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轻症不建议服用小分子抗病毒药物 特殊人群服用感冒类药物需注意潜在副作用
解放日报 2022-12-26 07:31

近期各地在陆续优化调整疫情的管控措施,社区和工作场所有新冠症状的感染者人数明显增多。多数感染者的症状为发热、乏力、肌肉酸痛、咽喉疼痛、腹泻、嗅觉和味觉减退等。不少人关心,小分子抗病毒药物帕克洛维(Paxlovid)已可购买,感染病毒需要服用吗?是否需要服用抗生素?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候任主委、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宋元林主任医师带来科学建议。

病毒感染一般不需要用抗生素

专家表示,考虑到小分子抗病毒药物帕克洛维(Paxlovid)的价格,同时不易购买,一般轻症患者不建议服用这类抗病毒药物。如确有新冠感染变为重症的危险因素(包括60岁以上,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肾移植术后、慢阻肺、肥胖、血液病、血液透析、肿瘤等患者),使用后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重症的发生。不过,与该药物有交互作用的药物有200余种,而与抗病毒药物联用,有些可以增加其他药物浓度,有些联合用药可以降低抗病毒药物浓度等,因此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其他新的小分子药物还在研发中,未来可期。

至于感染病毒是否需要服用抗生素?宋元林说,病毒感染一般不需要用抗生素。如果感染后期出现了发热伴黄痰,白细胞增高等,可以考虑口服抗生素来应对。患者咨询医生后,同时确认无禁忌症情况下,可选氟喹诺酮类药物(18岁以上方可使用)、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等;或大环内酯类、头孢类口服药物。

许多患者感染后会咳嗽,因此除了感冒退热药物,止咳化痰平喘的药物也可应用。如有咳嗽咳痰,可以考虑镇咳止咳药物、化痰药物;如有喘鸣或既往有慢阻肺哮喘病史,可用吸入药物(包括短效和长效的吸入药物)。如在进行上述药物和非药物干预后,仍有明显发热,活动后气急,或血氧饱和度下降(低于93%),需要进行医疗咨询或到医院就诊。

中药和中成药怎样服用?专家表示,新冠疫情以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成为大家的共识,包括各种清热解毒类的中成药麻杏石甘汤或小柴胡汤等。中西医结合可以快速改善呼吸道、肠道乃至全身症状。

特殊人群需要牢记用药禁忌

宋元林同时列出特殊人群用药。儿童、老年人、孕妇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需要注意服用感冒类药物带来的潜在副作用。

对儿童来说,应尽量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免哮喘诱发;对孕妇来说,多数药物禁用或慎用,如果有体温升高,可以尝试物理降温;老年人要注意退热不宜过快,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有胃肠道溃疡者,需避免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如布洛芬,以及阿司匹林、激素等药物;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麻黄碱引起心脏兴奋的作用较强,伪麻黄碱副作用相对较少些;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患者,需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对于肝肾功能不全患者,退热药物可以选择对乙酰氨基酚,一般人群每天不要超过4克。

此外,市民需要注意药物成分,切勿重复用药。多数感冒药物是复合制剂,包括四种成分——抗组胺释放药物、鼻腔减充血剂、退热药、镇咳药等。

抗组胺药物一般是扑尔敏、苯海拉明,服用后可能有打瞌睡等;减充血剂是麻黄碱、伪麻黄碱,均有收缩血管作用,也有心脏兴奋作用;退热的成分一般是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镇咳药一般是右美沙芬、可待因、那可丁等。常用感冒药物如泰诺、惠菲芬等都含有上述成分,也有一些感冒药物含有咖啡因、人工牛黄等。这些药物的成分没有必要重复使用,避免过量。

专家最后提醒,市民无需囤积过多感冒药物,有多余的可以拆零送给亲朋好友。根据新冠感染的病程,一般用药需要5—7天,2周左右抗体出现,一个月后病情显著改善。

文/顾泳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血压升高,原来是感冒药惹的祸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6
发热、咳嗽、鼻塞...感冒药,您用对了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2024-01-24
专家:小儿抗病毒药可以常备
广州日报 2023-12-12
这三类非处方常用药 准妈妈也别随意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27
13岁男孩检出“毒品”阳性?家长注意!这种药千万别给孩子乱吃!
科普中国 2023-05-0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