧熟煮透,防止中毒!
人民网科普 2023-07-22
吃螃蟹的禁忌,这几点要注意!
科普中国 2022-10-16
刚死的螃蟹能吃吗?吃螃蟹的禁忌,这几点要注意!
科普中国 2022-10-07
炎炎夏日,说说食品安全的那些事儿!附:宣传顺口溜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2-07-22
伏天来了,小心食物中毒!
深标食品 2022-07-2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