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皇帝去避暑山庄都走哪里?住哪里?
北京日报副刊 2022-12-14 11:29

皇帝经常走的道路或专为其修的路线,称为御道,清代的京热御道和沿途行宫,是随着清帝北巡、木兰秋狝活动逐步开辟和兴建起来的。

山回水转御道蜿蜒

避暑山庄建成后,热河遂成为清朝的第二个政治中心,皇帝多会于夏季在此“坐朝理政”,接见蒙古部落首领、外国使臣等。为往来方便,清廷修建了京城至热河的御道,称为京热御道。

御道按现在区域划分可分为两段:其一为京城至古北口段,途经如今的朝阳、海淀、顺义、昌平、怀柔、密云;其二为古北口至热河行宫段,途经河北省承德市的滦平、双滦、双桥。此条御道全长约三百公里,沿线先后修筑了19处规模不等的行宫,其中密云有6处。

密云自秦代就有官道,古北口更是燕山四大孔道之一,是华北通往东北、内蒙古东部、河北北部的重要通道。清代时,密云成为京热御道的必经之地。御道在进入密云之前,有东、西两条线路,分别由今怀柔的郑家庄、驸马庄两地进入密云境内,在十里堡合并成一线,由西向东贯穿密云。密云境内的京热御道全长66.5公里。

东线御道沿用旧时驿道修整而成,也是使用较早的一条。出紫禁城经东直门,走孙侯河(今朝阳孙河)至枯柳树,再经三家店、牛栏山、梭草、罗山至怀柔郑家庄后进密云。之后经过王各庄村南,向东至十里堡村南,与西线御道会合一处。西线御道为康熙四十六年时所修。康熙皇帝去热河行宫时,出紫禁城经西直门,入畅春园小住后,走蔺沟、汤山、南石槽、峰山口(今怀柔桥梓)一线,由怀柔城南门外至驸马庄后进密云,经梨园庄(原属密云)后,向东至十里堡村南。

在这里,西线御道与东线御道会合一处后,向东经五里井村东南至白河渡口。白河渡口设有皇帝巡幸往返搭设的浮桥,位于密云城外西南处。出密云城后,进入今密云穆家峪地段,经刘家庄、沙峪沟、大石岭,向东行约几公里后,继而转向东北方向进入浅山地带。经南穆家峪、九松山后,进入今密云水库淹没区。自南省庄、北省庄至小营,过金沟水石桥后,再向东北,经朝都庄、钓鱼台,过牤牛河至陈各庄后,继续沿东北方向前行一段后即刻转向东,经山安口、三溪水石桥后,至石匣城。

石匣为密云三大古镇之一,过石匣关帝庙后转向北,御道进入深山区,变得更加曲折,如今部分遗迹仍清晰可辨。御道在经过芹菜岭后渐转向东北,经遥亭(今瑶亭)后转向正北,至白河涧、黑龙潭水石桥转向东北,至小开岭、大开岭转向北行,至上店子(今上甸子)后再转向东,至稻黄店(今下甸子)后即刻转向东北方向。

此后山势渐陡,行约数里至两峰间的缺口处,此处酷似山门,故称南天门。向北过南天门后,下山向东即达潮河渡口。潮河渡口也设有浮桥,位于北齐长城关口“潮河关”南侧。过潮河后继续向东,从南关经南门进入古北口山城。

古北口山城又称多角山城,建于明代,御道自南门入、北门出,下坡后沿药王庙、令公庙西侧继续向北,入河东老街。河东老街即古北口大街,曾是关内外贸易交往的重要通道。古街的北尽头处为东山水石桥,再往北行约二里,便是古北口正关“铁门关”。从石桥处向西过潮河可至柳林营行宫,北上出古北口可进入热河。

今日尚存的御道古桥——古北口东山水石桥

御道线路中,自九松山村东至石匣城一段,已全部淹没在密云水库中。

行宫与“辛酉政变”

为了满足皇帝喝茶、饮食、住宿、休息等需要,修筑行宫成了必然。密云境内原有清代行宫6处,为刘家庄行宫、罗家桥行宫、遥亭行宫、南天门行宫、柳林营行宫和白龙潭行宫。

刘家庄行宫也称密云行宫,位于密云城东二里的刘家庄村西北。刘家庄行宫曾有旧、新两处建筑,均建于康熙年间。第一处行宫建在刘家庄西北处,始建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房屋共58间,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九月,康熙帝首次驻跸。第二处行宫建在刘家庄正北处,为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增建。新宫规模比旧宫大很多,宫门内分中、东、西三所,以便于皇帝、皇子及其他随驾官员分驻。雍正时期的《密云县志》记载:“四十八年又于刘家庄北姚汀庄西新建行宫二座,每座宫门内分中东西三所,共三百八十七间。”

康熙在刘家庄行宫驻跸58次,乾隆驻跸96次,嘉庆驻跸34次,道光、咸丰、同治各驻跸1次。乾隆四十一年九月戊子日,乾隆在此办公,“上御行殿,勾到奉天、陕西秋审情实罪犯……”。同治奉咸丰大行皇帝梓宫曾于此停留,据说护梓宫同行的顾命大臣肃顺在此暂住时被拿下,即著名的“辛酉政变”。到上世纪60年代初期,刘家庄行宫残破墙垣尚存,遗址在今密云城区东部的行宫小区一带。

