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阳过”老人传经验:多喝水,不起急,别瞎琢磨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2-12-19 14:20

感染人数持续增加,作为“重点保护”人群,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备受关注。相比疫情初期,许多老年人已经不那么紧张。一些感染过的老年人甚至通过“抗疫日记”现身说法,为其他老人缓解焦虑。

心理专家表示,特殊时期下对老年人的心理关爱至关重要。面对新冠病毒,老人需要在科学应对的基础上保持良好心态,千万不要低估了自己。

特殊阶段,老年人不但要“挺住”还要“稳住”

“大家都不要怕,真的没什么可怕的,我也亲身体验了一把,快结束了……”在“银龄书院”微信群中,老年志愿者赵香琴的一席话,让因为担心感染有些沉寂的老人们活跃起来。

年近七十的赵香琴是“银龄书院”的一名老年志愿者,疫情期间,她和其他几位老人通过录制心理广播剧,为居家和住在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减压”。听说她“阳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关心起她的情况。

“这几天虽然很难受,但是不可怕,就跟我这些年鼻炎、咽炎、气管炎急性发作时一样。咱不能老躺着瞎琢磨,累了就躺着,睡不着就起来看看书,看看电视,听听咱的广播剧。”赵香琴还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多喝水,不起急,别瞎琢磨。

为了能给更多的老人提供参考,赵香琴还把自己感染新冠的经历写成“抗疫日记”,发到了微信群里。“我发烧38.8℃,后来鼻子不通气,嗓子干疼,疼醒了就喝水,就这么坚持着过来了。”

赵香琴的抗疫经历,让群里担惊受怕的老人们心里有了些底。不过,她还是叮嘱大家,能不感染还是不要感染,万一真的“中招”,也不要害怕。“大家踏踏实实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吃点药,很快就会过去的。”

如果家人感染了怎么办?赵香琴继续现身说法:“我的兄弟姐妹和我们的子女、孙辈已经有十几个人中招了,现在都在康复中,有的时间长点儿,有的时间短点儿。”她说,在这个特殊的阶段,老年人不但要“挺住”,还要“稳住”。

越来越多老人现身说法,恐慌焦虑逐渐回落

“心情非常重要。”赵香琴的经验之谈,得到许多老人的认同。最近,随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现身说法,老人对新冠病毒的看法正在发生变化。

“身边感染的人多起来之后,大家的恐慌焦虑反而开始逐渐回落。”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老年心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隆春玲发现,在没有感染之前,老年人的焦虑情绪最高。一旦自己真的感染了,老年人反而能够慢慢去接受这件事。

隆春玲说,老年人的恐慌和焦虑背后,其实都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有的老人担心家人生病,或者孩子生病;有的老人则是因为家里没有准备充足的药品而忧心忡忡;还有的老人因为是空巢、孤寡老人,会有一种无助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帮助老人解决问题,老人的焦虑感就会大大缓解。

隆春玲举了个例子,一位老人因为患有高血压,前段时间一直担惊受怕,经常给她打电话,还经常给她转发一些关于感染后会有什么症状的文章。而感染后,这位老人却像变了一个人,不但不紧张了,还经常发信息介绍自己的情况,“教”她如何应对、如何防护。原来,这位老人的女儿给她准备了充足的药品,让她很有安全感。

“有的老人把整个感染的过程记录下来,告诉大家感染后是什么症状,用什么药,什么感受,也能够帮助大家减轻恐慌。这些来自身边人的经验,会对老年人产生更大的影响。”隆春玲说,疫情发生以来,许多老年人接种了疫苗,平时也注意戴口罩、勤洗手,做好个人防护。随着对病毒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相比疫情之初,老年人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变化。

隆春玲说,在这个特殊时期,要对老年人多一些关心。这种来自他人的关心,会对老年人的情绪调节产生巨大的帮助。“关心老人不一定非得见面,但要让老年人知道自己与社会是有连接的。”比如,子女可以通过打电话、微信的方式与老人保持沟通,对于空巢、孤寡等特殊老人,社区则要倍加关注,满足他们当下的需求,解决他们的困难。情感支持到位了,老年人的心态就会更加积极。

