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经济日报刊文:痛打直播售假“七寸”
经济日报 2023-01-14 08:15

“百达翡丽、欧米茄、劳力士等名表在直播间‘秒杀价’只要数百元,你心动了吗?”近期,四川省南充市公安局顺庆区分局侦破一起网络直播带货售假案,犯罪嫌疑人通过直播销售各类假冒名表,涉案金额2000余万元。近几年,直播带货等消费新业态兴起,拓宽了消费者的购物渠道,提升了人们生活的便利程度。但与此同时,虚假夸大宣传、假冒伪劣商品频现、销售数据造假、带货主播“翻车”等问题也被不少消费者诟病,折射出直播带货行业乱象。

与线下店铺、传统电商等销售模式相比,直播带货具有更强的即时性、受众更加广泛、带货和发货分离等特点。正是由于这些特点,消费者在购买到假货时更容易面临取证难、维权难等问题,而一些消费者的隐忍无形中又助长了不法商家“顶风作案”的气焰,个别直播平台正沦为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重灾区”。

问题屡禁不止,归根结底还是利益使然。在高额利润面前,过低的违法成本,不足以对带货主播、直播平台形成强有力的震慑。因此,规范直播电商行为,从根本上看,需要完备的法律法规并提高违法成本。现行的民法典、电子商务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广告法对制假售假等行为都有相应的规定,有关部门应秉持对假货“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直播带货前景广阔,但其健康发展有赖于各方共同努力。治理直播售假,除了需要有关部门加大查处力度、依法打击相关违法犯罪行为之外,还需要各类平台强化自我管理、压实监管责任。

2022年3月,《关于进一步规范网络直播营利行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平台方的监管职责。对于平台而言,应加强监管力度,引导入驻商家恪守诚实信用原则,确保守法合规经营,同时对电商经营者的资格、直播内容等进行审查,就其存在的风险提示消费者。针对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遭遇的问题,平台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及时查处直播带货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完善平台监管措施和处罚方式。商家和主播要坚守职业道德、增强社会责任感。

此外,消费者也要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避免盲目冲动,做到理性消费。在遇到消费纠纷时,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只有形成多方合力,共同净化直播购物环境,才能提振消费信心。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经济日报刊文:直播带货有规矩才有未来
经济日报 2024-09-07
多起“直播带货”售假案告破 具有更强的隐蔽性 传播速度更快
解放日报 2024-06-05
上海:警方连破4起“直播带货”售假案 涉案金额超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4-06-03
加大力度治理直播售假
经济日报 2024-03-19
乱象频出维权困难 谁来为“翻车”的直播带货“买单”?
工人日报 2023-11-09
经济日报刊文:从严治理直播行医乱象
经济日报 2023-03-21
经济日报:主播挨罚能否刹住“演戏”式虚假砍价
经济日报 2023-03-08
直播售假套路多,服装、配饰等成“重灾区”
新华社 2022-12-3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