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云南收废品小伙长期资助贫困大学生 曾经无端受到质疑 仍将坚持做公益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2-17 16:08

云南玉溪靠着开设废品收购站维持生计的90后小伙史一全,虽然收入有限,每个月坚持资助贫困大学生,获得网友点赞。他称,将自己平时请人吃饭或者其他不必要的开支节省下来,就能帮助两个大学生,家里也为他助人为乐的举动自豪,所以将一直坚持下去。

史一全今年29岁,是一名职高毕业生,开过大货车,几年前在玉溪红塔区租下一块场地收购废铁等物品,每天的生活都在丁丁当当的声音中度过。由于长期接触废品,他大部分时间都穿着破旧衣服。不过,很少有人知道的是,他悄悄资助过多个贫困学生,至今还在以每人每月300元的标准,为两名大学生捐资助学。

“从三年前开始经营废品站,疫情期间生意不太好,收入不高。”史一全介绍,他是云南玉溪当地人,受到他人影响,几年前开始参加帮助贫困家庭之类的公益活动。“在有的家庭里,能够看到一些人真的很困难,而家里的孩子又需要读大学,导致他们压力很大。当时就想着,我有能力就要帮一把。”

史一全自己是职高毕业,觉得文化水平不太高,在社会上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也经常会碰钉子,所以才做起了废品收购生意,但是,他最不希望其他孩子读书半途而废,所以愿意站出来帮助困难孩子。

史一全和当地的公益组织——玉溪市红塔区六尺公益协会的相关义工一起,多次走访贫困家庭,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之前去困难家庭时,看到一个大学生母亲常年生病需要吃药,父亲只能打些零工,家庭收入很低。”史一全说,这户家庭还有需要读书的大学生,而且孩子成绩不错,“我虽然赚钱不多,但是觉得能够帮他们一把,所以就从一年多前开始,每月拿出300元钱对孩子进行资助。”

存在类似状况的,还有红塔的另外一名大学生家庭,史一全也伸出了援手。

提起和被资助学生的交流情况,史一全则表示,平时已经基本没有交流。

被追问原因时,史一全回应说,自己的资助行为被一名“不明真相”的网友知道后,对方在网络上质疑,询问为什么只愿意资助女学生,是不是存在什么目的。还有陌生人找到他,说是自己家里也很困难,询问能不能给些钱。这些都让史一全完全没料到,又有些哭笑不得。

“我有两个女儿,家庭很幸福,网络上有人随口乱说,让人很是烦恼。”史一全说,为了避免被人说闲话,所以他和被资助学生之间不再进行多余的交流,只是每月将300元转给对方。“现在被资助的学生正好是女生,之前我也帮助过两名男生,并非专门选择了受助者的性别。”

说起资助大学生对自己的生活是否造成影响,史一全表示,自己其实就是将和朋友用来吃饭等生活中其他不必要的开支节省下来,这样就能转而用来帮助贫困大学生。家里人知道史一全帮助贫困家庭学生的事情,都认为史一全做得对,没有人提出反对。

之所以有助学之举,史一全说,其实四处奔波经历过风霜雨雪,也接受过他人的帮助,所以觉得应该回报社会。

玉溪市红塔区六尺公益协会会长马骞接受采访时介绍,他和史一全等会员经常会一起义务帮助困难家庭,也到过贫困学生的家里走访。“小史之前跟我联系,说是愿意帮助学习成绩比较好而家庭困难的大学生,后来他就长期为两名学生提供帮助。”马骞说,史一全所开设的废品站位于红塔区的一处郊区,这几年遭逢疫情,生意并不好,但还是愿意帮助他人,“他知道自己读书少,所以希望其他孩子不要放弃学业。”

马骞说,他对小史能每月拿出几百元资助别人感到很不容易,“小史常年穿着一双破鞋子,衣服也很普通。看到有网友胡说八道,小史说他想把钱交给我,由我转交。我就想着他做的是光明正大的事情,不要怕那些闲言碎语。如果有人再无端胡说八道,可以拿起法律武器维权。”

马骞透露,那名发帖网友觉得话语不妥,受到平台警告后,已经自行删帖。

这名云南玉溪小伙依靠收废品带来的微薄收入,每月都按时资助贫困大学生,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工作人员得知此事后,准备为他发放1万元奖励。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董振杰
编辑/王朝
校对/王唅

相关阅读
河南一企业家20年资助4300余贫困学生 当事人:只要公司在助学活动就会一直办下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22
走出大山 不忘大山: “小伙伴”反哺10年 资助11名贫困生
扬子晚报 2023-07-06
北青快评 | 用大数据评判并资助贫困生模式值得推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23
“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沈阳年资助学生超8万人
中国新闻网 2022-11-09
北青快评 | 保安“装富”资助大学生,如何启示高校“精准帮困”工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0-20
学生资助:让关爱与尊重并行
工人日报 2022-09-14
大数据画像能为贫困生成长带来什么
中国青年报 2021-11-08
大数据助力贫困生成长
中国青年报 2021-11-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