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感染奥密克戎之后:无症状者、未打疫苗老人、四次感染者都经历了什么?
南方都市报 2022-12-20 07:31

关爱自己的健康就是照顾自己的过程,生理上、心灵上,都要尽量让自己更强壮。——受访者考拉

此轮新冠疫情奥密克戎变异株在国内已成流行趋势,每个人都面临着感染的可能。

12月初,尽管广州公布此轮感染数据表明16万余感染人数中约9成为无症状感染者,证明此轮病毒并不值得恐惧,但此轮疫情发展中,仍有少数人群成为重症或危重症患者。目前,对感染奥密克戎之后究竟症状如何、影响如何说法不一,感染后是否能形成免疫屏障也暂未有定论。

为科学认识奥密克戎,南都记者采访多位感染奥密克戎的患者,其中既有无症状、轻症感染者,也有重症甚至反复被感染的患者。

他们当中,年龄最小的仅8岁,年龄最长者为79岁,他们希望以自己切身经历和感受告诉公众:奥密克戎并不可怕,但也不能掉以轻心,需要以科学的防疫理念应对病毒,接种疫苗、戴好口罩、做好防护,是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常识。

无症状轻症患者鼻塞发热

“我每天都吃三个鸡蛋,你们吃了吗?”

黄玉在此轮奥密克戎暴发之时意外“中招”。11月23日,因外公去世,她从澳大利亚回国,飞机抵达上海之时,因长时间飞行又吹了寒风,起初感觉喉咙有些干肿,怀疑自己感染上新冠仅仅是一念之间,很快内心的心理暗示就否认了这一想法。

“不能阳,不敢阳。”家里有不少事务要处理,黄玉这趟回国一直力求不被感染,直到11月24日早晨,黄玉接到松江疾控流调人员的电话,称她的核酸检测结果显示异常需要复测,当天下午,黄玉的核酸检测结果显示:阳性。

“还是中枪了”,尽管除了喉咙略感疼痛之外,黄玉暂未出现其他任何症状,无奈之下,按照当时的政策要求,她被转运至定点医院隔离。

入院的前两日,她只觉得喉咙不适,“吞咽口水时有些沙沙的,不疼。”到第三天,喉咙不适感消失,转而开始流鼻涕,晚上睡觉的时候觉得鼻塞,这样的症状持续到第五天全部消失,其间没有发烧,体温一直在36.8°C左右。

尽管未出现明显病症,但黄玉的核酸结果几次阳性,为了让核酸尽快复阴,隔离期间,黄玉每日吃三个鸡蛋补充高蛋白,喝一大杯维C泡腾片,晚上11点前就睡觉。病友既惊讶于她的病症,更惊羡她的恢复速度,黄玉甚至在病房演讲:“我每天都吃三个鸡蛋,你们吃了吗?”

在医院隔离的第十天,黄玉的核酸结果彻底转阴,这才出院。事后回忆,黄玉称“好像只是患了一场小感冒。”诊断书显示,她是无症状感染者。

广州市12月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此轮疫情累计报告的16.27万例感染者中无症状占比约9成,重症、危重症仅4例,无死亡病例。“这说明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致病力和毒力明显低于之前的原始株和关切变异株。”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屹介绍。

与黄玉类似,43岁的刘勉也成为这波大流行中的“大多数”。但与黄玉几乎无症状不同,刘勉有更明显的发热咳嗽症状,胸部会因为咳嗽而疼痛,自11月30日确诊后3天时间里,刘勉全家五口人先后感染,家中8岁的小儿子,最高烧到39°C以上,“吃了一次退烧药,睡了一整天,第二天又精神了。”

已经70多岁的母亲是刘勉全家最后一个出现症状的患者。母亲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也不大好,刘勉很担忧她的健康状况,但所幸,“仅仅发烧、咳嗽,不太严重,休息了一天,第二天就能给全家人做饭。”

刘勉告诉南都记者,家人的症状与她一样,均为先发烧后咳嗽,但都比她的症状要轻,“咳嗽时并没有出现胸部疼痛的感觉。”对于轻症,刘勉也并未过多治疗,“除了孩子每日监测体温,大人甚至都没有测温,只吃了退烧药。”

12月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对媒体强调,目前全球流行的奥密克戎病毒,其感染者多为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虽然无症状感染者有传染性,但无症状感染者不是病人,无需恐慌,感染者若无症状无需治疗,实行自我健康监测,出现发烧、咳嗽等可对症治疗。”李兰娟说。

未接种疫苗老人转为重症

一度呼吸急促、吃不下饭、嗜睡,“说话也捋不清舌头”

这轮疫情中,很多人担心老年人、基础疾病患者成为新冠病毒攻击的脆弱人群。南都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多位接种过疫苗的老年人,和刘勉家的情况类似,即使有基础疾病,也均为轻症且顺利得以康复,但一些未接种疫苗的老人,境遇则十分凶险。