独居老人如何做

生活规律、充足睡眠、做好手头事

当前,北京市新增感染者处于快速增长期。养老机构实行封闭管理,居家老年人也不敢轻易出门了。这种情况下,老年人该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呢?隆春玲表示,对于老年人来说,保持规律的生活,做好手头的事情至关重要。

她表示,老年人做到生活规律,就能把控自己的情绪。“比如没有吃饭,你就去做饭;想看会儿书,你就看会儿书;想做做家务,就去做家务。做好手头的事情,一会儿就能从焦虑的情绪下走出来。”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是睡眠。隆春玲说,当老年人有了充足的睡眠,整个人的状态就会不一样。而且,充足的睡眠还会提升老年人的免疫力。“睡眠好了,整个人的心情就会好。”

另外,老年人在家里还可以适当做一些运动,比如拍拍打打、抻抻筋等。隆春玲说,除了这些常规的方法,老年人还可以通过学习肌肉放松、音乐冥想、呼吸练习等自我放松的方式缓解紧张情绪。疫情期间,她就带领社区老人多次进行音乐冥想和呼吸练习,在轻柔的音乐中,隆春玲引导老人们通过深呼吸来感受音乐中的意境。每次时长不过5到10分钟,老人们却感到非常放松。

那么,如何来判断老年人是否焦虑呢?隆春玲表示,当老年人突然不断地去寻医问药,经常性地去转发关于病毒的文章,就说明老年人焦虑了。她说,老年人如果觉得其他减压方式太过复杂,不妨可以用“晒幸福”的方式转移焦虑情绪。“比方说,今天做了什么好吃的,读了什么书,画了一幅画,都可以拿出来晒。”

在一个由空巢老人组成的微信群中,隆春玲就是通过这种方法来调动空巢老人的情绪。在她的带动下,老人们天天在群里“晒”自己做的拿手菜,大家为了把菜做好忙得不可开交,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

对老年人的心理关爱将一直持续

为帮助老年人理性面对疫情、科学调适心理,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老年心理专业委员会从2020年开始开通心理服务公益热线,为老年人及助老工作人员、子女提供支持。截至项目结束,共服务老人800多人次,总计服务时长近5000小时。12月8日,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开通热线400-903-0898,面向全市养老服务机构入住老人提供心理慰藉服务。

“住在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同样需要关怀。同时不能忽视的,还有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隆春玲说,随着感染病例的增加,不光住在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的心理压力也非常大。对此,社会应该予以更多的支持。为了让广大养老机构渡过难关,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专门开通了养老机构心理支持公益热线010-86409146,帮助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减压。

作为老年心理专家,隆春玲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从而科学地为老人提供帮助。这段时间,她在线上开展老年心理讲座,通过电台节目进行科普,为老年人不断加油打气。“很多人觉得老年人的适应能力很差,实际上,只要给老年人一些引导,教给他们一些应对的方法,他们就能很好地适应。老年人不能低估了自己。”

隆春玲说,老年人的心理服务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并不是要等出现了心理问题才去关注,而是要长期关心关爱,及时帮助老年人调节情绪。即使疫情结束,对老年人的心理关爱还会继续。

编辑/彭小菲

相关阅读
北京:普惠养老服务送到老人家门口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7-17
平均年龄60岁,北京有群专替老人挑毛病的“啄木鸟”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1-29
“免费按摩”掏空老人数十万!警惕这四种专门忽悠老人的套路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12-26
怎么能让“网瘾”老人放下手机?
法治日报 2023-10-12
怎么能让“网瘾”老人放下手机?社区适老化改造可带动老年人参与线下社交
法治日报 2023-10-09
大兴北臧村启动“花馍贺寿 北臧陪伴”老人生日送祝福活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18
阳康后要警惕老人易摔倒 记住三个30秒
央视新闻 2023-01-23
老年人“阳转阴”之后,需要注意什么?
科普中国 2022-12-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