罗家桥行宫,位于密云北省庄村东北的小营与金沟河石桥(当地又称罗家桥)之间,始建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该地原属省庄村域,故雍正《密云县志·行宫》记为:“五十一年又于省庄新建行宫一座,共七十四间。”而在光绪《密云县志·舆地全图》中可见,该行宫坐落在小营村东、超度庄之西,并不在省庄本村。自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开始,康熙驻跸罗家桥行宫共11次。如今罗家桥行宫遗址已淹没于密云水库之中。

遥亭行宫,位于今瑶亭村西。行宫始建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也有新、旧两座。新、旧行宫的建造时间、规模形制和房屋数量均与刘家庄新、旧行宫相同。康熙在此驻跸55次,乾隆驻跸94次,嘉庆驻跸37次,道光、咸丰、同治各驻跸1次。新行宫的遗址位于瑶亭村西部的宝贝山前,现建有90处民宅院落。行宫正门位于南宫墙中部,留痕清晰,西侧位置是后来掩埋行宫石雕物件之处。东宫墙南段的东侧门和西宫墙南段的西侧门,仍有旧迹可寻。东南隅的“苦水井”和西南隅的“甜水井”,遗迹尚在。旧行宫的位置,大致位于宝贝山西侧,在新行宫遗址西北300米处的台地上。

瑶亭村东南御道旧址,清御道从这里奔向稻黄店,北上南天门

南天门的御书房

南天门行宫,即南天门御书房,位于古北口城西南方4公里处的山口上,始建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南天门门楼建在两座山峰中间的缺口处,楼座一面向西南、一面向东北,中开拱形门洞,门洞上方的石门额为康熙手书的“南天门”三个大字。乾隆五年(1740年)又在西南侧的台地上,敕建观音寺一座,寺旁的精舍有御制匾额“揽胜轩”。皇帝去热河行宫避暑及木兰秋狝,常在此停留小憩,然后下山走浮桥过潮河,东走福峰山娘娘庙(天仙圣母碧霞元君行宫)前御道,向东北抵达古北口。

南天门御书房虽为停留小憩之所,却是御道上皇帝驾临次数最多之所,乾隆还曾在这里留下《南天门观音寺遥望》及《揽胜轩放歌》等诗作。南天门曾于道光十九年和光绪二十年两次重修。1933年毁于日军炮火。

别致的南天门门楼,德国建筑师恩斯特·伯施曼拍摄于光绪三十二年

柳林营行宫,也称柳林营门行宫或古北口行宫,位于古北口潮河西岸的柳林营内。柳林营为军营,建立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东西各设一门,西门上嵌有“柳林营”石匾一方。行宫建于柳林营东门内北侧,为驻军所建,又建在军营之内,保密性高,戒备森严。清代庶吉士汪灏曾随康熙北巡,在所著《随銮纪恩》中有以下记述:“由老王店十里,潮河关有城。又十里,驻于柳林总兵营衙署。柳林距古北口不数里,潮河锁抱,乔木阴浓,虽未出口已觉暑气顿消。六月初二日驻跸。巳刻大雨,午后晴。六月初三日驻跸。六月初四日,柳林驾发。柳林幸二间房。三里古北口关。随驾有太子允礽、皇长子多罗直郡王允禔、皇十三子胤祥、皇十四子允禵、皇十五子允禑、皇十六子允禄……”

柳林营行宫与古北口正关内段御道只相隔一条潮河,潮河有个官渡口,皇帝往来该行宫时,军兵搭设浮桥以渡潮河。此外,长城水门关上通道也可跨越潮河。康熙曾经驻跸这里十几次,该行宫遗址位于今古北口镇河西村东部的提督府遗址迤东。

白龙潭行宫,距原石匣城东南9公里,位于白龙潭龙泉寺西南,为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重修龙泉寺后续建,成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行宫位于龙泉寺西南侧山岩之下,与龙泉寺毗连,有“下寺”之称,是皇帝来白龙潭神祠拈香时的休憩之所。

这类仅作休憩用的行宫又被称为“茶宫”。辛亥革命后帝制消亡,再无皇帝来此拈香,行宫失去作用,但白龙潭龙泉寺的香火却更加旺盛。民国初期,白龙潭龙泉寺扩建,因寺内面积不足,故将白龙潭行宫迁移到龙潭沟谷下段的道人溪东侧。迁移新建的白龙潭行宫分主、侧两院,两院建筑均为灰砖灰瓦,不施彩绘。院落西侧不远处就是泉水清澈的道人溪,上建石桥一座,目前尚存。

编辑/彭小菲

相关阅读
寻访|北京的祈雨纳祥胜地在哪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6
寻访|北京的祈雨纳祥胜地在哪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6
文史丨苏楚晴 陈东:乾隆帝与避暑山庄千尺雪
文史知识 2022-08-04
文史丨​伍容萱:避暑山庄的消夏养生
文史知识 2022-07-22
老北京到哪里观赏桃花?平谷因何将桃花定为“区花”?原来是......
北京晚报 2022-04-06
历史 | 清朝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避暑,隋唐皇帝在哪里避暑?
地图帝 2020-07-06
北京推出18条“清明踏青红色之旅”线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19-03-28
最新评论