一位湖北医疗系统工作人员向南都记者证实,在其所在医院接收的约30名新冠患者中,绝大多数都属于无症状和轻症,“尤其是在疫苗高接种率的当下,重症患者很少,整体来看,老年人尤其是没有接种疫苗的老人容易出现重症。”上述人员说。

阿优的爷爷今年79岁,此前因为考虑到患有糖尿病未接种新冠疫苗,不幸成为此轮奥密克戎的重症感染者。11月12日,爷爷确诊感染奥密克戎,罕见的是,在确诊后的8天时间里,爷爷都未有明显症状,直到第8日当晚,爷爷不慎摔跤,随后高烧至40°C,“当时一直咳嗽,喘得厉害。”阿优回忆,11月21日,家人将爷爷送至医院,入院后CT检查结果显示,双肺已严重感染,胸腔积水。据监护仪数据显示,氧饱和度仅为88%,按照新冠临床类型,爷爷已属于重症患者。24日至28日期间,爷爷情况恶化,一度“呼吸急促、吃不下饭、浑身无力、嗜睡,说话也捋不清舌头。”因为身体过于难受,和阿优视频时,爷爷还大哭了一场。住院治疗期间,最严重的时候,氧饱和度降至70%,爷爷觉得自己撑不下去了,想回家,“做梦都会迷迷糊糊喊已经去世的奶奶的名字。”阿优回忆。

在持续对症用药治疗后,情况在11月28日迎来转机。这一天,爷爷的氧饱和度升至88%,一度达到90%,其后日益好转,在被确诊感染新冠19天后,12月1日,爷爷终于核酸检测呈阴性。

值得一提的是,感染新冠后出现凶险情况的并非仅为老年人。

11月底,任兴国从河北滑雪后回到北京确诊阳性,前两日症状并不明显,之后几天却反复高烧,浑身无力,喉咙刺痛,甚至出现咳血现象,但在间隔吃了两片感冒药,大量摄入维生素C硬挺过一周后,任兴国再次检测抗原,结果首次出现阴性。

回想这段经历,这位刚满30岁平日身强力壮的年轻人依然觉得心有余悸,用任兴国的话说,“老人如果遇上这样的情况,会很难熬。”

12月8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学院感染科在一篇公众号文章中指出,对于奥密克戎,99.5%的人可安心居家治疗,仅有0.5%的人感染后需要前往医院住院。上述文章建议,感染者要学会自我监测症状,观察体温、脉搏、氧饱和度,一旦出现氧饱和度下降至95%以下,持续高热(大于39°C)等症状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在经历了凶险的19天之后,阿优决定给爷爷准备一台血氧监测仪,随时监测爷爷的健康状况,并带爷爷去打疫苗,“爷爷家隔壁的老人也感染新冠,但打了疫苗,没有爷爷情况这么严重。”阿优说。

“重阳”患者自述感染经历

新冠重复感染概率大,感染一次并不能终身免疫

在各大城市准备迎战奥密克戎之际,反复感染正成为公众关注的新问题。

尽管接种了三针疫苗,王洋还是感染了两次新冠。他第一次感染新冠是在大年三十。今年1月31日晚,王洋和朋友们一起喝了些啤酒,庆祝新年。第二天,有朋友说自己确诊新冠了。几天后,王洋的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嗓子干痒的症状也出现了。之后连续两天,王洋连续都有点咳嗽,但没有失去味觉和嗅觉,他没有吃药,只喝了一次感冒冲剂,到确诊第7天,所有症状都消失了。

第二次感染,王洋明显感到症状比第一次严重。7月6日这天,他觉得有点头晕,喉咙肿痛,但喝水不会很疼,轻微咳嗽,自测抗原显示两道杠:阳性。这次他也没有吃药,而是吃润喉糖、冲维C泡腾片,然后多喝水,一周后转阴。

在王洋的印象里,两次感染新冠都没有留下后遗症,“严重程度甚至都不及一次感冒,之前我有一次感冒持续了两个礼拜。”

同样重复感染的大石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在意大利接种了两针新冠疫苗,其后总共感染了四次,笑称自己是“新冠王”。2021年冬天,大石在意大利都灵的滑雪胜地首次感染,但没有什么症状;第二次是2022年4月7日,他和朋友一起吃晚饭的餐厅里有食客确诊,但直到4月中旬,大石才确诊新冠。这一次感染自愈的经历,大石用“难受到爆炸”来形容。最严重的两三天里,他觉得嗓子、浑身肌肉、骨头和关节都痛,整个背部、腰部肩颈,能叫得出名字的部位都疼,这边疼完那边疼,同时伴随发烧,大概烧到39.8°C,咳嗽的程度和重感冒差不多。大石吃了退烧药就开始睡觉,醒了就躺着看电视和综艺节目,大概5到6天后就恢复了。

