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话题 | 重现“面棋”和复盘 俞斌感慨:这才回归围棋本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2-01 22:07

20129.jpg

本次LG杯决赛场,两位棋手用上了久违的棋盘,面对面进行“手谈”。中国围棋队主教练俞斌欣慰地表示,这才回归到围棋的本质。如果说近10年间中国围棋刮起“青春风暴”,日本和韩国棋手则在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提升。在中国围棋八冠王柯洁最鼎盛的时期,曾多次被韩国80后棋手阻击。近年来韩国第一人申真谞如日中天,也让中国围棋国家队加强了对训练理念的讨论。

中日韩围棋各有特点相互取经

中国围棋队主教练俞斌表示,在职业围棋层面,中日韩一直在各自反思,相互学习。“从历史上看,一直是韩国在读秒阶段的计算能力好,原因是他们最重要的韩国围棋联赛,采用的是快棋制,而我们最重要的围甲联赛是采用慢棋制。”俞斌说。

有意思的是,在过去中国围棋成绩领先的时候,韩国棋界反思认为,世界大赛成绩比不过中国,是因为韩国联赛采用了快棋制。俞斌说:“韩国围棋在反思以后,把部分棋局改成了慢棋。现在轮到我们成绩下来了,也在反思,是不是读秒快棋能力下降了。”

20131.jpg

俞斌认为,三个国家职业围棋的训练方式不一样,对围棋来说也是好事。“我们还是应该发挥出各自的特点,再互相吸收优点,然后在世界大赛中多比一比。”俞斌说。

值得注意是,在中国职业围棋界,97后八冠王柯洁,偶尔也会自嘲“下不动”。而韩国多位80后还盘踞在奖金榜前十名。对此俞斌坦言,在中国,年轻棋手确实竞争激烈,棋手年龄稍大,压力就会变大,“相比中国的棋手,日本棋手退役最晚,韩国棋手退役时间也比中国晚。这除了围棋环境竞争的激烈程度,日韩也存在棋手的厚度不足的现状。所以日韩棋手即使到了一定岁数,还能够打比赛生存。中国围棋是年轻人涌现得更多,新秀冒出得更快,所以竞争也更加激烈。”

AI时代围棋也要坚守传统

本届LG杯决赛在恢复了“面棋”后,也恢复了赛后的复盘。丁浩和杨鼎新赛后都没马上走,而是细细谈论各自的心得和棋路。这一刻,传承数千年的围棋精神又回来了。不过,在围棋AI如同“上帝视角”的当下,围棋还能坚守传统吗?

事实上,在中国围棋队内,棋手们就有不同的训练习惯。这次LG杯赛后,丁浩和杨鼎新都说,更习惯和队友下训练棋,当然也不排斥用AI进行特定局面下的训练。俞斌介绍,丁浩更擅长下慢棋,这也让他在LG杯用时3小时的决赛中,更占优势。

丁浩表示,自己一直在坚持自己的训练方式,“我的训练时间不长,有人会用AI练习10小时,我绝对没那么久,一天下慢棋加训练,最多7,8个小时。我的效率和专注度还是很高的,包括思维方式对我也有帮助。”

杨鼎新也更愿意和队友下训练棋。谈到AI对职业棋手的影响,杨鼎新认为大家确实都在学,但提升棋力肯定不是靠背。他说:“你得有AI后续的思路,包括它背后的价值判断。丁浩强在对棋的理解。你了解AI的棋路,也要有自己的风格。”

谈到AI对韩国棋手,特别是申真谞的帮助,杨鼎新表示,“申真谞每年有一百多盘比赛对局,训练也有几十盘。每天他晚上用AI训练,第二天比赛时就能印证。对局量大了,加上他对棋的理解,让他胜率提高。整个过程中都是正向反馈,对他都是积极的促进。”

杨鼎新也承认,疫情三年,比赛减少,让中国棋手受到很大影响。“去年我下了四十几盘棋,还算比赛多的。相比韩国棋手,我们的比赛要少很多。所以光是看AI摆棋,没有训练没有比赛,我不认为能提升棋力。所以我一直认为,高质量比赛,加上平常高质量的对局更有帮助。当然我也在自己中盘胜率很高的时候,引入AI下胜率低的一方,来练习后半盘。有针对性的对局训练是有用的。”他说。

围棋比赛重新成了棋手的爱好

中日韩围棋力量的此消彼长,放在数千年历史的黑白世界中,只是一个瞬间。人工智能未来能把古老的围棋带向何方,职业棋手也说不清楚。几位棋手都认为,职业围棋比赛应该是人和人之间的对弈和交流。未来围棋无论向何处去,都自有它的道理。

俞斌更欣赏如今围棋的样子。在LG杯恢复面棋后,他透露到今年三月,会有中日韩围棋交流赛进行试水,未来也许会有更多的国际围棋交流和赛事。此外,亚运会的快棋,和丁浩更适应的慢棋,都会帮助中国棋手找到发挥的舞台。

在AI训练的硬件条件上,俞斌介绍,这方面中韩两国的国家队层面没什么差距。“我们国家队每位棋手都会在每一盘棋结束以后,用AI进行复盘。确实有的棋手喜欢和队友下训练棋,有的喜欢通过AI训练。利用AI训练的棋手,训练强度会大一些。总体来说,中国围棋国家队中用AI训练的棋手,在数量和用时上,不比韩国少。”俞斌说,“大家对AI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和日韩棋手总体也没有差距。”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褚鹏
编辑/张颖川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