很快,新冠又再次“找”到了他。2022年6月,他的一位朋友在意大利旅游一圈后,在他家落脚,然后就确诊了新冠,大石也跟着感染了。这一次他先是发烧到38.8°C,出现了和第二次感染一样浑身疼的症状,不同的是这次咳嗽非常严重,“肺都快咳出来”。大石回忆,当时还咳出大量白色胶质浓痰,自愈期间很难入睡,吃了止疼药能迷迷糊糊睡一会儿,药效一过又被疼醒。这次症状持续了5天,“万幸撑过去了”。第四次感染是近期回国之后,这两天他觉得喉咙有点痒,不一会儿发了高烧,吃退烧药后温度降到38°C,接受南都采访时他正处于自愈中。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小汤山方舱医院医疗专家李侗曾近日对媒体表示,尽管感染新冠病毒后在一定时间内会获得针对该毒株的免疫力,但并不代表不会再次感染。“感染一次并不能终身免疫,具有类似的特点还有流感,由于病毒型别多、变异快,容易从人体免疫机制中发生逃逸,这也是流感疫苗为何每年都要接种,因为重复感染的概率很大。”

聚焦

医疗常识普及任重道远

新冠有后遗症吗?感染后如何再认识它?

新冠是否有后遗症,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议题。

南都记者注意到,目前所有采访对象均表示,未出现明显的后遗症现象。但也许新冠留给我们的“后遗症”并非反应在身体上,而是心理上的——对于疾病的认识、对于生命的认识都在新冠来临之时开始出现变化。

刘勉起初很抗拒感染新冠,也坚信自己只要注意保养身体,不会轻易感染,但没想到自诩“抵抗力很强”的她成了家里第一个新冠感染者。经过这一遭后,刘勉开始逐渐改变了看法:“任何人都不可能避免疾病,新冠就是人类发展史上必经的磨难。”

这几天,她和很多人都说过同样的话:放宽心、别担心,感染了也没有关系,很快就会过去。因为这次经历,她更加珍视生命,“平日注意保养、锻炼,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健康负责。等到老了之后,老年病、慢性病都找上门的时候,才开始注意健康是不够的。”

今年67岁的冯姐谈及新冠显得更为豁达,她有十余年高血压、高血糖病史,11月底陪同丈夫在医院治疗肿瘤期间不幸中招,转入传染病医院。目前,夫妻二人均未有明显的病症,且基础疾病也未显现异常。谈及感染新冠,冯姐豪爽地说:“怕啥呢,我之前就有同事得了,跟我说和感冒一样,我感觉与感冒也没啥太大区别,感冒咳嗽气管疼,这个也气管疼。”

这次不幸中招的考拉已和抑郁症斗争了很多年,因为患有抑郁症的缘故,她对生死看得非常坦然,“已经历了一次缓慢的死亡,在这之后很多事情都是变得可以接受了,因为我知道一切都会过去,过不去的事情,就学会和它共同生存。”

感染前后,考拉都没有过多担心所谓的后遗症和身体损伤。她觉得人不可能是百分百健康的,考拉也认同“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关爱自己的健康就是照顾自己的过程,生理上、心灵上,都要尽量让自己更强壮。只要无伤大雅,不影响日常工作,多活十年、少活十年都是不可控的。”考拉说。

反复感染的王洋10月份回到北京,主动加入了几个感染过新冠的留学生组成的科普微信群,他希望更多人能通过他的亲身经历,对新冠病毒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他曾在国内的医疗领域工作5年,因为此次疫情,他逐渐意识到,目前国内的医疗常识普及工作任重道远,“很多人甚至没有最基本的医疗常识,比如咳嗽是身体把病毒排出体外的一种积极方式,但不少人仍然希望通过药物止咳,还有很多人一感冒就往医院跑,但其实有的病在家就能自愈。”王洋甚至觉得,新冠大流行是一次普及医疗常识的契机,“最终效果如何,我们需要做的还有更多。”王洋说。

(为保护受访者隐私,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文/蒋小天 郭若梅 赵唯佳 王森 赵霖萱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美国研究表明:约10%的奥密克戎感染者有“长新冠”症状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5-26
同时感染两种奥密克戎毒株,这种感染概率有多高?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2023-03-21
张伯礼院士:奥密克戎仍在变异 应警惕再感染
科技日报 2022-12-19
钟南山:奥密克戎感染不可怕,99%的感染者可在7至10天完全恢复
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2-12-09
如何正确看待奥密克戎变异株?
解放日报 2022-12-08
怎样科学认识传播最快的奥密克戎
中国青年报 2022-11-30
马来西亚发现4例感染奥密克戎亚型毒株的病例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10-31
日本奥密克戎感染者现多种后遗症 儿童曝不明原因腹痛
海外网 2022-06-2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